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兵团”两月记

南山刍荛🍁445153024

<p class="ql-block">当看到【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美友圈发起的“时光未老,青春依旧”四周年庆征文启事时,我的思绪倏忽之间即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1975年农历正月初十,我按照生产队长的安排,前往公社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报到,报到后,我用扁担扛着行李、腌菜罐子跟着兵团一连接“兵”的干部来到了一连驻地——团结大队。</p> <p class="ql-block">兵团是时代的产物,那正是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兵团的任务就是在冬春农闲的时候平整农田、开挖水渠,和现在的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类似。</p><p class="ql-block">兵团的所有人都是从各个生产队抽来的。各连有三个排,各排人员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生产大队,排长由各大队的带队干部担任。一连连长姓孙,退伍军人,来兵团之前是某大队的民兵连长。兵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报到的那天下午,孙连长召集全连人员开了一个大会,向大家介绍了兵团的任务、管理模式和各项制度,强调了“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意义,最后号召大家要向全国的先进典型学习,争当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七点半,“嗒—嗒—嘀—嗒—嘀—嘀—嗒—嗒—”的军号声响起,大家迅速起床开始简单洗漱,稍后,出操号响起,排好队后,大家跟着孙连长“一二一”的口令声沿着乡村土路跑起步来。在寒冷的早晨时不时从战士们口中发出的“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令人振奋。</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后,大家就开始劳动了。我连的第一个任务是平整土地,那块旱地有六七十亩大,地形是一头平,一头低,中间拱。大家要把中间拱的部分土壤挖起来并运送到地形低的那一头,使整块地成为一个平面。当时,没有施工机械,全靠人力施工。</p><p class="ql-block">施工现场,人声鼎沸,红旗猎猎,插在地上的“人定胜天,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标语牌格外醒目。施工刚开始时,是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挖土,两个人挑土。挖土人把挑土人的箢箕里装满土后,挑土人即把箢箕里的土挑到低洼处倒掉。随着挑土距离的延长,挖土挑土的人员比例也在不断变化。虽是数九寒冬,但劳动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脱掉了棉衣棉裤,即使只穿着夹衣,每个人的头上背部都不断地冒着热气。劳动强度虽大,但也给坚信“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我们带来了快乐。挖土人手中的铁锹上下翻飞,好似鼓槌一样擂出了令人奋进的鼓声;挑土人肩上的扁担上下闪动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就像一句句劳动号子,让人减缓了疲劳。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十来天,平整土地的任务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我连的第二个任务是挖水渠,第一次分配的段位约150米长,段位上还插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标语。刚开挖时,人员只分成两组:一组挖土,并将土扔到划定的区域;一组打夯,就是用木榔槌、木硪把划定区域新填的疏松土壤夯实。</p><p class="ql-block">开挖的那个场面真的是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挖土的人时常互相比试,看谁在约定的时间内挖的土多,扔得准确;拿木榔槌夯土的人也不甘示弱,看谁在约定的时间内捶打的次数多、土壤密实度好;打木硪的几组人也是不甘落后地较量一番。</p><p class="ql-block">工地上,挖土人挖的一锹锹土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稳准地落在预定位置;打夯人的木榔槌上下飞舞,时而像惊鸿飞天,时而似苍鹰扑食;打木硪的人手执木硪,举起时如白鹤冲天,落下时似猛虎出山。</p> <p class="ql-block">随着开挖深度的加大,人员组合也随之发生变化。每个组合都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如开挖组,这是工地上的主要力量,每个人每天都要完成五立方左右的土方量。每人每天需完成的土方量是根据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的。我每天就是挖土挑土,从未干过其他事情。</p><p class="ql-block">一个多月后,四条水渠全部竣工,这时,已是春暖花开,农村要开始春耕了,我也离开兵团回到了生产队。</p><p class="ql-block">在兵团的时间里,我双手磨出了老茧,双肩磨出了小包,虽然劳累,但人得到了磨炼,这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音乐|革命人永远年轻/网络</p><p class="ql-block">模版|人生的旅程/美篇</p><p class="ql-block"> 2024-11-10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