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之西沟西沟

独鹤与飞

<p class="ql-block">  杂记之西沟西沟</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西沟村的报道时,我笑了笑,面子工程。</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西沟时和村民细细作了交谈,知道西沟有面子工程,如竹篱笆、竹亭台,但也有通路、通水、通电的硬工程,更有门口买货、门口营销的里子工程。</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再次去西沟村,想看看后扶贫攻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坡地改造工程在加紧施工。这个是造福万代的工程。陕南山地第一次大开发是家族式的依山开田,如漩涡梯田工程,这是家族式的水利开垦工程,家族水利管理工程,形成了世代遵守的梯田文化;第二次大开发的农业学大寨的时代激情,典型的是白河县的“三苦”精神:让穷山恶水变成肥沃土地,变一穷二白为人间乐土。第三次土地整治是以地易居。就是将不宜居住的百姓迁居到宜居之地,这必然会改变占用宜耕的平地。怎么办?将坡地开垦为宜耕平地,将干旱土地改造为水浇土地。我们去西沟村的时候,垒垒石坎,环绕层升,中间沃土疏松,外沿石坎结实。同行的伙计说:“这个农田工程,不仅造福当地百姓,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若所以农田扶贫项目都能像西沟村做的这么扎实,那粮食安全就一定有保障。”</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说话时,一位村民和我们搭话,他说:“我们这里以前最难的是吃水。山顶一眼泉,就是半夜都有人排队等着接水,现在好了,有人畜饮水工程,以后还有自流灌溉工程。有了这些,我们的好日子真来了。”</p><p class="ql-block"> 后扶贫时代,核心的抓手在哪里?梯田开垦的利用方式如何?西沟村有一条路子,让百姓满意的路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