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海老城厢的药局与台湾的新兴药局

繆新亚

<p class="ql-block">说话写文章总该有个话题,话题,往往不受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因为它只要是能够引起人们兴趣和讨论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拿来作为话题。笔者忽然想到:用上海老城厢和台湾共同有的“药局”来为这篇文章开局、破局。</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药局一词,最早起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是官署的名称,指的是面向社会开办的官营药业。到明代万历年间消亡。</p> <p class="ql-block">在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500余年里。人们逐渐把药师根据医师处方进行配药的场所称为药局。这样的药局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凡有坐堂的医师,根据医师开出的药方,随方配药的中药店(古时没有西药店)就是药局,功能大抵与有医师坐堂的中药店相仿。</p> <p class="ql-block">后来,“药局”的称呼和内涵在上海的老城厢发生了一些变化。上海1291年(元二十七年)建县,因为地处江南,周边地本就是江南富庶之地,加之上海自身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迅速成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p><p class="ql-block">由于人口密集,棚户连片,简屋成群,卫生条件又差,至“明清两代,老城厢内,经常爆发霍乱、伤寒、鼠疫、天花、猩红热之类的疫情,且来势凶猛,亡者甚多,因此医家云集,名医荟萃,大小方脉、妇、疡、针、伤、喉、推拿诸科咸集,代代相沿,且多世家,人才辈出,建树良多。古代医药一家,随诊给药。</p> <p class="ql-block">说到上海老城厢的药局,必定要从老城厢的药局弄说起,据上海《南市区地名志》所载:药局弄,“长243公尺,宽3.8~5公尺,片弹街路。属居民区。”这条短小且狭窄的马路,在大上海并不起眼,小到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但它与“药”有着不解之缘。老城厢内医药需求大、名医扎堆、药店云集,从明清时代起,上海县署城内设置专门的医疗机构——药局,明代地图上,这里就是所谓的药局。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又在这条小路上修建了药王庙,接着许多名医在此挂牌开诊,药店也在此落户开张。后来药局推出条规,每年春秋,官府都要在此张罗施诊给药,援助缺医少药的贫民,从而有了“赐药局”之说,药局弄由此得名。就此,这种处于营利与慈善之间的公共医疗机构,在老城厢热闹地段的小南门乔家路上一条叫“药局弄”小路上演绎着医药、防疫、慈善、寺庙(药王庙)的“四重奏”。</p><p class="ql-block">上海老城厢里的药局弄因为药局、药店、药王庙,皆与“药”字有关,让这条小马路在上海老城厢里名声鹊起,再加上它地理位置优越,与乔家路勾连相通,要知道,乔家路可是明清至民国时代老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渊薮之地,堪称当年上海的CBD,药局弄里也是人流熙攘。</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进步,历史翻篇,旧日的半官方的药局不存在了,名医药店散枝开叶,也纷纷搬离,到其他地方开店去了,药王庙也断了烟火,改做他用,昔日药局弄的热闹不见踪影,风光不再,如今,乔家路一带面临城区改造,药局弄也名列其中,药局弄的名称肯定会保留,有些遗迹也许会留下,但焕新后的药局弄,物是景非,不免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谁也没想到,在大陆,药局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在台湾,药局却被赋予新内容,成为一种新业态。多年以后,好巧不巧,在台湾,人们在汉语词库里找出“药局”这个词汇,把药品零售业(药店)称为“药局”。</p><p class="ql-block">在台湾,除大型医院外,其他任何诊所开药必须由药剂师执业的药局开药,台湾“药事法”第19条规定:“药局系指药师或药剂生亲自主持,依法执行药品调剂、供应业务之处所”,属特许规范。根据台湾“全民健保法”规定,只有药局才有特约资格,成为健保特约药局后,民众才能到该处依处方笺领药。台湾的药局本来特指售卖西药的店铺,与中药店有所区分。但后来随着市场化的细分,药局往往特指指药妆店和医美店,与历史上传统中药店更有所区分。</p> <p class="ql-block">随着台湾老年社会的的到来,传统药局不符合时代潮流,正逐渐淘汰或走向式微,台湾的传统药局呈现“健康照护型”“妇婴强化型”“美妆强化型”“医疗用品型”四种形态。只有“健康照护型”药局能进行全民健康保险业务,民众能持医院的疾病处方笺至此类型店调剂给药。评估未来台湾老年化趋势,这类类药局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业态;</p><p class="ql-block">台湾医药界人士预测;台湾 药局要结合医疗,开拓医疗服务范围;且作出以上发展方向的建议:台湾药局结合保险,协同发挥服务价值;台湾 药局提升专业,营造价值差异化;台湾药局结合电商,以全渠道O+O或O2O为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在大陆,药局是一个历史名词;在台湾,药局成为一种新兴行业,看上去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互不相干。但大陆和台湾同根同祖,本是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台湾医药界在老祖宗的词语库里找到了一个老词——药局——赋予新的内容,2023年5月大陆一批连锁药店专家访台专题考察台湾的连锁药店,大陆同行对药局更感兴趣,重点考察了台湾专事药妆和医美的药局。</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方向的不同,两岸的药店(药局)互有差异,各有所长,亦存在差距,比如:大陆有40多万家药房,台湾只有8000多家药局,大陆市场规模为台湾的50倍,大陆有大陆药店连锁化程度高,网络药房、O2O送药到家服务、智慧药房以及远程医疗与药事照护等方面走在前面。</p><p class="ql-block">台湾药局细分化程度高,与医疗保险政策结合度好 ,医药分业、以及药价与医疗费用管控措施的实施较早 ,执业药师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因为存在差异和差距,两岸交流和互鉴更显重要,本文从上海老城厢的药局说到台湾药局的话题,目的在于在两岸医药事业上找到一个点——药局,在这个点上,深度融合,让药局这个点,成为联系两岸同胞的民族记忆和文化符号之一,因为牵动的不只是“药局这个词,更在于牵动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笔者欣喜看到,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大健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今年7月5日在厦门举行,正是两岸同心、“医”路前行的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