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我曾默写过小说

网事如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 网事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 1303108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照片图3、图8网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2AI 其他自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乐 酷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理旧物,发现一本红色塑料封面的“储蓄宣传手则”。打开泛黄的里页,是我76年7月~77年6月在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十八连文书兼出纳工作时的日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面几页记得是团支部开会及部分职工储蓄记录。后面是我“默”的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这些共有8张纸16页。从刚开始北京第一医科大学实验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苏冠兰教授从西欧、北欧十国考察回到北京四合院的家,他的夫人叶玉菡和两个孩子见到他欣喜万分的大段家庭温馨描写到这一切都被装束华贵,器宇不凡的女客人(从国外特地为苏冠兰而回来的著名科学家丁洁琼)看见而痛楚离开他家……到倒叙他们在京沪线怎么邂逅再到后面丁洁琼到美国留学,他(她)们刻骨铭心的相恋以及遭到苏冠兰父亲苏凤麒的反对及和叶玉菡之间的三角之恋……再到最后周总理亲自打电话到机场挽留丁洁琼留在北京,为研究核子物理和原子能做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时间,尘封的往事又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那天我团宣传股涂干事正在小会场讲国内外形势,一位女知青却在角落里聚精会神看书。晚上在招待所住宿,我们正好分在一间房,且铺位还挨着,我悄悄地问她,“白天看的什么书,能不能借给我看看。”她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地说,“是红楼梦。”我说,我也是爱看书之人,你借给我看后保证不说。”于是在招待所昏暗的电灯下,在前后左右此起彼伏的鼾声里,我与三十年代的大学生苏冠兰和丁洁琼相识了,我被他们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吸引并遗憾他们有情人未能成眷属。这一夜竟难以成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一早,一脸倦容的我将手抄本还给了那位荒友,我们彼此会心一笑,互相并没有留姓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到连队后,想起那是一本手抄本,这样的“毒草”也许今后再也看不到了,况且我还特别喜欢书里面的倒叙写法,喜欢对丁洁琼气质和复杂的心理描写,(当然,在那个只有八个样板戏和阶级斗争书为主的年代,彼时我这个22岁的女知青对这类小说的饥渴)要是忘了怎么办,于是便凭记忆将我认为最感人的地方“默”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3月我返城回到上海,大概1980春天,上海宝山沪剧团排演沪剧《第二次握手》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老师演丁洁琼,她的丈夫赵春芳老师演苏冠兰。我从报纸中看到信息后,连忙买了两张票和龙虎一起观看,记得是2元钱一张。此时,我们还没有结婚,龙虎的妈妈对龙虎说:“小周总花钞票看戏,勿达会过日脚。”龙虎说,“伊除了看戏、买书,其他一分洋迪腮舍不得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直至现在“第二次握手”中的杨派沪剧唱段“归国”都是我的最爱唱段之一。后来书出版了, 我又买了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看书听戏仍是我的最爱,尽管家中有的藏书我还来不及翻阅,但只要身体状况和时间允许,我都会到离家较远的上海图书馆或位于福洲路上的上海书城看书。那里哲学、经济、诗文、史籍随意翻,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还不老,至少还有一颗尚不服老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面对图书馆浩瀚如海的书,面对各种各样的新书,我常会想起那十年读到一本禁书时的欣喜和艰难,想起我曾默写过手抄本小说……相比过去,我们现在缺的不是书籍而是精力和当年渴望看书的那股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早己过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年龄,读书也不能给家里带来实用价值,(因为我没用大把的时间烧可口的饭菜。我不是称职的女主妇)但我仍要读书,因为读书能带给我心灵的安静,在那些心仪的书中我会从混沌繁芜的尘世中滤出清醇,会感到人世的美好,会由衷的爱我们的祖国、家人、朋友。有一次我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诗时,甚至觉得就是为我量身定写的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感谢我的这本笔记本,让我又回忆起那些青春往事,使我又看到那十年的痕迹,触摸到我青春时期心音的脉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