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饮水思源访瑞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读了一篇课文,题目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至今还能背诵。讲的是瑞金城外有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当年没有井,老百姓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十分艰难,毛主席就带领红军战士为老百姓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居民吃水难的问题,老百姓很感动。解放后,他们饮水思源,就在井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字样。从此,我就对这口井很神往,很想来看看,一直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于甲辰年十月初十日,携夫人自驾,不远千里造访瑞金,直奔这口井而去。走到后发现,井口四周围满了游人,大家伸着头望着水井,啧啧称叹,然后排着长队在碑前留影。我也跟随着排队的人流依次进入,望着清澈的水井,久久不想离去,想着当年老百姓到很远的地方挑水艰难的情形,老乡盼到井后方便取水的喜悦,毛主席为民挖井解难的情怀,心中油然生起了对毛主席一心为民的无限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水井的一侧矗立着一幅毛主席带领红军挖井的巨型雕塑,再现了当年挖井的场景,形象栩栩如生,真切感人;还有一篇我小学时读过的课文,我面对着这篇用水泥和钢筋制作的巨幅课文,默默地背诵着,竟然一字不差。我自问,是我的记忆力好吗?不是,是这篇课文感动了我,让我铭刻在心,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这口井被后人称之为“红井”,并以此为主题建立了一个“红井景区”,修复了当年中央机关旧址,再现了当年中央领导和红军工作生活的场景。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生活十分艰苦,但很关心农民群众的生活。毛主席经常深入到农民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办起了列宁小学,解决了苏区孩子上学等问题;想方设法保障日常生活用品供应,解决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深受群众拥戴。并撰写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著名文章,并以此要求各级领导和红军,切实增强了红军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在此先后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设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让苏区群众翻身做了国家主人,极大地激发了苏区军民的革命热情,为中国革命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正是建立了军民的血肉联系,在瑞金涌现出了许多送子当红军、送夫当红军,把最后一粒粮当军粮,把最后一块布做军衣的动人场景。有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红军队伍不断壮大,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瑞金,山青水秀,美丽富饶,高楼林立,街道宽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完全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句话:“江上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