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廉政文化宣传</p> <p class="ql-block">"廉者,政之本也。"中华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并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廉政故事,读之仍动人心弦,发人深省。让我们共叙廉政史话,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共同推进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怒打行贿人</p><p class="ql-block">白居易曾任陕西周至县县令,他刚上任,城西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来打官司。为了赢得官司,赵 绅差人送来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而李财主则送来一个大西瓜,也塞满了银子 次日开庭,大堂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 。 李财主不甘示弱地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来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咋夜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当堂叫人取来鲤鱼和西瓜,取出银子。然后让衙役把他们狠狠责打了一顿,围观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拒贿拾遗林则徐拒贿拾遗</p><p class="ql-block">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 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p> <p class="ql-block">包拯家训</p><p class="ql-block">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北宋名臣。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 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 的《诚廉家训》以警示后人。家训中,包公告诫子孙后代有做官的,必须恪守清廉家风,不得贪污受贿,如有这种情况出现,就不承认他是包家的后代,活着不许进包家门,死后也不得归葬于包氏家族墓中,让包氏后裔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廉洁奉公。</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教子节俭</p><p class="ql-block">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范仲淹居官清廉,对子女要求也极为严格。范仲淹的次子要结婚,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他听说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便非常不高兴。立即传训次子道:"罗绮非帷 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婚礼办得非常清简。范仲淹严教子女朴素俭约,对其子孙影响很大。他的儿子曾说:"惟俭能够养廉,唯恕能够养德。"其品德颇受后人推崇。</p> <p class="ql-block">姚崇不徇私情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代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p><p class="ql-block">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去找姚崇辞行,谁知姚崇却十分冷淡。</p><p class="ql-block">到了洛阳,魏知古特地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也请其在皇帝唐玄宗面前为自己美言。魏知古向皇帝递了奏折。皇帝看了之后,有意提拔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却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皇帝看到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想贬了魏知古的官, 姚崇说:"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了魏知古,那人们该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皇帝听了之后十分赞许,逐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义揭贪夫</p><p class="ql-block">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 ~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p><p class="ql-block">李清照46岁时丈夫 去世,两年后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婚后不久,她便发现张汝舟是个贪官,假公济私虚报数额贪污军费。李清照得知后,毫不姑息,据实控告了丈夫,在有关部门查证属实后,张汝舟被判了刑,不过,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妻子告丈夫,妻子也要被判刑,李清照也被关押了9天。</p> <p class="ql-block">刘崇克己奉公</p><p class="ql-block">刘宠,字祖荣,东汉名臣。其任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时,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临行之前,几位自发老人来为他送行,老人们说:"自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不舍,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 每人拿了一百文钱,给刘宠路上用。</p><p class="ql-block">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大家心意我领了,这钱我不能收。"但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要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等老人们远去后,刘宠便将那些一文钱投进了河中。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称其为"一钱太守"。</p> <p class="ql-block">“清汤”尚书汤斌</p><p class="ql-block">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p><p class="ql-block">汤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生清正廉明、政绩斐然。康熙23年,皇帝钦点他出任江苏巡抚。他到任后,体察民情,处处顾念百姓利益,洁己率属,破积习、减税赋,移风俗、济灾民,仅半年就受到当地人民极深的爱戴。两年后,他高升礼部尚书。离任之日 苏州百姓罢市三日,塞道挽留。汤斌不仅为政清廉,居家也颇有颜回之风。平时采野菜供膳,生活俭朴清廉,并因其汤姓,因而人送一个看似戏谑、实为敬重的外号﹣- “清汤"。他生活清苦,故居板门竹篱、简陋异常。他死时,家里仅剩下8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李有叔灭烛看家书</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李有叔,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点上自己买来的蜡烛,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读。</p> <p class="ql-block">羊续悬鱼拒贿</p><p class="ql-block">《后汉书.羊续传》记载:羊续做过庐江、南阳二郡的太守。他破衣瘦马,讨平叛乱,功勋卓著,但生活十分清苦,又从来不肯接受他人的东西,有一次,手下的一名官吏送他一条活鱼,羊续便把它悬挂在庭院中。那名官吏不久又送来一条活鱼,羊续便把那名官吏以前送来被悬挂在庭院中的鱼拿出来给官吏 ,那名官吏见此,以后再也不送鱼了,后来人们便用"悬鱼"这一典故称道清廉的官吏。</p> <p class="ql-block">李母量禀教子</p><p class="ql-block">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判其罪,众御史皆面有愧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