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敦煌

青山绿水披霞光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上,是一处以佛教艺术而闻名的历史遗址。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最初是由僧侣们为藏经和修行而开凿的,称为“千佛洞”。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更多的洞窟相继兴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的初期在唐代之前,主要用于供奉佛像和藏经,壁画和雕塑体现了早期佛教的艺术风格。唐代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大量壁画,雕塑和建筑在这一时期完成,艺术风格多样化,受影响于印度和中亚文化。随着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的衰落,供奉宗教的需求减少,许多洞窟开始被弃用。 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至今仍保留着历代壁画和塑像洞窟492个,窟内共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涵盖了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示了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宗教信仰。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之一。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壁画和雕塑的内容涵盖了佛教经典,历史文书,传统神话,民间故事等,对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保护文物的目的,窟内参观严禁拍照。为了展现莫高窟的艺术和宗教感染力,本游记以建国75年以来发行的11套邮票为线索,展现了大约40个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邮票因为是有价证卷,其印刷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大保留原图的清晰和分辨率, 这比普通的相片更加准确地还原了原物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邮票是我自己几十年收集后拍摄的。其他相片来源于“敦煌研究院网站”和网络。在此予以说明。 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敦煌莫高窟邮票,是邮电部于1952年7月发行的特3“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特种邮票1套4枚。<br>第一枚“射猎•西魏”取材于莫高窟第285窟。这幅图画描绘了一场追捕,猎人弯弓搭箭,向着一头巨大的牦牛引弓待发,而牦牛则向山上竭力的攀登。<br> 邮票图面来自于第285窟中的壁画 莫高窟第285窟 第二枚邮票“女供养人像•隋代”来于隋代时期的第390窟。通过画面能看出隋代女供养人的服饰特征:穿着大袖衣,外加翻领小袖帔子的贵族妇女,后面各有两个梳着丱角,披帛和手拿长柄团扇的婢女。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供养人的衣冠服饰,是研究中国服饰史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 邮票图面来自于第390窟中的壁画 莫高窟第390窟 第三枚邮票“散花飞天•盛唐”出于第320窟。在石窟南壁“释迦说法图”上部绘有四个相对飞舞的飞天。从飞天两条轻盈飞舞长巾似乎看出散花时风儿轻轻拂过她们,带动着衣裙和长巾飘动。整幅画面流畅的线描,艳丽的色彩,优美的造型,彰显出莫高窟唐代飞天的精美与华丽。 邮票“飞天”图面来自于第320窟中的壁画 莫高窟第320窟中的壁画。 人物皮肤发黑是因为白色的含铅颜料长时间氧化后变黑。 第四枚邮票“乘龙天人•初唐”的图像源于329窟。其艺术造型源自中原,在此与佛教相结合。可以看出敦煌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邮票“乘龙天人”图面来自于第329窟中的壁画 莫高窟第329窟 1953年9月邮电部又发行了特6“伟大的祖国(第三组)敦煌壁画”特种邮票1套4枚。第一枚是“马夫和马 • 西魏”。选取于第288窟西魏壁画供养人行列中的马夫,在进行调训负重的战马,准备乘骑的一个瞬间。 第二枚是“圆 伎乐人 • 西魏”。选取于第288窟西魏壁画下部,描绘的是两个伎乐人身披彩带,居左者手舞足蹈,具右者作击掌蹲伏之伏来进行配合。 莫高窟第288窟 第三枚是 “战斗 • 北周”选取于第296窟壁画“得眼林故事”,手持盾牌弓箭的武士,正在面临全副武装的骑兵的攻击的画面。 莫高窟第296窟 第四枚是“牛车 • 唐”。选取于第329窟初唐供养人行列中,一位唐代乘坐的木轮牛车,跟在车后面的手持团扇的侍女。 莫高窟第329窟中的壁画 至此相隔34年,由于极左和文革的影响,没有发行过任何与敦煌题材有关的邮票。粉粹四人帮后,文化艺术迎来了百花齐放。邮票发行也进入了蓬勃的春天。1987年5月邮电部发行”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T116” 1套4枚和一枚小型张。 第一枚是“北凉•供养菩萨”,图案选用了敦煌壁画第 272 窟中北凉(公元 397-439 年)的一幅作品,第 272 窟是最早开凿的三个洞窟之一。画面描绘了四十身听法菩萨的形象。他们或手捧莲衣供养,或因听法而手舞足蹈,或交头接耳,或陷入沉思,神态各异,无不栩栩如生。这些菩萨的舞姿多受印度舞蹈风格的影响。 莫高窟第272窟 第二枚是“北魏•鹿王本生”。图案选用第 257 窟中西壁的一幅“鹿王本生 ”的故事。它讲述了鹿王从水中救起溺水人,但此人却恩将仇报,出卖了鹿王,鹿王向前来的国王讲述了经过,国王受到了感动,恶人终有报应。此壁画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全次分明,构图严谨,是北魏的经典作品之一。动画片“九色鹿”就是后人根据这组壁画创作的。 莫高窟第257窟 第三枚是“北魏•天宫伎乐“。图案选用了第 435 窟中一幅“天宫伎乐”壁画。它描绘了天宫中歌舞和弹奏的精彩场面。天宫或称作乾洇婆城,是香音神幻化出来的空中楼阁,乐舞便在其中演出。 莫高窟第435窟 第四枚是“北魏•飞天”。它选用了第 254 窟中的一幅壁画,描绘了飞天凌空舞蹈的形象。飞天为佛教八部天中的乾洇婆,又名香音神,是散放香气和音乐舞蹈的天神。画面上飞天头有圆光,戴印度式五珠宝冠,上体半裸,腿部修长,成大开 “U”字形。衣裙飘曳,巾带飞舞,四周天花飞落。 莫高窟第254窟 “T116”特种邮票还有小型张一枚“北魏•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案选用了第 254 窟中的一幅壁画故事。它描绘一则佛教经变故事。太子摩诃萨埵和他的两个哥哥一同出游,在山中见饿虎之状,心生怜悯。萨埵决心舍身饲虎,裸身并刺颈出血,从崖上跳下,被群虎所食,两个哥哥 悲痛万分,还告父母,收拾遗骨,筑宝塔供养。 莫高窟北魏第254 窟中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原壁画。 1988年邮电部发行了T126的“敦煌壁画(第二组)”特种邮票T126一套4枚,<br>第一枚是“西魏•狩猎”。图案选用了第249窟中的一幅“狩猎”图,描绘了猎人在山林间驰马追捕黄羊的狩猎活动。<br> 莫高窟第249窟 第二枚是“西魏•战斗“。图案选用了第 285 窟中的壁画。它讲述了“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的佛经故事。图中官兵头戴钢盔,身披铠甲,手执长矛,骑着高头大马,与一手执刀一手执盾,身着布衣的徒步强盗展开战斗。该组画共有八个场景,从激烈的战斗开始,到强盗战败被官兵俘虏,受刑,出家等结束,整个画面有动到静,充分地体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思想。 第 285 窟中的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的佛经故事。 第 285 窟中的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的佛经故事。 第 285 窟中的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的佛经故事。 第 285 窟中的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的佛经故事。 第三枚是“北周•农耕”。图案选用了第296窟中的壁画”。它描绘了“善事太子”出游途中观看农耕的画面。图案展示出了古代人民辛勤劳作的状况,颇富生活情趣。 第四枚是“北周•建塔”。图案选用了第296窟中的“福田经变”壁画。它描绘六名工匠正在砌砖造塔;塔已建筑到第二层,上面二人砌砖,下面四人和泥,供料。为观众展现了古代建筑工程的真实画面。 1990年7月邮电部发行一套“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T150,全套4枚。 <br>第一枚是“隋•飞天”。图案选用第206窟中隋代一幅“飞天”作品。在飞舞的流云和天花衬托下,衣裙和长巾猎猎翻卷,身姿灵巧轻捷,动势极强,仿佛有一股激情从画面冲涌而出。邮票图案上的飞天形象绘于佛龛顶部。<br> 第206窟中隋代“飞天”原壁画。 第二枚是“隋•供养菩萨”。图案选用了第404窟中隋代的一幅菩萨形象。画面中菩萨的宝冠剑环敷贴金箔,缯带璎珞装饰华贵,设色富丽,描绘精细。邮票图案上的菩萨形象绘于龛口左侧。 隋代第404窟中的 “飞天” 壁画。 第三枚是“隋•观音济难”。图案选用了第420窟中隋代的一幅经变作品。邮票图案截取的是窟顶东披南侧的一个场景。画面上一条宽阔的河流奔腾而泄,观音菩萨站在岸边,正在伸手拯救落水者;那个已经得救的溺水人,正立于水中合十礼拜。 莫高窟第420窟 第四枚是“隋•帝释天”。图案选用了第423窟中隋代的一幅“帝释天”作品。邮票图案截取的这幅绘于窟顶的壁画,描绘了帝释天出行巡天的壮观场面。 莫高窟第423窟 从1992年起,邮电部结束了延续40多年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纪,特,J, T”序号,从此邮票发行进入“编年”序列。1992年9月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 1992-11,全套4枚和一枚小型张。 第一枚是“唐•菩萨”。图案是第401窟北壁下部的一幅菩萨形象。图案中画家以线描手法创造的菩萨形象,她身体健美,仪态从容,犹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在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漫步着。<br> 第401窟中的菩萨壁画。 第401窟中的菩萨和飞天壁画。 第二枚是“唐•伎乐”。图案是第220窟北壁“东方药师净土变”里的一组乐队。乐队中的人物姿态各异,分别使用着筝,阮咸,排箫,横笛,竖笛,筚篥,竽,方响,都方鼓,腰鼓,拍板等,仿佛正在和谐地演奏着一首优美的乐曲。这对研究唐朝的乐器和音乐史极有意义。 莫高窟第220窟 第三枚是“唐•乘龙升天”。图案选自第329窟正壁龛顶的一幅装饰画。画面描绘了乘龙升天的仙人正在作乘象菩萨的前导,祥云涌动,鲜花飘香,龙腾虎跃的壮观场面,生动地表达了对佛祖释迦牟尼的赞美。 第329窟的“乘龙升天”壁画局部。 第四枚是“唐•出使西域”。图案是第323窟北壁上一幅”张骞使西域”画面。画面选取的是壁画的右半部分,因为左半部分上的张骞形象已经被后代用墨迹污染了。画面展示了以汉武帝为首的送别行列,人们挥臂,拱手,弯身欢送的隆重场面。生动地揭示出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深刻意义。 “出使西域”来自第323窟北壁上的 “张骞使西域”壁画局部。 1992-11的小型张选用了第57窟面壁“阿弥陀佛说法图”的局部 — 观音菩萨形象。观音菩萨容颜秀丽,其宝冠,项饰,臂钏,璎珞珠串都采用沥粉堆金画成披巾和衣裙上的花纹细致入微,白色线描表现出了丝绸的纤薄和柔软,富有质感;菩萨双目微合,面部表情宁静,仿佛置身于西方净土世界,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莫高窟第57窟 1994年7月邮电部发行一套“敦煌壁画(第五组)”特种邮票1994-8,全套4枚。<br>第一枚是“唐•飞天”。图案选用了第321窟后壁大型佛涅槃像龛中的飞天形象。画面上的飞天翱期空中,正在朝下方已经进入涅繁境界的释迦佛卧姿塑像散花供养。<br> 莫高窟第321窟 第二枚是“唐•维摩诘”。图案选用了第103窟前壁南侧的维摩诘形象。画面上的维摩诘坐在床榻上,手握羽扇,探身向前,扬眉启齿,侃侃而谈,仿佛正在向着对面的文殊菩萨宣传自己对大乘教义的深刻理解。 莫高窟第103窟 第三枚是“唐•张议潮出行图”。图案选用了第156窟南壁下部“张议潮出行图”的开头部分。画面表现了骑兵仪仗队,甲械齐整,旌旗鲜明,动感强烈,气势非凡。 第156窟南壁的“张议潮出行图”原图。 第四枚是“唐•魔女”。图案选用了第196窟后壁北下角“劳度叉斗圣变”的局部。 画面中劳度叉变为夜叉,口吐火焰,乘风烧来时,却遭到舍利弗化毗沙门天王呼风回火的痛击,外道魔女们狼狈不堪,欲退无路,纷纷至舍利弗前剃度出家为沙门。 第196窟的壁画。 1996年8月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第六组)”1996-20特种邮票。全套4枚和一枚小型张。<br>第一枚是“五代•五台山图”。图案选用了第61窟西壁巨幅壁画“五台山图”的一个局部。主要情节是朝廷派遣送供品的”送供天使”队列行进的场面。画中人物建筑,山水草木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既组成了一幅内容丰富,色彩亮丽的青山绿水画,又洋溢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br> <div>第61窟西壁巨幅壁画“五台山图”的一个局部。</div> 第二枚是“五代•于阗国王”。图案选用了第98窟东壁南侧“于阗国王供养像”的局部。画面中的于阗国王,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头戴冕旒,上有北斗七星;身着衮服,上有日,月,龙,华虫,黼黻等图案。此像及其南侧的曹氏皇后像,对研究当时瓜沙一代的政治和民族关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莫高窟第98窟 第98窟东壁南侧“于阗国王供养像”的原图局部。 第三枚是“宋•观音济难”。图案选用了第55窟南壁宋代“观音经变”中观音济难的场景。画面以在水中的大船为中心,岸上罗刹鬼和水中大恶鱼威胁航船安全的情景。船上乘客合十礼拜,念观音法号,求其保佑,水手齐心奋力划水,于是,在大船周围浮现出象征佛法的宝球与莲花,使人们转危为安。 莫高窟第55窟 莫高窟第55窟的壁画 第四枚是“西夏•供养菩萨”。图案选用了第328窟东壁北侧“供养菩萨”的画面。画面中四身菩萨排列有序,虽然形象服饰大同小异,但菩萨形象和动作千姿百态,多有变化。真人大小的人物造型十分准确,表现出了画家的纯熟技巧,是西夏壁画的代表作之一。 第328窟中的彩塑 小型张的图案选用了第3窟元代绘画的“千手观音”。元朝修造的窟龛虽然数量不多,但颇有精品。此窟壁画不但是元代壁画的最佳代表,也是敦煌壁画艺术最后的辉煌。画家以浓墨勾勒,淡色敷彩,描绘出以千手千眼普济众生的观音菩萨形象。特别是对中国绘画中传统线描技巧的运用,已经娴熟精工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用以表现了肌肤,毛发,服装等各类形象的不同质感,交织成一幅和谐统一的完美画面。 莫高窟第3窟 第3窟元代绘画的“千手观音”的原图局部。 2020年9月中国邮政发行了“莫高窟(第一组)”特种邮票2020-14,一套四枚和小型张一枚。<br>第一枚为“北魏•释迦禅定像”,画面来自第259窟。释迦禅定像仅高92厘米,却是莫高窟北朝时期禅定像的代表作。画中释迦牟尼着通肩袈裟,以阴刻线刻出衣纹,身部塑造饱满,朴实凝重。其中薄纱透体运用了画史上所谓的“曹衣出水”的手法。<br> 莫高窟第259窟 第二枚为“北魏•影塑飞天”,画面选自437窟中的彩塑飞天,是莫高窟唯一一处飞天雕塑。敦煌莫高窟是飞天的“故乡”,而飞天更是敦煌的象征。该彩塑飞天身形修长,褒衣博带,无羽而飞。 437窟是莫高窟唯一有“飞天”彩塑的石窟。 第三枚为“西魏•佛菩萨像”,画面中的彩塑选自莫高窟第432窟中心塔柱正面龛。其中的中心柱是莫高窟乃至中国早期石窟的一个特点,是模仿印度石窟中佛塔的一种形式,就是塔的意思,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最初形式。该彩塑色彩丰富,格调明快。主尊佛像为倚坐坐姿,外着大袖袍,内着僧抵支,在胸前挽结。 莫高窟第432窟 第四枚为“晚唐.菩萨像”,画面中的彩塑选自第196窟。这尊菩萨塑像为敦煌晚唐时期的代表之作,塑像为佛教中的大势至菩萨。造像 面容轮廓丰满,俊朗高贵,弯眉细目,两眼微睁,唇角含笑。菩萨呈自在坐姿,袒露上身,颈挂项圈,戴有项链,臂钏,手镯,肩上斜披圣带,左手抚膝,自然弯曲。右手上举。 第196窟中的“菩萨像”彩塑 小型张为“盛唐.释迦佛(第45窟)”。这一窟的造像为盛唐所塑,是敦煌造像的巅峰作品,其造像已经成为敦煌彩塑的经典代表。第45窟的塑像原有九身,但是龛外两侧力士像早已经遗失。 第45窟中的菩萨壁画。 2024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莫高窟(二)”特种邮票2024-16,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br>第一枚“ 北凉•弥勒菩萨像”。这尊交脚弥勒菩萨像位于第275窟,为此窟主尊。此塑像头戴化佛三珠宝冠,发披两肩,右手置膝作与愿印,左手已残,上身袒裸,胸挂璎珞,肩披大巾,衣褶贴泥条隆起,加阴刻衣纹线。菩萨面相浑圆而略长,体态健硕,神情庄重凝静。其造型风格及坐具,服饰均表现出西域佛教艺术的影响,具有十六国时期造像的显著特点。<br> 莫高窟第275窟 第二枚“唐•胁侍菩萨像”来于第328窟西壁佛龛内的雕塑群像,均为唐代原作。画面中心的胁侍菩萨像,一腿盘于莲座上,一腿下垂,足踏莲花,作闲适的“游戏座”。发髻高耸,面相丰腴,双手纤巧,胸饰璎珞,腰围锦裙。 莫高窟第328窟 第三枚“唐•天王像” 来于第322窟。此窟开凿于初唐时期,塑像及壁画为初唐原作。这尊天王浓眉大眼,高鼻梁,戴头盔,比列协调。该塑像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表现出一位世俗的将军形象,反映了唐代艺术家注重写实的风格。 莫高窟第322窟 第四枚“唐•供养菩萨像” 来于第384窟。该窟开凿于盛唐,但并未完工,中唐续修。清代维修后人保留了唐代的风格。画面展现的供养菩萨长裙裹足,双手合十,单腿胡跪,头向上仰,注视前方。在诚挚的目光中流露出虔敬而有所希冀的神情。 第384窟中的壁画 小型张“隋•释迦佛一铺”来源于第420窟主龛造像。420窟大约开凿于公元600年前后,即隋代中期。覆斗顶殿堂窟,平面方形,南,西,北壁各开一龛,这里的三龛佛像,主要表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即所谓“三世佛”。这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的洞窟,塑绘精致,在隋代众多洞窟中,罕有其匹,为隋代艺术成就的重要标杆,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敦煌隋代石窟中的塑像,残失者甚多,还有不少因经后代重修或改妆而失去原貌,保存完整者并不多,第420窟是现存石窟中塑像保存状况最好的洞窟之一,不但塑像一尊不失,而且未见后代改动的痕迹,除有若干细部缺损和颜色褪变之外,大致保存原来面貌,为了解隋代塑像风格的重要资料。塑像的主体也就是主龛是释迦牟尼佛。靠近佛两侧的是佛的两个弟子,阿难和迦叶。 莫高窟第420窟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枚邮票是1978年发行的T29小型张。它虽然不是莫高窟的原作形象,是当代艺术家根据敦煌“飞天”的形象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刻画的当代“飞天”形象。由于这枚小型张发行很早,是第一枚与敦煌有关的小型张,发行量很少,目前已是非常珍贵。该画面的构图具有强烈的动感,又显得稳重协调。深蓝色的背景与飞天鲜艳的服饰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天空深邃幽远。流动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将飞天的姿态和衣袂的飞扬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