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月初去温哥华植物园参加同事的婚礼,趁机在园子里走了一圈,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南美植物区发现了一种叫“新娘花环”(bridal wreath,学名Francoa sonchifolia)的草本植物, 属于花茎草科,在温哥华很罕见。肥大的绿色基生叶边缘呈波浪状,直立的花茎约一米高,顶端一串粉色小花,花瓣上有紫色的斑点。</p> <p class="ql-block">(花茎草)</p> <p class="ql-block">通常说起“新娘花环”植物,温哥华人总会想起老式的新娘花环绣线菊(Bridal Wreath spirea,学名Spiraea prunifolia),常常种植于面积较大的庭院里,花枝散乱,呈拱形展开,有点像欧洲少女的绿色蓬蓬裙摆。每年四五月间,由一朵朵白色小花组成的花簇密密麻麻压弯了枝条,无比灿烂耀眼。</p> <p class="ql-block">(新娘花环绣线菊)</p> <p class="ql-block">参加婚礼的感觉真好,因为那些喜庆、热闹的场面总会激起内心的波澜。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美的如仙女下凡。望着她,我不禁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的那场婚礼。那天,我套着一件从婚纱店里租来的洁白婚纱,手里一束红玫瑰捧花,因为发量不够丰厚,化妆师特地拿来一缕假发,与我的真发“纠缠”在一起,然后盘成高高的发髻,上面插了几朵新鲜的红玫瑰和一小簇满天星。在头花的衬托下,我的羞红的脸庞愈发娇艳起来。那天风雨交加,先生的亲朋好友几乎都是广东人,以水为财,视这样的天气为好意头,我却想到了今后的人生之路绝非平坦,有时要风雨兼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风东渐,如今的华人家庭大都喜欢西式婚礼,也就是说,凤冠霞帔再也不是中国新娘的标配了。前一阵子研究香桃木(myrtle, 学名Myrtus communis)时,获知维多利亚女王开启了白色婚纱的潮流。她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婚礼于1840 年 2 月 10 日举行,两位年轻人相貌俊美且真心相爱,算是一场完美的政治婚姻。女王手上的捧花是新郎最喜欢的雪花莲(snowdrop),于寒冷的二月绽放,代表着希望。女王身着洁白的婚纱,裙子上有橙花装饰,头上戴着橙花编织成的花冠。香桃木缺席了这场历史性的婚礼,但百年来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根深蒂固、似乎无法消除的错误观念: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结婚时,手捧着香桃木花束,头上戴着香桃木花冠。婚后,花束里的一枝香桃木被栽植于怀特岛奥斯本宫,长出一丛灌木,并不断繁衍,此后的皇室婚礼中的香桃木花枝便是来自奥斯本宫的。</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画像)</p> <p class="ql-block">这种说法不断被公信力较强的传媒和网站引用,绝大多数人信以为真。十几年前,《泰晤士报》刊登了英国王室的宫廷记录,里面详细罗列了1840年至1913年维多利亚女王及其家人在婚礼上使用的植物。记录表明,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唯一佩戴的花是橙花,据专家们进一步考证,那是酸橙花(bitter orange, 学名Citrus × aurantium)。长公主维多利亚在1858年的婚礼上手捧着香桃木花,之后女王下令繁殖香桃木以备将来使用。大概是因为长公主与女王同名,后人传着传着,事实就走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女王大婚时,头上并没有佩戴名贵的珠宝,只是戴了一个由新鲜的橙花编成的华丽花环。数百年前,在北温带气候下,对于任何不富裕或不属于皇室的新娘来说,真正的橙花是很难买到的,于是人们便使用蜡质复制品,开始了戴蜡花花冠的传统。制作蜡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刺绣一样,成了欧洲女子展示技能和社会地位的休闲活动。</p> <p class="ql-block">(蜡花花冠)</p> <p class="ql-block">随着新娘头饰和面纱款式的变化,蜡花造型也随之变化。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新娘们戴着蕾丝钟形(lace cloche )头饰,头饰周围环绕着花朵。头纱用的是丝绸薄纱材质,上面装饰着蜡橙花和天鹅绒叶子,与礼服腰部的配花相得益彰。20 世纪 30 年代流行简洁的头纱,新娘们戴着松散的蜡花。二战后,新娘们开始佩戴更加奢华的头纱,头饰为半冠状,上面镶有水钻和蜡花。20世纪50 年代流行与晚礼服相配的无边便帽(skullcap)头饰,婚纱设计师们开始设计天鹅绒和缎子材质的无边便帽头饰,并配以圆形头纱。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蜡花过时,不复出现于新娘头饰中,取而代之的是圆顶帽头纱(Pillbox hat veils)和薄纱(tulle)材质的多层蓬松面纱,蜡花制作工艺失传。</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p> <p class="ql-block">(20世纪40年代)</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p> <p class="ql-block">(圆顶帽头纱)</p> <p class="ql-block">(多层蓬松面纱)</p> <p class="ql-block">我在网站上读到一位七零后英国男子的关于蜡花的文章,十分有趣。他14岁时开始在古董店打工,注意到很多早年的婚纱配饰以清仓价堆放在角落里。那些蜡花冠看起来非常独特,几乎和瓷花一样美丽,有些是一簇簇粉红色的蜡花制成的,有些由精致的蜡橙花组成,嵌在茂密的天鹅绒绿叶中,有些蜡质花束表面上了一层珠光釉料,亮闪闪的。</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研究,那位博主终于搞明白这些蜡花是如何制作的。首先将棉球固定在金属丝上,做成大大小小的“花球”,排列成簇,然后浸入热蜡中,在花球末端涂上一层蜡。再通过手工工具将花瓣进一步塑造出所需形状。大多数蜡制新娘花冠都用丝带装饰,以便隐藏金属丝,珠光釉料的使用如同美丽、轻盈的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追溯花冠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流行的敬神方式,为胜利、成就和爱情的代名词。到了中世纪,异教徒用花冠来祭神和行巫术,花冠被基督教徒视为一种亵渎神明的配饰而遭禁止。但美好的事物是无法被压抑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花冠出现在诸多艺术作品里。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它们又重新流行起来,而且势不可挡……到了1967年,花冠又与令人恐惧的嬉皮文化运动联系在一起。各种反映邪教的电影中,花冠代表超自然元素与生命的消逝……</p> <p class="ql-block">(头戴花冠的嬉皮士)</p> <p class="ql-block">花冠是一种永恒的造型与话题,相信它带来的爱情魔力,努力地经营,让平淡生活的每一天都回旋着爱的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