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篇(12)

钧乐汇

唐朝简介 <p class="ql-block">唐朝(618-907年),共289年。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设东都洛阳。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皇帝成为军阀争夺的对象。唐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p> 玄武门之变 <p class="ql-block">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626年,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p> 渭水之盟 <p class="ql-block">渭水之盟发生在唐朝初年,即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在渭水之滨结盟,共同对抗突厥的敌对部落铁勒。渭水之盟是唐政府在突厥关系史上的一次胜利,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稳固了唐朝初建的基础。</p> 贞观之治 <p class="ql-block">贞观之治期间,唐太宗采取了尊祖崇道的国策,运用道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他推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注重节约,鼓励休养生息,推动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同时,唐太宗还致力于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取得了治理国家的理想局面。</p><p class="ql-block">贞观之治使得唐朝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唐朝在这一时期积累了强大的国力,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p> 白江口之战 <p class="ql-block">663年,唐朝与倭国、百济联军在白江口展开激战,唐朝水军以少胜多,打败了兵力和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倭国在这次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数千人溺死或被斩杀,唐朝取得了胜利。此战使得日本意识到唐朝的强大,开始向唐朝学习,并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和制度。</p> 唐灭高句丽之战 <p class="ql-block">7世纪,是涉及高句丽、百济、唐和新罗之间的战争。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唐太宗时期唐朝击败高句丽,大幅削弱高句丽实力。唐高宗时期唐朝继续削弱高句丽和百济,最终于668年攻灭了高句丽。在攻灭高句丽之后,唐朝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方面,大量高句丽人被迁往江淮地区。另一方面,在原高句丽领土上设置了九都督府、四十二州和一百个县,并设立了安东都护府,以统治高句丽的各个地区。</p> 武周代唐 <p class="ql-block">她在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最终在69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她进行了人才选拔,派遣试官在各地延集人才,并在进士科增设杂文考试和武举,选拔武官。此外,她还创设殿试办法,亲自试题,使得贤能聚集于朝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p> 神龙政变 <p class="ql-block">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洛阳紫微城发动了兵变。武则天自立为帝,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对声音,一些反对武则天统治的权臣们希望恢复唐朝的男性统治,并迫使武则天退位。政变发生后,太子李显被立为天子,武则天被迫退位。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立法制度也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在政变后向李显要求回归大唐皇后身份,避免了一般亡国之君的悲剧。</p> 开元盛世 <p class="ql-block">唐玄宗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官制改革。他任用贤能的官员如姚崇、宋璟等,整顿吏治,积极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在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下,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使得唐朝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国力空前强盛。</p> 安史之乱 <p class="ql-block">755-763年。这场战争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而引发的。安史之乱持续了长达八年的时间,期间唐朝内乱不断,战事频繁。叛军势力逐渐壮大,中央集权受到严重破坏。此时,唐朝的均田制逐渐瓦解,土地兼并现象加剧,租庸调制也无法有效实行。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动荡不安。</p><p class="ql-block">战乱后,唐朝的中央政权逐渐衰落,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加剧,导致了唐朝的分裂和衰败。</p> 黄巢起义 <p class="ql-block">黄巢起义,时间875年至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p><p class="ql-block">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873年,中原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874年,濮州私盐贩王仙芝在长垣聚众起义后,很快攻下濮州、曹州,队伍发展到数万。875年,黄巢与族兄弟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曹州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也争先加入起义军,数月之间,起义群众就达到了数万之多。</p><p class="ql-block">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屡败官军,声势日大。唐王朝见镇压无望,遂采取政治诱降的手段,引诱王仙芝。王仙芝一度为之动摇,黄巢大怒,在出拳把王仙芝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自率二千人马北上,与王仙芝分道扬镳。随后,王仙芝战死黄梅,众将乃公推黄巢为主。黄巢就此建号“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p><p class="ql-block">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取东都洛阳后,迅速占领潼关。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在神策军的护卫下,狼狈逃往成都避难。随后,黄巢大军进入长安。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并迎接黄巢入城。12月13日,黄巢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p><p class="ql-block">882年,唐王铎率官军包围长安,是年,署同州防御使朱温叛变义军,举州降唐。883年,黄巢为报义军孟楷被害之仇,誓拔陈州,连攻不克,义军受到极大消耗。在藩镇武装及沙陀兵联合攻击下,黄巢被迫北撤。884年,黄巢在中牟北遭沙陀军袭击,被义军叛将尚让追击,再败,于山东莱芜西南的狼虎谷自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起义军最后失败。</span></p><p class="ql-block"><b>黄巢的《不第后赋菊》:</b></p><p class="ql-block">待到秋来九月八,</p><p class="ql-block">我花开后百花杀。</p><p class="ql-block">冲天香阵透长安,</p><p class="ql-block">满城尽带黄金甲 。</p> 唐朝灭亡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交界线,在此之后,唐朝还经历了14个皇帝延续了144年,时间跨度占到整个唐朝历史的一半。那么,唐朝是如何做到在衰败后还能苦撑百年的呢?</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安史之乱,及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都是源于唐朝的藩镇割据。所以,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其主要对手也是藩镇。藩镇始创于唐玄宗,唐朝藩镇有44个之多。但这些藩镇强弱不等,而且真正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的藩镇少之又少,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叫板唐廷。再说,唐朝中后期的帝王们也有不俗的表现,出现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三次中兴局面。</p><p class="ql-block">直到黄巢起义后,超强藩镇诞生,朱温和李克用崛起。公元907年,朱温杀了唐哀帝,称帝,唐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