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新颜话东湖

明子

<p class="ql-block">  东湖,富顺的东大门。沱江河作为天然屏障把东湖和县城隔在两岸,这方古老的土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与县城休戚相关。千百年来,东湖的阳光雨露偕同春华秋实,演绎着千年古县的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沱江边长大的我和一桥之隔的东湖有特殊的情结,它是我儿时的伊甸园。遥想当年,春天里满山飞舞的彩蝶,装点了我七彩的梦想;秋季里金色麦浪,曾回荡我无忧的欢笑。我至今还记得东街汽车站里南来北往的人流。一条铺着碎石的马路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农贸市场。晴天满地灰,雨天一身泥。忘不了头顶行李架,头重脚轻的大客车缓慢行驶在坑洼路上的样子。东湖在二十年前城乡差别还是很大。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当时的“东湖镇”有过短暂居住,一年多时间,脏、乱、差的环境和“隔河一千里”的城乡差别,让我毫不犹豫低价处理了精装的房子。然而不久前一次采风活动,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东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秋天被张狂的暑热夺去了凉意,空中弥漫着干燥烦闷的气息。10月19日,终于喜降甘霖,天地间顿觉滋润与舒适。一早,我随富顺作协东湖采风活动的人群来到东湖南环路上的采风点——跨江发展观测平台。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干涸的土地尽情享受雨露的滋润。大家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才知道了2022年富顺“经济强县”部署开始以来,东湖街道承担的跨江发展用地保障服务工作情况,以及氟材料运用产业园、应急救援中心等单位的建设项目和发展前景。站在高处放眼眺望,沃野平川,交通纵横,工地上大型机械的影动和轰鸣,正在上演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透过初具规模的建筑,分明可以看到未来一幅山河壮丽的美好画卷。</p> <p class="ql-block">  汽车继续向前,透过雨水打湿的车窗向外看,宽阔笔直的南环路两边高楼林立、绿植如茵。一棵古老的行道树,一家依旧保留着传统特色的店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建筑相互渗透,诉说变迁。脑海里新旧风貌对比,让人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来到“顺河、云丰蔬菜产业基地”,阡陌田畴上,大规模现代化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几声鸡鸣犬吠打破旷野的寂静,陇上绿油油,田里农人忙,满满人间烟火的画面。工作人员介绍,面积近十五平方公里的顺河村和云丰村,这些年通过嘉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形成农业现代产业链,集约化经营,引进川椒、韩国萝卜等新品种,解决当地农民就业,提升农民幸福指数。踌躇满志的建设者们正开足马力,努力实现“土地流转收益,群众务工有收入,农业企业有发展”的目标。虽然已经进入秋天,面对眼前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广袤大地,倾听它承载的希望和梦想,文友们无不惊叹科技引领未来、改变生活的魅力。看到今非昔比的东湖感慨万分。过去农民守住几亩薄田,脸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儿的日子已成为过去。</p> <p class="ql-block">  文光塔,我并不陌生,我们那一代的学生,没有补课和兴趣班,假期里,东湖的山山水水吸引我寻觅诗和远方,同心塔、回澜塔、福源灏留下我们太多足迹。去的路上,我努力回忆它曾经的模样,凄寂的荒山上,风吹日晒中,古塔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孤独地守候在沱江岸边的荒郊野岭上。车上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文光塔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打造了占地四百余亩的开放性文化公园,游园群众络绎不绝,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果然,眼前古柏苍翠、曲径通幽,亭台陶然。丝毫不见往昔的荒凉,进入公园,迎面一道黑底白字的文化墙出现眼前,富顺文化界的12位先哲雕像精雕细刻、呼之欲出,顿感浩荡文风扑面而来,这一刻古今交融、翰墨飘香、星辉璀璨。先贤之风,若松立千仞、竹韵清幽,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不敢高声语,恐惊“文曲星”。拾级而上,边走边听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古塔的故事,据县志记载:宋时,邑人吕震、昌读书其上,两兄弟刻苦攻读,后俱以文显扬名于世,建塔宛如玉笔指天,取名“文笔塔”。后毁。明代,县文风鼎盛时期,县民考中进士135人,举人、秀才则数以千计,便在同心山顶建造浮图七级,取名“文峰塔”...。登上一百多梯石台阶,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参拜。文光塔容光焕发直插云霄,整修后的塔身,保留八边形、七级阁楼砖石结构,塔基条石砌筑,塔上的飞檐、石刻、泥塑向我们讲述着富顺厚重文史。吸引眼球的还有塔的门额横匾,上面有县令陈长墉书写的楷书大字“文光塔”,进士张震撰书的门柱题刻“七级重光喜毓俊钟英书启秀,三台上映经文纬武天榜题名”。宏伟的石牌方上“文运重开”赫然醒目,此外,宣传牌上刘光第等富顺名人的诗词、佳句,“雒水波澜,“保障东南”“为善同心”一幅幅墨宝字字珠玑,德泽后世。看吧,如今的文光塔风雨磨难后愈发精神。此“笔”是千年古县“才子之乡”文风昌盛之见证,今日一拜,是对富顺文旅建设成果的深深鞠躬。</p> <p class="ql-block">  福源灏是东湖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绝不是浪得虚名。99间房屋,48个天井,庭院深深、门栏重重、照壁垒垒、花园、池塘、木雕、石刻、亭榭相映,这些元素记载了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讲述着百年老宅的陈年往事。文友们一起信步沱江之畔,领略自然与历史的完美融合。置身熟悉大院,仿佛重回过去时光。恍惚间,一阵秋风从江边吹来夹杂着欢笑声、读书声、喝彩声萦绕耳边。亦真亦幻中,远处学校操场上有生龙活虎的人影晃动......徘徊在雨中的深宅大院,凝视着风化的石柱,斑驳的门窗,感觉有些凄凉。须臾间,几颗桂圆从苍老的树上坠落,空旷寂寞的天井里杂草、青苔混合着满地落果一片萧瑟,不觉又凭添了几分惆怅。突然听得远处有“咚咚咚”敲击的声音,寻声望去,是几个工人在搞维修。工作人员随后为我们解开了疑问,一段视频资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原来富顺以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先进为契机,引进云南大同集团,投资两个亿,在福源灏共同打造“军农文旅产业园”。建设“一平台、一学校、五中心、五基地”。建设工程已全面展开,初具规模,不久的将来,古老的福源灏将焕发生机,迎来百年老宅又一次辉煌,我们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  乡村的巨变令人叹为观止,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飞跃性的改变,曾经朴实的田野如今已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新农村。这里必须要提到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带领群众唱响一曲曲希望田野之歌。活动结束简短的总结会上,一群风华正茂,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脸上有笑的村官闪亮登场,采风活动的策划、安排和接待,从人手一册的文字资料,及时送上的矿泉水、雨衣,以及娓娓道来的详细解说,无不透露着新一代精明强干的村镇干部高素质。对比那些年一顶草帽、一脸沧桑、高年龄、低文化的村干形象,真是天壤之别,刷新了我的认知。追梦者未来可期,愿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众望、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美丽东湖,活力东湖!富顺每天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岁月长河里每一次日升月沉、四序轮回如滚滚东去的沱江水永不停息。一样的山川大地,不一样的时代风貌。一次采风探访您的前世今生。歌咏您旧貌新颜地蝶变;盛赞您古树新枝地绽放。有感慨,有敬意,也有祝福和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