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9日外孙“大熊猫科考”活动归来,一起参观游览《金沙遗址博物馆》,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和三星堆的文物有相似性。</p> <p class="ql-block">进入遗址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挖掘的方形坑,金沙遗址是在2001年建“天和花园”时民工在工地挖掘时发现的,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祭祀遗址。</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遗迹为商晚至西周早期,是“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区域。上层堆积象牙,下层放置大量玉器、铜器和金器等。</p> <p class="ql-block">二号遗迹为春秋早期,是一处宗教祭祀遗迹,出土文物有象牙、野猪獠牙,鹿角,还有玉器、铜器和陶器。</p> <p class="ql-block">六号遗迹为西周早中期,出土文物包括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种类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十一号遗迹为商代晚期,遗物分上下两层摆放,上层放置的象牙长度都在160厘米以上,其中一根长达185厘米,是金沙遗址目前出土最长的象牙。大型树根遗迹保留了本体的完整性与真实性。</p> <p class="ql-block">这分别是出土镇馆之宝“金面具”、“太阳神鸟”和“金冠带”的坑。</p> <p class="ql-block">离开“遗址馆”,走进“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远古家园”,青山绿水,大象、犀牛、哮天犬、小茅屋和生活劳作的人,展示了当时生态环境和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地址中发掘出百余座小型房屋建筑遗迹,皆以木、竹、骨、泥墙修建而成,“王都剪影”是根据发掘成果复制场景。</p> <p class="ql-block">金山遗址发掘了多座墓葬,随葬品多为陶器,不能复制的碎片堆成小山,少数有玉器、青铜器,有的无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已经明显分化。</p> <p class="ql-block">遗址中挖掘出卜甲21件,占卜是古代祭典中的一项重要仪式,卜甲是占卜活动的重要工具。古蜀人在龟甲的一面钻出不透的孔,然后用火烧此处,另一面会产生裂纹,根据这些裂纹判断吉凶。</p> <p class="ql-block">“铜立人”是镇馆之宝,“青铜小立人”身穿长袍,脚穿长靴,头戴奇特的太阳冠,双臂环抱,与巫师做法形象极其相似。据说三星堆出土有大立人,都是古蜀文化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众多出土展出的金器中,蛙形金器最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展出有大批的出土玉器、玉琮(cong)、玉戈、玉圭、玉璋。</p> <p class="ql-block">展出了大批石器、石人、石虎等</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太阳神鸟金箔”、“金冠带”是镇馆之宝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遗址馆”和“陈列馆”之后,才深刻了解到院内“太阳神鸟”和“金面具”标志的深刻含义。</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的“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期,是蜀都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前来参观过,这次特地请了讲解,收获很大。 </p><p class="ql-block">前往“秦堰楼”集合,“秦堰楼”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这里不仅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美景于一体的旅游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秦堰楼上,俯瞰美丽的闽江和雄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建筑风格独特典雅,楼体采用传统的木结构,结构精巧,斗拱飞檐,雕梁画柱,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现存建筑多为民国14年遭水灾毁灭后重建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后改祀李冰父子,更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斌父子相继被皇上封为王,故称之为二王庙。李冰是历史的真真实人物,又是一个神话人物。他的儿子二郎神更是神话中人。</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规模不大,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三观殿中祭天、地、水三官大帝。</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是闻名中外的古索桥,暑期人极多,需排队半小时以上才可上桥。</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p><p class="ql-block">鱼嘴分水堤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生活用水和灌溉。</p> <p class="ql-block">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宝瓶口起到“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李冰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山口,形状酷似瓶口,因而得名“宝瓶口”,与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名“离堆”。</p> <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作用,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飞沙堰”。“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堆筑,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调节水量的作用。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漩涡,泥沙会被抛过“飞沙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