游香山公园、颐和园见闻

付利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郊,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峰峦层叠、涧壑交错。</p><p class="ql-block">有香山寺、洪光寺、双清别墅等著名旅游景点。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公园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6%,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丰富的园林内涵。1</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颐和园利用‌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全园占地约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周边的四个皇家园林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清漪园在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万寿山‌:位于颐和园的中心,山上建有‌佛香阁、‌排云殿等建筑群,是全园的制高点。</p><p class="ql-block">‌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湖中建有十七孔桥等景观。</p><p class="ql-block">‌长廊‌:位于万寿山脚下,全长728米,上有彩画8000多幅,被誉为“世界第一廊”。</p><p class="ql-block">‌四大部洲‌:位于万寿山后山中部,是一组汉藏建筑群,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建造。</p><p class="ql-block">‌苏州街‌:位于昆明湖畔,仿照江南水乡而建,有酒幌临风、店肆熙攘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仁寿门既是门又是牌坊‌,位于颐和园东宫门与仁寿殿之间,是两柱单开的牌楼,大门两旁连接青砖影壁,影壁中心四角雕龙纹,仁寿门西为立“寿星石”。‌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仁寿门所在的区域还包括涵虚罨秀牌楼、东宫门、南北九卿房、仁寿殿与南北配殿等建筑。涵虚罨秀牌楼是清代保留至今最大的一座过街牌楼,雕龙画凤,显示帝王所居琼楼玉宇的富丽堂皇。东宫门是按清漪园大宫门原样重建的,单层建筑,建于汉白玉高台之上,有威武的铜狮子守护,彰显皇家威严。</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寿星石是一块位于仁寿殿门内的巨型南太湖石峰,连同石座高约5米,宽2米,形状酷似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因此也被称为寿星石。‌这块石头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颐和园时从墨尔根园(现北京大学校园内)移来,成为仁寿殿内的屏风。寿星石的背面孔洞沟壑繁密,展现出山川的灵秀之美,周围以汉白玉栏杆维护,下衬六角须弥汉白玉石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寿星石的背景故事丰富,它原本位于墨尔根园内,1886年重建颐和园时被移至现址。其石色青而润,造型奇异,状如寿星,故名寿星石。这块石头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成为颐和园内不可错过的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勤政殿,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改名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住颐和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仁寿殿坐西向东,建于汉白玉高石基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有廊,两侧有南北配殿。仁寿殿为卷棚歇山顶,上覆灰瓦,脊上有吻兽。檐下匾额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仁寿殿”三字,内檐匾额为“海涵春育”“大圆宝镜”</p> <p class="ql-block">‌玉澜门是颐和园中等级最高的大门,位于颐和园东门进来一路向西,过了仁寿殿后到达。‌它是玉澜堂这组建筑的正门,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为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中的王府大门,这种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也叫殿式门。玉澜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左右各有耳房两间,门楣上悬有光绪皇帝手书的“玉澜门”匾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澜门不仅是颐和园的重要入口之一,还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它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的地方之一。玉澜门外有一对石头,称为“母子石”,象征着母子之情,以此暗示光绪皇帝应感恩慈禧太后的提拔。</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元代始为通州漕运的水源地,金代以后逐步建设皇家园林,至清代形成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民国以后,成为公园。</p><p class="ql-block">昆明湖是元代京城漕运航道通惠河、元明清帝王赴西山浏览的水道。清代京城用水的水源地。直到1956年永定河引水渠工程建成以前,昆明湖始终是北京城的唯一地表水源。1966年建成的京密引水渠也把昆明湖作为主要的调蓄水库,堪称为北京城的生命线。</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始建于乾隆15年(1750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建,成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的居住之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乐寿堂是一组前后两进,东西各有一跨院的大型四合院落。清漪园初建时,乐寿堂为两层建筑,是乾隆帝侍奉母亲休息的地方。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时,将乐寿堂改为单层建筑,并成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的寝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邀月门是‌颐和园长廊的东入口,位于‌永乐堂一侧,通往长廊的入口处。‌ 邀月门北面是‌乐寿堂,门内树木茂盛。邀月门上的匾额是‌光绪帝的御笔所题,规格为斗匾,象征着高贵的地位</p><p class="ql-block">邀月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垂花门,取自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门上的匾额四边有五条雕龙环绕,左侧为汉字,右侧为‌满文合璧,显示了其皇家园林的尊</p><p class="ql-block">邀月门位于颐和园长廊的东端,是进入长廊的主要入口之一。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上绘有八千多幅彩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