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刚满17岁的我,带着高考落榜的低落,纤瘦的身驱套着宽松的军“涤卡”冬装,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54313部队(独立营)63分队,走进了军队这个大熔炉,度过了难忘的军营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踏上从军路</b></p><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上午,两辆大巴载着我们龙胜籍70名新兵来到桂林兵站。晚上,在桂林火车北站挤上一列残留有干牛粪、没有窗户、没有坐凳的闷罐火车,一路向北。车到衡阳,35名战友下车奔赴未知的军营。剩下我们35人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晚上约23点,列车到达长沙,简单用餐后,在长沙轮船客运站码头登上一艘开往岳阳的游轮,沿着湘江,一头扎进了八百里洞庭湖。当晚,月色皎洁,湖水碧绿清澈,月光洒落湖面,犹如银河倾泻,闪烁着诗意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由于第一次坐长途轮船,很多战友晕船,我也不例外。一路下来,肠胃被波浪颠簸得翻江倒海,在接兵干部的陪同下,不停地到甲板上向浪花中呕吐,直至苦胆水吐干。航程经历了由江到湖,由晚上到白天的交替,一路上除了感受到波浪与船身的冲击、体验到洞庭湖的壮丽与浩瀚,以及该死的晕船后遗症,已无心欣赏沿途的美景,心里想着尽快到达部队驻地,戴上神圣的领章帽徽,扛上钢枪,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中午,轮船终于停靠我们此程的终点站——益阳沅江赤山岛南咀码头。此刻,这里正下着毛毛细雨,我们步行一段泥泞的小路后,乘上一辆军用货车直奔新兵连营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简陋的新兵连</b></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营地是临时借用南咀公社废弃的粮库组建,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宿舍,是一座大平房,在平房内的水泥地上一字儿铺上稻草,再每人铺上一张芦苇席,便是100多号新兵们的“床”;饭堂,是露天的,在厨房打了饭,各自端着饭碗席地而坐便是“餐桌”;生活饮用水,全部来自于一个100多平方米的鱼塘。鱼塘每天都有十几只鸭子在里面嘻戏、拉撒,塘中之水如同黄河水,从来就没见清澈过。为了净化水质,炊事班专门准备了几口大大的陶瓷水缸,将浑浊之水挑回倒在缸里化学净化后,煮饭煮菜食用。所喝的白开水除了泥腥味外,还夹杂着一股鸭屎味。对于我们35位来自桂林山区,喝惯了清甜的山泉水的山里人来说,喝这样的水,起初感到恶心。随着训练强度的提高,能量消耗的增大,累得倒头就睡、吃什么都香的时候,已顾不得这些特殊的味道,唯一的希望是把军事技术掌握好,尽快结束新兵连生活,早日分配到真正的军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辣椒治愈感冒</b></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如同军人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如何系好“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可我“系”得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span>于刚出校门,未参与和见识过这种高强度的机械式训练(当时的初中、高中都不安排入学军训),开始那半个月,我感觉心理压力非常大,身体也有被掏空的感觉,尤其在烈日暴晒下的队列训练,即使是初冬,也汗流浃背,两眼直冒金星。很惭愧,我曾两次在军训中晕倒。为了不耽误训练,每次倒下,喝了一杯卫生员配制的白糖开水,恢复一下体力后,我又继续参加操练。新兵连结业考核的前两天,我感冒了。为了不影响结业考核,头天晚上睡觉前,我到炊事班要了一军用口盅鲜红的酸辣剁椒,一口气吞下,刺激得肠胃火烧火燎,疼痛不止。为了不影响周边休息,我强忍着巨痛,蒙起头睡觉,出了一身汗后,第二天早上起来,病痛消除,总算顺利通过了考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爱笑的新兵蛋</b></p><p class="ql-block"> 除了体质不争气,在新兵连,我显得很不严肃——训练中爱笑。这笑,不是天生的,而是班长杨*国引起的。我们新兵班长杨*国,来自湖南湘西,身高约1.68米,国字脸,身材匀称,是一位从军五年的老兵,更是54313部队主要军事骨干之一。杨班长在军训中要求特别严厉,谁动作不规范,他一脚就踢到你屁股或脚后跟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嗓门大,喊口令时,胸部一挺,脖子一伸,大嘴一张,发出的口令既宏亮又非常有震慑力,新兵们大都胆怯七分。可我却例外,只要杨班长脖子一伸,我就忍禁不住想笑。因为他喊口令时,脖子上的两根青筋直冒,而且这两根青筋随着他口令的变化一张一弛不断的跳动,感觉很滑稽。</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队列训练,杨班长一喊“立正”,我“噗嗤”就笑出声来。杨班长听到了,问谁在笑?我忍不住又笑。杨班长指着我:“你再给我笑一下看”!!见他气急败坏的样子青筋暴起更凶,我笑弯了腰。班长见状,大喊:“杨*清,立正,向前三步走,继续笑!!”我挺胸抬头向前三步,瞄他一眼后,再次大笑起来。这一笑,感染了全班,大家都跟着笑,杨班长严肃的脸也绷不住笑了。无奈,干脆让大家解散休息。而我,被罚围着操场当众跑了五圈。自此之后,只敢偷笑,不敢出声了。为此,训练中经常憋得面红耳赤!</p><p class="ql-block"> 也许,杨班长至今也弄不明白,当年这个新兵蛋在他面前不惧惩罚也要笑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战友的作家梦</b></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结束后,我分到63分队69式40火箭筒班。</p><p class="ql-block"> 全班只有四个人,即班长加一名副班长,外加另一名新战士崔*文。武器装备则是一门40火箭筒,一支56式冲锋枪,三支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我们班才四名战士,但全部是高中生。班长陈*春,广西上林县人,战友陈*雄,广东茂名电白人,战友崔*文湖南武岗县人。第一次班务会,连长李*成亲自前来参加。他告诉我们,40火箭筒班不同于其它普通战斗班,火箭筒班是专打坦克的,战斗中,现场的风速、坦克速度、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与坦克的距离、射角等需要目测加瞄准镜配合,及时换算,才能确定击发时机,否则,战机稍纵即逝。所以到这个班的人,除了有一定的军事素养,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知识。连长哪里知道,在高中阶段,我最差的就是数学,到了部队还要与数学打交道,心里还真有点打鼓!但后来的训练证明,数学与实践相结合更容易理解和接受。</p><p class="ql-block"> 到火箭筒班不久,我发现,每天晚上熄灯号响了之后,战友崔*文总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写什么,我和班长都很好奇。有天晚上,在班长的授意下,我突然掀开他的被子大喊一声“你在干嘛?”崔*文战友条件反射的站起来,手上拿着一叠写满了密密麻麻字体的信笺,怼我“你想干嘛?”我陪着笑脸说:“想看看你天天晚上给谁写情书!”。崔*文战友回答:“我才不写情书哩!我在写小说,写一部长篇小说,我要当作家!”我和班长见他说要当作家,都会心的笑了。我心想:作家是什么人,是至高无上的文化人,是百万里挑一的文豪!一个大头兵,能当作家?简直是白日做梦!但我佩服崔战友敢于想象,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因此,我和班长没有给他泼冷水,也不再打扰他,让他继续写,希望他能圆“作家梦”。</p><p class="ql-block"> 6个月后,我被调到连部当通信员兼理发员,也就不再关注崔战友的梦想,而他所写的长篇小说到底写的什么内容,最后是否完稿,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直到他三年服役期满退伍,也没见他发表什么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军地两用人才培训</b></p><p class="ql-block"> 从1980年起,农村入伍的战士退伍回乡,再无硬性安排工作的政策(城镇兵安置没变),除非有特殊技能或公开考试。为了给千千万万个农村退伍军人创造回乡就业的机会,中央军委在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进行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试点。随着试点的成功,1983年全军“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全面铺开。</p><p class="ql-block"> 所谓“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也就是在驻地政府或技术部门的支持下,部队组织干部战士参与汽车驾驶、无线电修理、钟表修理、厨艺等等各种技能培训,让干部战士们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取得一技之长,以备转业和退伍军人回到地方有用武之地。</p><p class="ql-block"> 1983年秋,54313部队番号撤销,我所在连队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南省总队益阳地区支队直属大队三中队。原属解放军的战术、刺杀、爆破等训练科目不再纳入年度训练大纲。</p><p class="ql-block"> 鉴于我们部队条件有限,没有统一组织开展各项“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而是由战士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于是,我喊父亲给我寄去了八十元钱,买了一部“红梅牌”伸缩照相机,会同我的同乡、连队卫生员沈*权以及战友余*平业余学习摄影,并用木板自制了暴光机,<span style="font-size:18px;">购买了定影粉、显影粉、相纸等,以连队</span>卫生室作为暗房,摄像、冲洗胶卷、晒相等全部自行操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践,基本上掌握了摄影到成相的技术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还与战友何*财自学电器修理。我们到驻地附近的电机厂搞回一些厂方废弃的漆包线和边角磁铁,自行加工制作收录音机、电风扇的变压器和稳压器,何*财战友还自筹资金从湖南省电视机厂买回一台散装的黑白电视机教我一起组装。连队的电风扇、收录机坏了,我们也拆开自行捣鼓。后来,在电器修理方面自学成才的何战友,被调到大队部做了电器专管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豆腐块文章助就业</b></p><p class="ql-block"> 何战友调走后,没有了师傅加搭档,我的电器修理半途而废。无意之中想起了崔*文战友的作家梦,于是我报读了山西大学文学创作两年期函授班,自学写作。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基础写作技巧。1984年8月7日,观看完中国女排队惊心动魄的3:0战胜美国队取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后,对中国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赛场体育解说员宋世雄精准而激动人心的播报,兴奋得我久久难以平静,于是有感而发,写了600余字的《女排精神》观后感,文章发表在某省一张体育小报上。豆腐块作品首次成功,激发了我对写作更大的兴趣。后来我又写了《连长的“气管炎”》、《邂逅》、《无名的山花》等几篇小说和散文诗,在老家的县、市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地方武装部及县文联和文化局有关领导的关注。1985年,我退伍回到老家没多久,县文化局即找上门来,免费送我到桂林专职学习文学创作一年。学成回来后,在县文化局“三套集成”编辑组工作。期间,与几位同事和几位文学前辈共同搜集、整理、编纂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龙胜卷》(300多页)、《中国歌谣集成龙胜卷》(500多页)、《中国谚语集成龙胜卷》(100多页),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组织编纂的《中国民间三套集成国家卷》输送了最基层、最基础的材料。之后,我又转到广播电视局做专职采编工作。期间,先后在《战士报——科学文化版》、《广西日报》、《广西工人报》、《广西教育》、《漓江日报》、《桂林日报》、《农民之友》、《农民文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通讯等二十多篇。其中,讴歌优秀民办教师唐*和的报告文学《足迹》,不仅在广西教育系统征文中获奖,而且通过这篇文章提高了唐老师的知名度,从而改变了这位乡村教师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回想过去,再看如今退休的自己,在感谢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的同时,更应感谢崔*文战友,是他的“作家梦”给了我启发,使我成为了当时文学领域的业余爱好者,为我退伍回乡进入体制内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几十年来,无论我在文化局做编辑、在广电局当记者,还是到公安局当警察、到中型国有企业当管理者,部队的历练和所学的知识给了我工作业务上无限的帮助。而我的启蒙战友,听说他退伍回乡没几年就因病去世。愿他在天堂实现他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日从军 终身军魂</b></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聊到现在的军队,担心现代军人的战斗力,怕他们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尤其担心因为现在军队独生子女居多而惧战怕死,战争一来,守护不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与人民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们的担忧是多余的。以身许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军人的光荣职责。古有诗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更有周恩来“大江歌罢调头来,邃密郡科济世穷。面壁十年突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每一名战士都明白: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的保护神,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关键时刻,每一名战士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自精神,有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感。到了部队,99%的战友把军人的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任何弱不禁风的“独生子女”,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都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英雄。 从抗美援朝,到中印战争,到珍宝岛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到近几年的中印冷兵器冲突、南海危机,以及很多看不见的边境隐蔽战线,没有哪一代哪一个战士当熊包蛋,没有哪一代中国军人闻战而退缩。</p><p class="ql-block"> “闻战则喜”,不是中国军人好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是觉得自己能参与国家重大的任务无上荣光。</span>记得在部队时,因为驻守在洞庭湖边,每年部队都要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以备洪水泛滥时,快速反应,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组建突击队,只要求水性较好的同志报名,然而,每次,无论水性好与差,战士们都抢着报名。当上突击队的兴高采烈,落选的一脸的沮丧。报名前,战友们不可能不知道洪水无情、洪水滔天如战场。也懂得,在那浩瀚的洞庭湖里,冲锋陷阵时,随时可能有去无回、尸首无踪,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争先恐后随时准备去送死!说明什么?说明每一代军人都有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有使命必达的大无畏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 退伍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烙印在每个中国复退军人脑海里的铿锵誓言,与年龄无关,与身份无关,更与贵贱无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配图均为当年与沈佳权战友自拍、自冲、自晒之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