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丁门医派的故事一上海名医丁济万(4-5)

龙城一支笔江苏作家程协润

<p class="ql-block">  上海孟河名医丁济万</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1903—1963),字秉臣,是丁孟淦的儿子与丁甘仁的长孙,常州孟河人。是近代中医学家,是孟河丁门医派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也是丁门嫡系亲传承的弟子,他与爷爷丁甘仁一起创造了孟河丁门医派的辉煌成果,亦为一代名中医大家,曾蜚声上海。</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家世医学颇有心得,并热心于中医学教育事业。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及上海国医学会理事长,并主持上海华隆中医院,南北广益善堂等机构。丁济万历任民国考试院的考试委员,卫生部中医委员,军统局医官,上海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国医学会理事长,上海济社理事长,华隆中医院院长,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以及国大代表。其中医临证经验极为丰富,尤精内、外、妇、儿诸科。曾整理出丁甘仁之医案,新中国成立前就移定居于香港,后一直在香港及台湾行医。</p> <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在上海的医名尤为突出,其身材修长,外貌、举止及行为颇似其祖父丁甘仁。他从小就非常聪明,所以,深得丁甘仁的喜爱,得其丁门的精心教育,如孟河丁门医派的套方即为丁济万所制,以规其范、绳其是法,可谓深得真传,后被丁甘仁立为孟河丁门医派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其诊所业务极其繁忙,声名亦更大,他又执掌了上海中医学院(1926—1948)校长兼教学医院的诊务,言传身教,孟河丁门医派内科的特色、中医药学术精粹弘扬于后。是孟河丁门医派的第三代传承教育家,其主力当出于其丁门下,包括国医大师裘沛然得之真髓,对“温伤一体”学术思想极为提倡,是忠实的追随和运用发挥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在临床上根据湿温病的不同阶段,采用六经和卫气营血合而辨证的方法,并附少量医案说明孟河丁门医派的辨证细腻、用药轻灵的特色。湿温之证,在温病中比较特殊,温是阳邪,湿是阴邪,湿与温而合,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p><p class="ql-block"> 所以,要根据湿温的变化或从伤寒辨证,或从温病辨证,邪在卫、气,按三阳经治法,湿胜阳微,按三阴经治法,邪热从阳入阴,按温病热传营血治法。</p><p class="ql-block"> 其次,湿温主要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三焦的症状无不与脾胃病变有关,所以,要兼顾中焦,配以化湿健脾之法。湿温病是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导致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一类疾病。丁济万本着“辨病机,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六经体系及卫气营血辨证,大大丰富了湿温病的治疗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一、上海名医</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是孟河医派在上海丁门学派民国年间的代表人物,也是一名中医泰斗。</p><p class="ql-block"> 在丁甘仁去世不久,丁济万就执掌了丁门家业,成了上海滩上数一数二的上海孟河名医。在民国年间,丁济万3个字在上海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不知道丁济万3个字的就不能算地道的上海人。叫黄包车的只要喊一声丁济万就可以,不必说地点。丁济万诊所病人是相当多的,一天看一百多号病人,也不算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丁济万不以为苦,大有多多益善之慨。</p> <p class="ql-block"> 1、先服一帖:丁济万开的每张中药处方百分之九十九是嘱咐病人先服一帖,服得好再来服一帖,一般不开3服4服。</p><p class="ql-block"> 所以,病人不来则已,一来就得等到后天再来诊所,并且时常在报端见到丁济万的启事和作品,甚至宴请客友,这对他不是司空见惯的。以此,病人多上加多,诊所忙上加忙。这里来的病人高贵人之多,往往以择号为阔绰,一些达官贵人为了能早日看上病,都愿意加倍付诊金,有的贵人诊金之外,还要送一些高档礼物给丁济万,都被丁济万一一拒之以外。</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家学渊源,三代名医,家道颇丰,以此进出是必乘小车,家里和诊所用着几名佣人,他成为了当代上海滩上的一流名中医。在他的诊所中与家里有病家题赠的大红匾额,都挂满了客厅的墙壁之上;诊所里外都高挂着“丁甘仁长孙”的招牌,出诊时也打着“孟河丁甘仁长孙”的红灯笼牌子,以招过路行人的眼球,其实,是起到了一个广告作用。</p> <p class="ql-block"> 2、中药治疗:丁济万用药比较保守与死板,像黄郁金1钱5分,杏仁3钱等。丁济万用药大多守旧于丁甘仁的法,不过淡豆豉改用清水豆卷,柴胡多用银柴胡而已。每开一处中药方,花费时间大约要2—3分钟,以此丁济万的处方中药,各有一定次序,以避免重复也。丁济万所开药方11、12、13味为多。</p> <p class="ql-block"> 丁济万脉案必有气化阴阳之病理,像肺血则说木火升腾,肺络损伤,痰瘀逗留不化,结尾又有治法和解,宣化,清解达邪。有预后者,有引古人语者,有述主诉及求诊目的者,有述鉴别诊断者,有述治疗转归者。</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非常佩服南京的张简斋,中药处方中多苡仁、冬瓜子、杏仁、象贝、神曲,方剂必是煎药。丁济万开中药处方多是以煎药为主,他还喜用草药,不喜欢西药,他更不向病人介绍西医,诊断多是用的中医中药,大半是靠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丁济万一天看100多号病人是家常之事了。</p> <p class="ql-block"> 3、善于背诵:一般要介绍门人去诊所做学徒是比较困难的,必须有相当关系与有面子的人,并且还要举行隆重的学徒仪式,但进了诊所后,开始往往是一无所事。在丁济万出诊时,必须有2个门人跟班,一人负责开中药处方,携带皮包并收诊金;另外,还有一人负责照电筒,给丁济万做助手,准备一些酒精棉球给丁济万擦手用。</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开中药膏方时,大方庄重价贵的多,中药膏方一般都由其</p><p class="ql-block">门人代拟,然后,再有丁济万过目,经当场看后略有增减。膏方完全按照旧法式,这样就深知病家的心理状况,所以,他能令病人绝对信任的本事。一般门诊在每日上午10时以后,下午出诊在4时后,星期日一般休息不坐门诊。丁济万在诊所开处方时力求普遍稳妥,还要有门人轮流学着开方,就诊时丁济万在开处方,他非常喜欢唱方的,并要求门人与学徒高声的唱方,门人在唱方朗诵时一定要有板有眼,使病人听起来感到舒心。丁济万善于背诵《内经》,特别在丁济万出诊时就更加喜欢背诵《内经》)《温热经纬》等,这样就能背诵的滚瓜烂熟,以便于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 4、个人生活:丁济万非常讲究与考究,吃饭每餐一般比较丰盛,那时西洋参代替茶水,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闲时高兴时丁济</p><p class="ql-block">万也哼几声京剧和看几场电影,以消遣一下他的时间。丁济万穿着衣服一般比较高档,外着一件马夹,脚穿白底黑缎鞋,一只吸香烟的咀挂在嘴角上算是一种装饰品。</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的诊所还是开在凤阳路人和里,看病挂号有账房专门负责,在诊所里外墙上挂着“孟河丁甘仁长孙”的红色灯笼,这样就容易招揽病人与过往行人的眼球。 </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所中药处方上,对病人都称呼爷爷、奶奶、小姐、先生等。丁济万有时还与朱鹤皋、石筱山,以及上海地方上的闻人吴开先、杜月笙、黄金荣等人,经常去做一些慈善之事。总之,上海中医药学术界分派是行规常之事,像丁济万这种上海滩上少见的名大中医,如是出系同门而出名,使他的生活逐步趣向了高端,与沪上其它一些名中医相比,个人生活上讲一些派头和外出巡诊讲一定排场是不足挂齿的。</p> <p class="ql-block"> 5、免费施诊:1930年,丁济万斥资开办了华隆中医院,并自己</p><p class="ql-block">亲自担任了中医院的院长,而华隆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大多数是上海中医学院的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不久,正值盛夏长江发着大水、太湖流域也水为满患了,流行疫病到处漫延,一些受灾难民逃到了上海后,因贫病交加,许多人病都看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  丁济万看到这种现象,就决定实行施诊给药,不但不收诊金,还要送中药一贴。并对于特别贫困的病人,甚至连住院也实行免费。丁济万这种慈善之举,得到了逃难的贫民百姓与社会名流的欢迎与赞赏,也体现出丁济万体恤为民慈善之心。</p><p class="ql-block"> 正如丁济万在《华隆中医院创办宣言》中说:“病人痛苦,众所难免;延医服药,势所必然。不幸而远客他乡,呻吟床第,举目无亲,谁为侍奉……敝院有感于此,不惜巨大牺牲,替公众服务。开办以来,多蒙社会人士赞许,诊务日益忙碌,战战兢兢,以顾恤民生强健民族为惟一目的。”</p> <p class="ql-block"> 二、医终香港</p><p class="ql-block"> 自从丁济万执掌了丁门家业后,不久,在上海上层社会频繁活动,常常是应酬与斡旋于各医派与党政军之间,在他若即若离中进退自如,故受到了中医界同仁们的一致推崇。丁济万不仅卓有成效地继承了祖父,开创的孟河丁门中医药学术事业,而且还进一步发扬光大,兴办了华隆中医院,并将中医专门学校提升为上海中医药的学院,后来,还办起了《卫生周报》等。还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要职,先后担任上海中医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师公会监事长、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等。</p> <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1949年春天,丁济万迁居去了香港行医,并开始设诊所于香港昌元堂,以后又开设了“万昌堂”于香港湾仔洛克道。</p><p class="ql-block"> 丁济万到香港行医后,不仅医术精湛,还经常热心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说当时在香港是声誉盛极一时。先后担任了“港九中医公会永远会长”、旅港“苏浙同乡会”常务理事,1960年时任“湾仔街坊福利促进会”监事与“祟孝励先会”会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61年丁济万发起筹款购置了香港中医师公会的会址,被选为香港第五届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兼医疗研究院的董事长。</p> <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丁济万住院治疗血瘤,4月17日凌晨一时正,他就病逝在香港养和医院,终年60岁。丁济万一生都在弘扬中医药学术的事业,他成为了我国近代著名中医药学术的临床大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开拓与弘扬孟河丁门医派的中医药学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曾有丁济万的得意门生专门为此赋了一首诗:“初生之犊猛于虎,老丁掀髯笑不如;诊室阶前崩角谢,成名温热奠基初。”这是对丁济万一生最好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本人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果要转载,请您注明作者姓名。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