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附】绍兴部分风景名胜介绍</p> <p class="ql-block">瑞丰银行·2024绍兴马拉松简介</p><p class="ql-block">1、主办单位: 绍兴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认证单位: 中国田径协会</p><p class="ql-block">3、指导单位: 浙江省体育局</p><p class="ql-block">4、承办单位: 绍兴市体育局、越城区人民政府、柯桥区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5、协办单位: 厦门文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绍兴市奥体中心</p><p class="ql-block">6、运营单位: 绍兴越马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厦门文广体育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7、竞赛日期和地点</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p><p class="ql-block">上午7:30;</p><p class="ql-block">地点: 绍兴市体中心</p> <p class="ql-block">瑞丰银行总冠名2024绍兴马拉松</p> <p class="ql-block">本届越马在中央电视台五套(CCTV5)全程直播</p> <p class="ql-block"> 瑞丰银行·2024绍兴马拉松赛事项目</p><p class="ql-block">1. 男、女马拉松(42.195公里)</p><p class="ql-block">2. 男、女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p><p class="ql-block">3. 男、女迷你跑(5.4公里)</p><p class="ql-block">本届越马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总参赛人数2.8万人,其中马拉松9000人、半程马拉松14000人、迷你跑5000人。首日报名人数突破5万,报名总人数和各项目报名人数均创下越马历史新高,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跑者报名,其中男性占比77.2%、女性占比22.8%。获得参赛资格的跑者中,年龄最大的跑者77岁。</p> <p class="ql-block">瑞丰银行·2024绍兴马拉松路线</p> <p class="ql-block">1、马拉松路线:</p><p class="ql-block">奥体中心东南侧(起点,设在解放大道与洋江西路交叉口)→(直行)解放大道→(过)镜湖大桥→(左转)山会大道→(过)客运中心→(右转)迪荡湖路→(左转)迪荡湖公园→(右转)迪荡湖公园内环路(绕约1/4圈)→(右转)迪荡湖公园下穿隧道→(右转)迪荡双子楼北侧→(左转)梅龙湖路→(右转)胜利东路→(过)世茂中心→(左转)中兴中路→(右转)鲁迅中路→(过)鲁迅故里→(右转)解放南路→(直行)解放北路→(左转)府山横街(古轩亭口)→(直行)府山公园东门(进)→(过)府山公园→府山公园南门(出)→(直行)府治路→(右转)偏门直街→(过)越王城广场(绍兴博物馆)→(右转)偏门直街→(右转)府山西路→(过)西园→(左转)胜利西路→(右转)环城西路→(过)迎恩门→(直行)官渎路→(左转)凤林西路→(折返)云集路→(左转)镜水路→(折返)镜水路→(左转)兴越路→(过)绍兴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棒球馆)→(右转)大越路→(过)垒球馆→(左转)洋江西路→(过)黄酒小镇→(右转)官渎路→(左转)横湖路→(左转)解放大道→奥体中心东南侧(终点,设在解放大道与洋江西路交叉口)</p><p class="ql-block">2、半程马拉松路线:</p><p class="ql-block">奥体中心东南侧(起点,设在解放大道与洋江西路交叉口)→(直行)解放大道→(过)镜湖大桥→(左转)山会大道→(过)客运中心→(右转)迪荡湖路→(左转)迪荡湖公园→(右转)迪荡湖公园内环路(绕约1/4圈)→(右转)迪荡湖公园下穿隧道→(右转)迪荡双子楼北侧→(左转)梅龙湖路→(右转)胜利东路→(过)世茂中心→(左转)中兴中路→(右转)鲁迅中路→(过)鲁迅故里→(右转)解放南路→(直行)解放北路→(左转)光明路→(右转)仓桥直街→(左转)胜利西路→(右转)环城西路→(过)迎恩门→(直行)官渎路→(右转)凤林西路→(折返)凤林西路→(直行)凤林西路→(右转)官渎路(官渎大桥)→(右转)横湖路→(左转)解放大道→奥体中心东南侧(终点,设在解放大道与洋江西路交叉口)</p><p class="ql-block">3、迷你跑路线:</p><p class="ql-block">奥体中心东南侧(起点,设在解放大道与洋江西路交叉口)→(直行)解放大道→(过)镜湖大桥→(过)颐高广场→(右转)胜利西路→城市广场(终点)</p> <p class="ql-block">瑞丰银行 · 2024绍兴马拉松参𡧳服</p><p class="ql-block">参赛服在设计上,以鉴湖水波造型为底,全身采用渐变色调,背后印有“越马”及“文化越马”印章,进一步突出绍兴马拉松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瑞丰银行·2024绍兴马拉松完𡧳奖牌</p> <p class="ql-block">完𡧳奖牌在设计上,以典故“金龟换酒”的金龟作为整体造型,并融入绍兴鉴湖的局部造型,结合贺知章的名篇佳句,既有绍兴的自然风光,也能体现贺知章在诗词文学上的过人才情。</p> <p class="ql-block">2024年绍兴马拉松选手参赛物资</p><p class="ql-block">领取指南</p><p class="ql-block">绍兴马拉松 2024-10-31 14:37</p><p class="ql-block">导语 瑞丰银行·2024马拉松领物工作即将于11月7日开启!为确保参赛选手领物顺畅无阻请锁定以下关键信息,不管你是参加马拉松的老手还是新人,领物前,这份领物须知都要认真阅读哦。</p><p class="ql-block"> 2024绍兴马拉松参赛选手领物须知如下:</p><p class="ql-block"> 领取时间:</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7日10:00-19:00</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8日10:00-19:00</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9日10:00-21:00</p><p class="ql-block"> 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1、本次参赛包只限本人领取,不可代领;</p><p class="ql-block"> 2、比赛当天不可领取参赛包;</p><p class="ql-block"> 3、请务必携带本人报名时所用的有效证件原件到场。</p> <p class="ql-block">绍兴</p> <p class="ql-block">绍兴,简称“越”古称越州,浙江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的中国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p><p class="ql-block">绍兴是著名的水乡、酒乡、桥乡,但更为我们熟知的是,这里还是人才辈出名士之乡。排在首位的,自然是那小学课文中的鲁迅先生。这位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让我们自小就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留下无法磨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绍兴,因名人而形成的文化古迹数不胜数,比如、兰亭、禹陵、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绍兴还是一个自然风光绮丽的地方,自古就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的美誉,如今,因其绚丽江南水乡特色,已成为备受游人推崇的优秀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绍兴周恩來总理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绍兴周恩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绍兴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劳动路369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纪念馆是依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这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为明清建筑风格。纪念馆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77年1月,绍兴县文管会收回祖居门斗和大厅,同年1月8日,祖居对外开放。1998年,在祖居南侧新建周恩来纪念广场。2000年,在祖居东侧新建周恩来纪念馆。2001年6月20日,绍兴周恩来纪念馆新馆对外开放。截至2019年末,绍兴周恩来纪念馆举办展览5个,开展教育活动250次,参观人数38.6279万人次。藏品统计有96件(组套),其中二级4件。绍兴周恩来纪念馆是国家AAA级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被授予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周氏祖居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20个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绍兴魯迅故里</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19世纪30年代前期写了大量杂文,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坚韧的战斗精神。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于革命。1937年,毛泽东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鲁迅精神的三个特点: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里是鲁迅出生地及童年、青少年时代生活读书的地方。鲁迅离开绍兴外出求学之前一直生活在这里。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曾在绍兴府中学堂及山会师范任教,经常在此接待革命者和青年学生,交流革命思想和探索救国方略。他早年的许多著述和文章也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从总体上看,绍兴鲁迅故里包括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清代建筑,为鲁迅祖上世居之宅。老台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中轴线上建筑前后四进,从南到北依次为台门斗、厅堂、香火堂和座楼,东、西设厢房。第一进为台门斗,悬挂“翰林”匾,因为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经是钦点的翰林;第二进为厅堂,称为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建筑面阔五开间,明间悬挂“德寿堂”匾额;第三进为香火堂(图3),面阔五开间,是祭祀周氏先祖的地方;第四进为座楼,面阔七开间,原为周家族人的生活区。在中轴线两侧还布置有东西厢房,厢房均设置前廊,方便各个建筑之间连通。天井点缀若干假山、叠石、水池等小景,简练雅致。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远远望去白墙黑瓦,富有韵味。周家老台门是绍兴市区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周家新台门,是鲁迅早年居住的地方,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周家新台门是周氏族人聚居的一处宅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面积约1200平方米。清末,周氏家族日趋衰落,民国七年(1918年)族人共议将新台门连同后园——百草园出售给东邻富户朱阆仙。朱家买下后对新台门进行拆建,但西轴线第四进两开间楼房和第六进三开间平屋,未曾改动,这里正是鲁迅日常生活的地方。1949年以后,经多次整修,周家新台门恢复了原貌。</p><p class="ql-block">新台门前后六进,第一进为台门斗;第二进为平屋和长廊;第三进楼下西侧为鲁迅在绍兴工作时的卧室。第四进为两开间楼房,楼下东边半间称为小堂前,是鲁迅家用餐、会客的地方。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楼下西边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后半间作过道和楼梯,楼上东边一间为鲁迅原配夫人朱安卧室,西边一间为鲁迅叔母居住使用;第五进为厨房;第六进为三开间平屋,中间有门通向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 12 岁至 17 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 11 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 60 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这座位于晚清绍兴府城内的著名私塾,承载着鲁迅先生 12 岁至 17 岁的求学岁月。这座私塾不仅是鲁迅先生成长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的塾师寿镜吾,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鲁迅先生。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 60 年之久,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使得三味书屋成为了培养人才的摇篮。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着当年的原面貌。这座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在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里,他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让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他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如今,三味书屋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座私塾的历史气息。在这里,人们可以穿越时空,回到鲁迅先生求学的时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味书屋的存在,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 <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回忆性散文名篇。作品于1926年9月18日完成,最初发表于《莽原》1926年第1卷第19期,发表时的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收入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朝花夕拾》。</p><p class="ql-block">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p><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成年人的视角回望幼年的生活印象与轨迹,流露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早年生活的独特体验。自问世以来,不但得到文学批评者和文学史家的关注,而且通过中学语文教学和大学文学史教学活动得到普遍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绍兴柯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8公里,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558号,离杭州东郊12公里。它南濒鉴湖,北倚柯山,毗邻萧山国际机场,104国道、杭甬高速直达,区位环境优越。</p><p class="ql-block">自三国以来因历代开山采石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相继开凿而成的奇石“云骨”和精雕而成的弥勒石佛。千百年来,随着自然景观的点缀和宗教文化的介入,加上文人墨客的点染,到清代,已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其中有展现石景的弥勒佛像、云骨、七星岩、蚕花洞,又有展现鉴湖水景的五桥步月、南洋秋泛等景致,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交融的旅游资源宝库景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总面积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柯岩,鉴湖,鲁镇和香林四大景区。 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2003年被中国旅游报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是绍兴体量较大,游、住、食、娱、购功能较全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绍兴水文化、石文化、桥文化、酒文化和名士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荟萃一体。</p> <p class="ql-block">绍兴柯岩魯镇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鲁镇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鲁迅在《社戏》《风波》.《明天》《祝福》中,也有所提到。</p><p class="ql-block">鲁镇这个小镇是鲁迅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它虽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一个书面的水乡小镇,但这个小镇,确实早就存在于鲁迅的心中,也通过他的小说,存活于千百万读者的心中。</p><p class="ql-block">现鲁镇是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柯岩风景区的一个主题公园,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鲁镇景区于2003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个反映鲁迅作品《祝福》、《故乡》、《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中典型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自然风光的主题型景点。它那源远流长的越文化底蕴和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鲁迅文化,折射出绍兴传承文明与现代风韵的有相结合;它那乌瓦粉墙的台门和店铺,千姿百态的石桥和栏杆,纵横交叉的水巷和流水,飞檐挑角的古戏台和祠堂庵庙,依傍鉴湖的一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的水乡风情。</p><p class="ql-block">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大概是鲁镇新开张的缘故,好多“民居”还无人居住,好多商铺还无人经营,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点。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又一个个出现在街上。“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自言自语地喃喃絮语:“我只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孔乙己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 这一幕幕鲁迅小说的场景,不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而是穿插在“鲁镇”游客身边的“活剧”。游客多时,他们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来逗游人开心。尤其是阿Q,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也许是因为没有见到“小尼姑”,所以他就“调戏”起挎着讨饭篮的祥林嫂,要与她接吻,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p><p class="ql-block">镇里,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组关于形象夸张的雕塑。比如: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p><p class="ql-block">在鲁镇,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有桥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树可荫,有戏可听,有艺可观,有历史,有现代,有故事,有游乐……这就是鲁镇。</p> <p class="ql-block">绍兴柯岩鉴湖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绍兴柯岩鉴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1.5千米。鉴湖总面积约30.44平方千米,其主干道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22.5公里。</p><p class="ql-block">鉴湖风景区,由东跨湖桥、快阁、三山、清水闸、柯岩、湖塘6个景区和湖南山旅游活动区组成。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即用此湖水酿造。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miǎo],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迭,有在镜中游之感。</p><p class="ql-block">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工,筑堤潴水,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溉田九千余顷,民享其利甚巨,为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东起蒿口斗门(今上虞蒿垻镇),西至广陵斗门(今绍兴县南钱清),全长56.5公里。湖在集雨时面积610平方公里,湖总面积189.9平方公里。后因水土流失,在唐中叶以后逐渐淤积,又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开始有豪绅在湖中建筑堤堰,盗湖为田,湖面大蹙。今鉴湖面积约30.44平方公里,其主干道东起亭山,西至湖塘,长22.5公里,形如一条宽窄相间的河道,镶嵌在绍兴平原之上。</p><p class="ql-block">本庙越马参赛服在设计上,以鉴湖水波造型为底,全身采用渐变色调,背后印有“越马”及“文化越马”印章,进一步突出绍兴马拉松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绍兴镜湖大桥</p> <p class="ql-block">绍兴镜湖大桥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是绍兴市境内的城市快速路的构成部分之一。该桥位于环城河水道之上,南起于凤林西路,上跨环城河,北止于横湖路,全长410米,单跨180米,宽度42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40千米/小时1。</p><p class="ql-block">镜湖大桥于2006年4月建成,并于同年4月30日通车运营。自建成以来,该桥成为连接绍兴老城区和镜湖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12。此外,镜湖大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构思,成为镜湖新区文创休闲板块核心滨水区又一标志性景观,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了城市形象2。</p><p class="ql-block">在历史背景方面,镜湖大桥的建设始于2003年,并于2006年4月30日正式通车。自那时起,该桥不仅作为交通枢纽,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成为绍兴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2。</p> <p class="ql-block">绍兴大禹陵</p> <p class="ql-block">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zhuān]顼[xū]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gǔn],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p> <p class="ql-block">绍兴大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大禹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景区。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上有圆形穹顶,而整个纪念馆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穹顶由九十九层九千多片铜块铺设而成,数字‘九’在古文化中是至尊无上的象征,在这里意指人们可以在此缅怀华夏圣祖。特别是顶端的设计,引入了自然光,光影斑驳,给人深邃、神秘之感。以天为幕,人立于斯,感悟天人合一的奥义,同时也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共鸣。</p><p class="ql-block">大禹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讲述了大禹家世、治水伟业、越地治水等内容;第二展厅主要讲述了立国始祖、禹葬会稽、四海禹迹等内容;第三展厅主要讲述了大禹陵庙的修建史、千年祭祀、历代颂禹等内容;第四展厅主要为多媒体互动厅。</p> <p class="ql-block">绍兴兰亭</p> <p class="ql-block">兰亭,以汉代驿亭所在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渚山麓,地处绍兴古城西南约11公里。</p><p class="ql-block">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已日(夏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于此,行修禊之礼。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p><p class="ql-block">王羲之等人列坐于兰渚上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沉没。一旦酒觞滞留在谁的眼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三觞,如斯以为娱乐。在这次雅集中,计有26人作诗共37首。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p><p class="ql-block">事后,王羲之将这些诗汇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下了这次聚首的盛况和作者的观感。序文共324字,字字珠玑,这就是被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山东琅琊(今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绍兴),晚年隐居剡县(今嵊州)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根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景色,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p><p class="ql-block">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p><p class="ql-block">“一序”即《兰亭序》;</p><p class="ql-block">“三碑”即兰亭碑(康熙御笔“兰亭”二字)、鹅池碑(鹅字为王羲之写,池字为其子王献之所写,俗称“父子碑”)与康熙乾隆御碑(康熙御笔临《兰亭序》在正面,乾隆御笔题诗在背面,俗称“祖孙碑”)。</p><p class="ql-block">“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p><p class="ql-block">【附】兰亭序全文</p><p class="ql-block">(晋)王羲之</p><p class="ql-block">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 class="ql-block">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p><p class="ql-block">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p><p class="ql-block">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p> <p class="ql-block">绍兴贺秘监祠</p> <p class="ql-block">贺秘监祠占地1500平方米,由崇贤堂、千秋楼、怀贺亭等组成。第一进为崇贤堂,堂中置贺知章雕像,两则为贺知章生平史迹陈列。第二进为千秋楼,是根据绍兴历史上公立祠堂的基本格局复原的,正中置线描石刻贺秘监线刻像。千秋楼的东侧为怀贺亭,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小桥、绿柳、荷池与丰富的陈列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年少以诗歌闻名,在三十岁考中状元,是古代浙江地区第一个状元。入朝后得到器重,仕途通达,最大的官做到了秘书少监,世人多称“贺秘监”,去世后被追授为礼部尚书。</p><p class="ql-block">贺知章与张旭、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杰”,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代表作有《咏柳》《回乡偶书》等,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p><p class="ql-block"> 回乡偶书</p><p class="ql-block"> [唐代]贺知章</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p class="ql-block">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咏 柳</p><p class="ql-block"> [唐代]贺知章</p><p class="ql-block">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p><p class="ql-block">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喜谈笑、嗜饮酒、善交友、风流潇洒,为时人所仰慕。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时年83岁)对李白(时年41岁)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 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 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而散。贺知章死后,李白曾作《对 酒忆贺监》记其事,诗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后人每以金龟换酒为倾心结交的佳话。</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0日的越马奖牌设计中融入了“金龟换酒”的历史典故,在造型上采用独特的异形(龟背形),可以让人快速地记住奖牌特点,强化对越马的独特记忆。而奖牌上运用的《回乡偶书》《咏柳》等诗句,寄托着诗人贺知章对于家乡人文风光的赞美与眷恋,也与此次“越马呼唤‘越才’回家”的参赛主题不谋而合。在种种精心设计的叠加下,让本就沉甸甸的完赛奖牌质感更加精美,底蕴更加深厚。</p> <p class="ql-block">绍兴沈园</p> <p class="ql-block">沈园原为南宋时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占地70余亩,又称“沈氏园”。</p><p class="ql-block">沈园的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布局。全园分为三个“园中之园” ——南苑、东苑和北苑。各自的景观组合均以水为主体,在采用规则的中轴对称基础上,各院落的景物向内“聚合”,即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p><p class="ql-block">北苑为古迹区,保存了较多的古代遗迹,为主体苑区;南苑为纪念区,二者仅一墙之隔;东苑以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与南苑和北苑之间为洋河弄,也仅一弄之隔。</p><p class="ql-block">沈园中有荷花池、陆游纪念馆、断云石、六朝井亭、冷翠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葫芦池等景点。其中断云石,陆游曾写过诗句“断云幽梦事茫茫”,“断云”谐音“断缘”,石头中间断开,但没有分离,隐喻了诗人的爱情悲剧。</p><p class="ql-block">六朝井亭,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亭内有古井一口,此井亭中间可以望到天空,亭顶中空,可以使井承天露。</p><p class="ql-block">孤鹤轩是园林的景观中心,亦称“孤鹤哀鸣”处,亭内有“亭池”遗址,为单檐歇山顶两面带廊的敞厅,平面为倒“凸”字形,宽而临水。构架为仿宋式木构,下为青石栏板围起的挑空平台,造型秀丽典雅。“孤鹤轩”匾额分为内外两块,内匾额由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谢稚柳题写,亭外由大康敬书。</p><p class="ql-block">在斑剥的墙壁上写有两首“钗头凤”诗,讲述着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陆游娶唐婉为妻,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双方都以为可以偕老百年。不料因唐婉不生育,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婚后不到三年就分手了。此后,陆游另娶妻王氏,唐婉也改嫁赵士程。十一年后的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偶遇唐婉与赵士程,唐婉夫妇以黄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怅然久之,酒后挥毫在沈园墙上写下《钗头凤》。据说陆游走后,唐婉见到墙上的《钗头凤》词,也和了一首,可惜全词没能流传下来。后人不忍让唐婉的才情埋没,依断句补拟了一首《钗头凤》,留存至今。</p><p class="ql-block">时光如桥下东逝之水,剪不断一阕缠绵悱恻的爱情。沈园虽为私人花园,但后人已将沈园看成诗人爱情至上的园。</p><p class="ql-block">沈园,以江南小家碧玉的精致展示着她的自然美景,又以一段美丽的见证诉说着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所有的情致叠加在一起更增添了无限魅力。</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钗头凤》 (红酥手)</p><p class="ql-block"> 陆 游</p><p class="ql-block">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p><p class="ql-block">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p><p class="ql-block">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p><p class="ql-block">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p><p class="ql-block"> 《钗头凤》(世情薄)</p><p class="ql-block"> . 唐 婉</p><p class="ql-block">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p><p class="ql-block">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p><p class="ql-block">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p><p class="ql-block">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p> <p class="ql-block">绍兴王阳明故居</p> <p class="ql-block">绍兴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王守仁)的出生地和成长地。王阳明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和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故居见证了王阳明从一名儒生到一代哲学大家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儒家文化在明代的繁荣与变迁。</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故居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存石门框、饮酒庭、碧霞池和观象台4处单体遗迹,其余区域尽为现代民居所叠压。2020年5月中旬起,为配合绍兴市阳明故里环境整治与开发利用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阳明故居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掘。为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2019年,在拨掘考古基碰上,绍兴启动阳明故里项目建设,其中,核心工程之一就是重修阳明故居——伯府第。</p><p class="ql-block">伯府第一轴四进,分门厅、正厅、后厅、辅楼等,设置了明德堂、至善堂和传习堂及东西厢房。伯府大埠头、石坊残基、石门框、饮酒亭等。走进伯府第,500余年前阳明先生的生活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的本真性。在伯府第旁,还新建了阳明纪念馆、阳明广场等,上述点位共同构成了王阳明生活、讲学空间,并与绍兴地区的阳明洞天、阳明墓一起,成为绍兴致力打造的“心学圣地”。</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以其优雅的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故居建筑群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传统的江南园林韵味,又有明代建筑的简约大气。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白墙、青瓦、木结构的明代建筑风格,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作为王阳明的故居,这里自然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我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人生追求。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念,强调内心修养和实际行动的结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还提倡“致良知”,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道德感,只要发掘内心的良知,就能达到道德的自觉。这些思想在故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都能找到影子。</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故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王阳明坚定的道德信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家国情怀。王阳明的一生,既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树立崇高的道德追求,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绍兴会稽山</p> <p class="ql-block">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位列中华九大名山( 会稽山、泰山、王屋山、首山、六安大华山、太行山、羊肠山、孟门山 ) 之首、五大镇山(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之一,主峰香炉峰,峰高354米, 是一处以历史文化、地方风情为特色,融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山岳风景区。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到明代大儒王阳明(守仁)在此筑室隐居,研修心学,创“阳明学派”,几乎各个朝代会稽山都是不可缺少的见证,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也都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成为今日人们文化休闲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绍兴东湖</p> <p class="ql-block">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ruò]篑[kuì]山麓,被誉为江南的“山水盆景”,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浙江三大名湖。</p><p class="ql-block">东湖是一座人工湖,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座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嬴政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提供草料,因此被称为箬篑山。自汉代起,因会稽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材,而箬篑山优质的石材成了城池建设最好的石料场。历经千百年的开采,锤凿砍削,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达五十多米的悬崖峭壁。为获取优质石料,采石工人还深入挖到地下数十米的石材。天长日久,山脚下便形成了长超过200米,宽约80米的洼陷区。</p><p class="ql-block">到了清光绪二十年,陶渊明的第45代孙,绍兴著名乡贤、书法家陶浚宣以独到眼光,看上了这方因采石而形成的残山剩水,他筹得银元购置地块,利用采石场旧址筑堤为界,聚水为湖,并造桥筑路,遍植垂柳,营室建亭,遂形成了这处山水相映的东湖。经过百多年的发展改造,东湖逐渐成为了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也成为了绍兴城郊与兰亭、大禹陵齐名的三大著名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东湖,宛如一处使人玩味无穷的山水石盆景佳作。山石:湖岸崖壁蹉砣,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湖水:蜿蜒曲折、水色深黛、清凉幽静;湖上石桥,岸边凉亭,共同构成了一处层次丰富,形态多变,风格独特,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使人陶醉。</p><p class="ql-block">郭沫石来东湖时,曾留下一首诗:</p><p class="ql-block">箬篑东湖,凿自人工。</p><p class="ql-block">壁立千尺,路隘难通。</p><p class="ql-block">大舟入洞,坐井观空。</p><p class="ql-block">勿谓湖小,天在其中。</p><p class="ql-block">他以诗人的目光,恰如其分地将东湖独具魅力的山水景观融入诗中。</p><p class="ql-block">绍兴东湖还是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遊记》女儿国片断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绍兴黄酒小镇</p> <p class="ql-block">黄酒小镇旧称浦阳里,位于绍兴市区西北7公里处,地处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中心。古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末年已有聚落,两宋时期形成集镇日渐繁华,以酒乡、水乡、桥乡、名士之乡闻名于世。晋风越韵,鉴水流长,山之清心幽、水之浩淼、景之俊秀,穿过千年的历史氤氲,历经岁月的涤荡洗礼,古镇东浦至今依然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这里湖泊棋布,河浜密集,桥梁遍布,全镇有桥216座,仅集镇内就有37座。这里,街坊临河,宅第傍水,居民们沿河而居,粉墙、黛瓦、沿廊,构筑起一道独特的水乡风景线,呈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黄酒是浙江绍兴的一张金名片,东浦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其因酒而兴、因酒而名、因酒而美。晋朝《酒诰》记载,东浦酿酒业长达2000多年历史,宋时已成为绍兴酿酒业的中心。鼎盛时期东浦有酒坊530余家,年产酒量达34800缸,其中云集酒坊的周清酒更是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p><p class="ql-block">黄酒是绍兴的历史经典产业,更是绍兴的一张“金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