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永恒的话题、永远的温暖

梁培国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梁培国</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2178835</p><p class="ql-block">对我这样已经过了“古来稀”年龄的人,一说到母亲的话题,仍然禁不住激动万分,甚至眼窝里沁满了泪水,因为我16岁工作、17岁当兵就离开了母亲,更别说好好孝敬她老人家了。今天翻阅11月8日的《光明日报》,当看到第四版署名段羡菊“母亲,记者”的文章标题,即刻就吸引了我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这位记者的母亲今年77岁,为他照看孩子曾在一起生活了短暂的4年时间,然后母亲因照顾奶奶,陪护为肺气肿困扰的父亲,至今一个人在乡村居住,守护着她的菜园、小鸡等等。为此,记者就每年抽空回乡探望母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把下边他的一段文字照录下来,“在远离母亲我工作的城市,并非没有裁缝店,但我把一件衬衣带回来,放到了她面前。’妈,’,我这衣服有一粒扣子掉下来了,你能否帮我补一下?母亲有些意外,马上高兴地到里屋找出针线,坐在堂屋的木椅上。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她就飞快地穿针引线。”“她摸了摸、扯了扯其他扣子,马上发现我没注意到问题:’你看,这两粒扣子虽然没掉,但线松了’她把五粒扣子都用针线加固了,还把衣角翻过来指给我看:’你看,这里还有一粒多余的扣子,以后可用哈。”</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这里,放下报纸思索,记者为什么要让妈妈给他缀钉扣子呢?不是古语有那句话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穿着妈妈留有针线的衣服,即使远行千里都会觉得妈妈就在儿子的身边。记者说,“我和她每年见面的次数一只手指都算得过来”,我想对这位记者朋友说,“那就趁着母亲健在多回去看看老人家,不要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在佩服记者同志独到匠心的杰作时,不仅心中犹生感慨:天下的母亲们太伟大了!我此时此刻又想起了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