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问道老君山</p><p class="ql-block"> 图文/曦明</p><p class="ql-block"> 老子和老君不应该是同一个人。前者是思想家,研究自然法则,提倡无为而治。后者是炼丹师,教人修行问道,追求长生不老。但他们确实是同一个人,真名叫李耳,东周朝在洛阳做官。老子升天以后叫太上老君,于是洛阳西南方的栾川就有了一座老君山。</p><p class="ql-block"> 在洛阳游览龙门石窟的时候,听一对上海夫妻说,老君山美得不得了,山上经常大雾,他们是坚守到下午云开雾散才看到美景。我们满怀憧憬,揣着一丝担忧,来到老君山下,打算第二天上山。</p><p class="ql-block"> 晚上有人直播老君山金顶的灯光夜景,通透明亮,天气不错。气象预报明天多云,民宿伙计说山上肯定又是大雾,什么也看不见,缆车和电梯费挺贵的,别浪费钱了。</p><p class="ql-block"> 纠结了好一会儿,我们决定按计划登山,把干粮和冬衣塞进背包,把运气交给老天。既然到了老子的地盘,就应该按照老子的教导办,顺从天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去赶早班缆车。三三两两的大学生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疲惫地拄着拐杖,与我们相向而行。他们应该是在山上玩了一个通宵,晚上看夜景,早上看日出,然后徒步下来。</p><p class="ql-block"> 乘缆车登山分两段走,第一段到达中天门,天气还行。虽然没有蓝天白云,但放眼望去,千峰竞秀,云海拍岸,也算是渐入佳境。恰逢中秋假日,中天门广场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人们在老子骑牛铜像前拍照留影,乐此不彼。转乘第二段缆车继续登高,下了缆车再穿过隧道,直接进入群山深处,到达十里画廊起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云海拍岸</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老子骑青牛</p> <p class="ql-block"> 只是这“不得了”的美景被浓雾紧紧锁住,果然什么也看不见,游客们沿着山崖栈道鱼贯而入,消失在迷雾之中。我取出背包里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磨磨唧唧十分不情愿地走上栈道,心想再磨蹭一会儿,也许太阳就出来了呢。</p><p class="ql-block"> 从头走到尾,天气没有丝毫变化,拍了几张模模糊糊的近景,算是到此一游罢。再往上去,就是老君山金顶,希望那里能刺破乌云,一览众山。 </p> <p class="ql-block">十里画廊栈道</p> <p class="ql-block">大雾弥漫</p> <p class="ql-block">迷雾重重</p> <p class="ql-block">破雾前行</p> <p class="ql-block"> 护手电梯一段一段地把我往云层上面输送。如此陡峭的山崖,登山竟然像逛商城一样潇洒自如,几个转身之后就到达南天门。再攀登一段石阶,进入一个大院子,就到了金顶。</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有几栋庙宇,正中主体殿堂上书“道德府”。老子的《道德经》被做成了一本巨大的石刻,依山坡安放。云雾裹挟着周围几座陡峭山峰,依稀可见峰顶上飞檐翘角的道观庙宇,登顶的队伍从山坡一直排进了大院。这情形让我丧失了登顶观景的兴趣,只好在院子里游荡。好不容易瞧见长凳上腾出一个空位,便赶紧坐下来闭目养神,等待云开雾散。</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象,在晴朗的天空下这一群道观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巍巍壮观,夜空中又是怎样的火树银花、灯火通明。道家可真会选地方啊,他们总是把庙宇建在离天最近的山峰上面。</p> <p class="ql-block">攀登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金顶道德府</p> <p class="ql-block">老君山金顶</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石刻</p> <p class="ql-block"> 看来老君山是专门为老子取的名。春秋末期,老子时任东周朝廷守藏室史,相当于现今国家图书馆馆长。虽然官职不算太高,但是学识渊博,名气很大,孔子也曾拜访求教。彼时诸侯割据争霸,朝廷形同虚设,老子却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后来老子辞职来到函谷关,关令尹喜要求他留下文章方可出关。无奈之下老子写下了这篇《道德经》,被尹喜收藏起来。然后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从此再无音讯。</p><p class="ql-block"> 老子最后在老君山隐身修炼,得道成仙,做了太上老君。这是传说,是神话故事,是宗教需要。历史上关于老子的记载很少,要不是尹喜逼迫他写出《道德经》,他早就销声匿迹了。</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研读过《道德经》。仅仅开篇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已道出老子不愿意写文章的原因。对此我只是一知半解,不大懂其中深刻的哲学道理。《道德经》是老子唯一的著作,其思想觉悟和文学水平都非常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尊重自然、无为而治,顺应天道、天人合一,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与同时期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 我去过江西龙虎山,那里说道教发源于东汉朝的龙虎山,与老子隔了好几百年。道教奉《道德经》为第一经书,老子就成了道教始祖。老君山戴上道教圣地的光环,常年香火旺盛,游客络绎不绝,造福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 道教持多神论,即万物有神。道教供奉的神,都是德高望重的古人先贤,这和我们祭拜祖先、崇尚英雄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比如关公和妈祖,因其生前功德,便可以成为神仙,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道教追求成仙,方法是道德修炼,从而激励人们做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正能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治理中,道教发挥了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家把道观修建在险峻的山崖或者峰顶,以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山要出名,不能仅靠自然风光,几栋庙宇点缀一下更有意境。老君山就是这样一座名山。</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道德府”后面苦等到下午,干粮和饮料都消耗殆尽,可是山上依然云雾弥漫,让我无从赏景。那绝顶之巅的空中楼阁,如天宫一般难见真容。那浓雾之中的玉宇琼楼,又何尝不是天上人间?原来这才是老君山的常态,遇上了是自然,没遇上是偶然。只怪我自己心中无景,便无心赏景。</p><p class="ql-block"> 赏景虽无功,问道却有成。老君山深厚的道教文化,非常值得关注,值得欣赏。道教借用老子的名望,吸纳了一批经典著作,树立了许多道德楷模,引导人们修身养性,以求超越生死。老子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德楷模。</p><p class="ql-block"> 此前我对道教了解的太少,还略有成见。其实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初衷都是好的。有的外来宗教发展到后来就背离了创立者的初衷,甚至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道教是我们本土文化,相对纯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应该获得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写作于深圳梅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