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游记系列:山水有韵 人文酱香

老顽童的怪想

<p class="ql-block">  西出县城16公里、禾山山阳与禾河左岸间有一片绵绵丘陵。丘陵里坐落一有名气的村庄,村名叫枧田,说他是名村,原因有二,一是枧田是土地革命时期最早发生农民暴动的村落,暴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一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形式,故为红色名村;二是发扬光大了永新四珍生产工艺,受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因伴随永新四珍而名。</p><p class="ql-block"> 枧田我一共去过两次,第一次是2022年7月30号,应一为兄邀约,早上随县摄影家协会和合子合唱团走进枧田。第二次是2024年11月9号,随永新诗词学会采风。总的感觉是枧田村山环水绕,山水相依,选址建村遵循庄子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理念,注重了与自然相依相存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人合一”</span>。枧田北有屏风般的禾山,南有禾河水润;村前龙溪绕村再向西流,而有“枧田水朝西,代代穿朝衣”之说;后依禾山“五马回朝”之形;中有合陂自北向南如绿色腰带系腰从村中蜿蜒而过,村中荷池点缀,叶绿花白结莲蓬。 </p> <p class="ql-block">  我最初知道枧田是源于枧田李氏与我村同宗同派,都属江西陇西李氏西平派,同属西平郡王李晟后裔,枧田李氏由吉水谷村徙居吉安南明楼,西平派24世孙天麟公由于慕枧田自然条件,令其子约翁于明朝中叶迁徙枧田,肇基至今620多年。我泮中李氏是直接从吉水谷村迁徙永新的。</p><p class="ql-block"> 真正对枧田有些微了解是参加县政协的《永新传统村落》的编篡。传统村落是民国以前所建的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村,枧田始于明朝,历代文人志士层出不穷而享有“永新刘家出宰相,西乡枧田读书王”等人文底蕴,又有红色暴动和和子四珍制作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持,入选县政协编篡的《永新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枧田,出于同宗同派的热情,拜访古祠故居,瞻仰三房祠、罗洲公祠、乡贤祠、官厅、李氏宗祠。其中第五世嗣孙于明宪宗二十年间所建的三房祠,既是枧田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据点,又是枧田暴动的指挥部;解放前办过“枧田私塾”、“枧田小学”、“省立永新女子师范枧田特约小学” 旧址,可谓集红古文化于一体,目前作为“历史文化遗址”加以保护。在李氏宗祠前见到不少象征科考和仕途辉煌的旗杆石和拴马石。</p> <p class="ql-block"><b>  </b>第一次去枧田是夏天,正值晒酱季节,人未进村,酱香扑鼻。下车映入眼帘的是朝晖中人们在从酱缸里出酱萝卜,或在摆列酱萝卜。地面上一行行酱钵,一排排盛着萝卜干的团箕,一垄垄摆得整整齐齐的萝卜的酱品。</p><p class="ql-block"> 酱姜、酱萝卜,蜜茄、橙皮统称永新四珍,也叫和子四珍。源自古老的民间,坊间流传“孝义感天传‘四珍’”的美谈,相传一孝子寻找救病母之药中毒昏迷,感动一神仙而传授他制作强健母亲身体的食补方法——酱姜,又为治村民咳嗽病,教会他制作酱萝卜、蜜茄和橙皮,该孝子有奖制作工艺传给街坊邻居,再传开和一直传承民间。我母亲每年都会酱一、两钵酱萝卜、姜,我记忆中的制作工艺程序先是制酱,选用糯米浸泡,蒸成糯饭,发酵(出食用霉);萝卜是先一年晒干的背老物(永新话),姜刮皮煮至断丝(火候很重要),然后入酱钵蒸,晒、蒸、晒,至一定程度将萝卜、姜出酱,再晒,晒干讲究程度,不干或过干都会影响出沙,而且过干会板结。最后用陶缸或瓷缸密封保存,慢慢出一层带甜的白色霜。<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子四珍既具果脯类食物的共性,又含保健类酱制品的特性;常常用来作即食小吃招待客人,</span>也是用来“打回”出嫁的姑娘高级食品。</p><p class="ql-block"> 作为永新特产成为贡品走俏源于许和子。唐开元年,永新民间歌唱家许合子被选入宫,她离家时带上家乡特产酱姜、酱萝卜、蜜茄、橙皮。有一次皇后头昏脑涨,许合子献上酱姜,皇后经一服一贴头昏脑涨顿消。唐明皇甚喜甚奇,便下令永新上贡这四样特产。从此永新的酱姜、酱萝卜、蜜茄、橙皮被誉为“合子四珍”而扬名。</p><p class="ql-block"> 枧田将和子四珍的制作工艺发扬光大,将原来只是家庭生产发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span>永新县李氏四珍农产品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子四珍的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该社也荣获《江西省非物资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我第一次去时,从农户的对话中了解到,现在酱得最多的农户一年会酱三万斤姜、三万斤萝卜,萝卜与姜采购自广西、信丰。</p><p class="ql-block"> 酱的一般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而与萝卜和姜等结合,通过酱晒就不一样了,使萝卜和姜成为滋补品。如酱萝卜能清热去火消暑止渴,生津利尿。酱萝卜炖老鸭成为永新的一道上等名菜,被列入江西省商务厅2011年公布的一百道江西名菜。</p><p class="ql-block"> 据《中国土特产大全》载:永新酱姜"生产历史悠久,明朝时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1938年就出口美国"。酱姜由于煮断了姜丝,入口细嚼即甜辣香醇郁,具有调理脾胃,镇吐祛痰,益气提神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陈皮和蜜茄也各具特色:陈皮原料为柚子皮,也叫橙子皮,通过水煮浸糖片晒的加工,原色原形,边沿嫩绿、片体如玉,质地松脆,如口慢化,甜香沁入心脾,绿色表皮,满口凉爽生香。且有皮苷、新橙皮糖苷、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消食解酒、润肺生津、通气化痰等功效,又是调治疾病的良药。永新蜜茄之特产,通过蒸煮和蜂蜜浸制,茄色如琥拍,光泽鲜亮,有透明感;含有多种生物碱、二葡萄糖苷等成分,入口香甜,并有清热、润肺、止咳、润肠、缓泻等功效。酱姜、橙皮、蜜茄并称永新三宝。《中国土特产大全》称之为传统滋补蜜饯食品。现在人们又探索出酱辣椒和丝瓜等。其实酱圆子也是很美味的。</p> <p class="ql-block">  枧田村史馆设在古祠里,内部建筑古朴,通过一块块牌子介绍枧田,其中有两块介绍农民暴动,一块是介绍永新暴动,一块是枧田暴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最早发生在枧田。据《中国共产党永新历史》记载,1926年冬,共产党党员刘珍、刘作述、刘家贤来到枧田选思想先进敢作敢为的李仕忠为农会主席,发展了五六百名农会会员。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4.12”反革命事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5月下旬,刘作述和刘珍再次来到枧田,找到原农会负责人李仕忠和李连奎,秘密组织枧田暴动队,不久便发展到40多人,李连奎任队长,刘作述任总指挥,暗中加强训练。国民党的保安队长龙庆楼得知后带领保安队数十人到枧田“清剿”,因刘作述等人早有准备扑了空。龙庆楼恼羞成怒,便放火烧了几栋房子,捕走了农会干部及家属10余人,龙庆楼的这一暴行激起了枧田人民的极大愤慨。刘作述见时机成熟,决定正式进行暴动。暴动队拥有30多支鸟枪、7架台枪、几十根梭标以及禾枪、铲锹等武器。7月2日,全村800余名农民以暴动队为核心,杀向澧田区公所,在田味村仙鹅桥与龙庆楼带领的保安队相遇。李连奎和刘作述指挥暴动队迅速分四路准备合围保安队,保安队见势不妙,仓皇退却。暴动队一直追到澧田区公所,保安队抵挡不了潮水般涌来的革命群众,狼狈逃窜。暴动队救出了被捕的农会干部和家属,并缴了部分军用物资。</p><p class="ql-block"> 枧田农民暴动的成功,打击了永新国民党右派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永新人民的斗争精神。不久,东、西、南、北四乡相继发生了农民暴动。因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赞誉:“暴动队始于永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色介绍除了第一次暴动,还出了李端娥等革命者的介绍。李端娥积极投身革命,1933年4月任湘赣省委常委、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土地部长等职。同年11月,由于受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迫害致死,时年2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这次采风主要是两条线,一是红色文化,即草市坳战斗、枧田暴动,以及麻田保存的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的标语,为何保留这些标语,为的使后人理解当时革命的残酷,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二是新农村建设后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村新貌。</span></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网名老顽童的怪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生于龙源口镇泮中村,恢复高考前斫柴背木偷过竹,农活副业辛苦着;八零年后舌耘笔耕至退休,入选教育部专家库,正教授职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封面人物,江西省作协会员,偶有拙文陋笔付梓纸刊。退休后秉承“两手一花纸为钱,双腿一伸钱成纸”的理念打卡各省市区,日常生活自娱自乐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煮饭洗衣炒炒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散步下棋戏戏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旅游浏览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偶尔码字穷开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