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 冬宫博物馆

桂圆

<p class="ql-block">冬宫坐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涅瓦河畔</span>圣彼得堡宫殿广场,由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64年创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是圣彼得堡最大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由一位祖籍意大利、长期工作于法国、后又来到俄国的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设计,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冬宫博物馆也称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只知道冬宫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从阿芙乐尔巡洋舰上放了一声炮,而攻入的"反动派"的办公地(皇宫),却根本没有想到,它竟然收藏了全世界总数达300万件艺术品(其中几千件稀世珍品),因而被誉为"一部西欧艺术史"的艺术圣殿!</p><p class="ql-block">在这座宫殿里,也曾经居住过皇室的家族成员,国戚近亲,因此特别奢华,共有1057个房间,117架楼梯,仅一个孔雀厅就用掉了两吨多珍贵的孔雀石。而在御座大厅的御座背后,一幅地图就用了4.5万颗珍贵彩石镶嵌而成。为了抬高宫廷的威望,提高皇帝自身的品位和声誉,历代沙皇都特别重视收集全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以装点门面,仅那个被盛赞为"北方的雅典娜"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次就从柏林商人那里购得了225幅欧洲各国的顶级油画作品。冬宫的藏品,除了油画之外,还有波斯王朝的壁毯,中国古代的瓷器,拜占庭的圣像画,古埃及的雕塑品,伊朗的银器,以及版画、素描、浮雕、钱币、珠宝、玛瑙、琥珀、首饰、军械、牙骨、家具等,甚至还收藏了东欧及西伯利亚、阿尔泰等地于公元前五至四世纪之间,从游牧民族的原始部落那里所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诸如石器制品、木制品、马尸、木乃伊、木料、衣服,甚至当年所储存的食品等。总之,冬宫所收藏,涵盖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俄罗斯的文化、东方世界的艺术文化等等稀世珍品。</p><p class="ql-block">有人做过一个测算,说冬宫的300万件藏品如果每一件看一分钟,每天看8个小时,那么就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够全部观看完。</p><p class="ql-block">可惜我们只有两个小时,走马观花地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冬宫四周有两排粗大的圆形廊柱,巍峨壮观,气势雄伟。冬宫正面中央稍为突出,有3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就是这群大力神齐心合力,用自己的身体顶起了这栋巍峨的建筑。宫殿内部装饰豪华,富丽堂皇,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嵌水晶装潢;以雕塑、壁画、天花板画、木雕、金属雕、绣帷装饰。厅室走廊全是珠围绣裹、金镀银镶。置身其间,只见金碧辉煌,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步入冬宫,首先进入眼帘是冬宫的前厅,只见两排雪白的大理石圆柱耸立,护卫着拱形走廊,走廊尽头金光闪烁的楼梯就是著名的“约旦阶梯”。雪白的大理石圆柱护卫着拱形走廊,简洁,大气、素雅、散发一种美丽、高贵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约旦阶梯”,它是冬宫从一楼通向二、三楼的一个著名的楼梯,楼梯恢弘大气,彰显皇家气派,经典的冬宫之旅从这条楼梯开始的。“约旦阶梯”名称的来历:过去许多外国使节和帝皇显贵每每造访俄国沙皇、女皇都会经过这个楼梯到达宫庭内部,此楼梯,最初就被称为“使节楼梯”。又因,每年1月9日沙皇一家由此楼梯下到一楼,参加在涅瓦河上为皇室准备的耶稣受洗节活动。由于纪念基督耶稣曾在约旦河受洗的典故,后来就将“使节楼梯”改名为“约旦阶梯”。整个“约旦楼梯”全部用白色大理石雕凿而成。楼梯顶部、窗户、廊柱和灯具镶着金色的花饰,廊柱、墙体置放了许多姿态各异、神态万千的人物雕塑。 一眼望去,楼梯金光闪炼,炫丽夺目,处处闪烁着富丽堂皇的贵气与喜气。</p> <p class="ql-block">一踏进冬宫的正大厅,不得不被那富丽堂皇、恢弘霸气所震撼!笔直的黑灰色大理石柱群力大无比的支撑着三层楼高的宽敞空间,布满雪白墙面上的金灿灿浮雕装饰、一簇簇闪烁着的烛型灯光,顿时让人眼前生辉,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仰视梯顶,是令人惊讶的巨幅油画《奥林匹斯山》,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东方厅拥有4000年以来的展品16万件,其中有几千件古埃及的文物,如石棺、木乃伊、浮雕、纸莎草纸文献、祭祀用品和科普特人的纺织品,世界上最大的伊朗银器,以及巴比伦、亚述、土耳其等国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大厅修缮于1833年,以古典风格为基调,采取的是对称和谐的装饰手法。白墙壁上有各种雕花图案,厅中的青铜大吊灯非常抢眼。</p> <p class="ql-block">大型油画《塔尔瓦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陆军元帅厅”,原名“等候厅”,是大臣、元帅们及外国宾客等候沙皇召见的地方,后因尼古拉时期在厅中悬挂了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时代战功显赫的六幅陆军元帅的肖像画而更名。</p><p class="ql-block">库图佐夫(1745—1813年)是最为著名的帝国元帅、军事家。因在战场上打瞎了一只眼,人称“独眼将军”。 1812年拿破仑动员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强兵力(60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库图佐夫避其锋芒,不惜焦土政策,一把火烧了莫斯科,给拿破仑留下一座空城,然后派出游击部队不断骚扰法军,最终在拿破仑大军精疲力尽被迫撤退时主力反击,取得了彪炳历史的决定性胜利,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沙皇走廊,两边掛着历代沙皇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彼得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三位皇帝,生于公元1715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唯一一个孙子,是彼得一世与第一位妻子兼王后罗普京娜的长子阿列克谢唯一一个儿子,公元1727年继祖母叶卡捷琳娜一世死后继承帝位,年仅12岁,实权仍由缅什科夫掌握,同年发动政变打败并流放缅什科夫而掌握实权,公元1730年因病驾崩,年仅15岁,在位3年。</p> <p class="ql-block">安娜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皇帝,生于公元1693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的异母兄伊凡第四个女儿,即彼得一世的侄女,换言之第三位皇帝彼得二世是她侄子,公元1730年侄子彼得二世死后在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胜出而继承帝位,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并且养了很多情夫,把朝政都交给情夫处理,公元1740年因病驾崩,终年47岁,在位10年。</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一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公元1709年,是开国皇帝彼得一世和第二位皇帝叶卡捷琳娜一世第三个女儿,公元1741年发动政变废掉并软禁第五位皇帝伊凡六世,自己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把君主专制权力发展到顶峰,公元1762年因病驾崩,终年53岁,在位21年。</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八位皇帝,生于公元1729年,是德国霍亨索伦王朝一位公爵的女儿,嫁给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彼得三世,公元1762年彼得三世继承帝位后变成皇后,同年发动政变废掉并杀害彼得三世,自己继承帝位,在位期间把罗曼诺夫王朝发展到极盛,令俄罗斯变成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俄罗斯历史文治武功最显赫的君主之一,公元1796年因病驾崩,终年67岁,在位34年,尊称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世界历史唯一一位被尊称大帝的女性君主。</p> <p class="ql-block">彼得大厅,也称小御座厅,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于1837年修建的。大厅正面是一个圆形的大壁龛,内凹约有4米深。壁龛中放置着彼得一世的王座。王座背后是大理石屏风,上面挂着一副油画《彼得一世与智慧女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俄罗斯帝国开国之父彼得大帝和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彼得大厅天花板上悬吊着巨大的水晶吊灯,使整座大厅的色调更加明快。</p> <p class="ql-block">徽章大厅,耀眼夺目,金碧辉煌,这里是皇家举行盛装宫廷舞会和盛大宴会的地方。悬挂于大厅正中的镀金大吊灯上镶嵌着当时俄国各省的省徽,故称徽章大厅。</p> <p class="ql-block">卫国战争长廊,这是一条狭长的油画走廊, 英国画家乔治道一和他的俄罗斯助手多利果维以及卡里卡一起用了十年时间创作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墙上挂有俄著名元帅:库图佐夫、苏沃洛夫等巨幅油画像,两侧的墙面上共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这些人物都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1813-1814年)的参加者。诗人普希金生前多次来过这里,便有了他著名的爱国诗篇《统帅》。</p> <p class="ql-block">他们分别是参与1821-1914年战争的俄罗斯军队将领及军人,画作中挂有绿色绒布的,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荣誉献出生命,却没有留下任何图片信息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长廊尽头是亚历山大一世的骑马像。1814年3月31日,身着戎装、骑高头白马的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率军进入巴黎凯旋门,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人面前,在他身后是俄军整齐的军队。</p> <p class="ql-block">该厅的屋顶设计十分科学,上方的天窗解决了照明问题,而屋顶的艺术造型和精美的浮雕技术反映了沙俄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大厅,又称大金銮殿,面积为800平方米。是沙俄皇室举行国家仪式和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所。大厅尊从古典主义风格,两侧上下两排巨型窗户,白色大理石柱及镀金水晶吊灯塑造出壮观隆重、肃穆典雅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大厅装修于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的1787-1795年,最先是巴洛克风格,但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巴洛克过于繁缛奢华,与启蒙时代的理性思想格格不入。于是,这座大御座厅便被改建成严谨的古典主义形式。</p><p class="ql-block">宫殿巨大的立柱沿着大厅的四周整齐分布,支撑大厅上面的装饰楼台。这些立柱是用大理石制成的,外面全部由金箔包裹而成,大厅的四个角分布着古代俄罗斯勇士的浮雕,给整个空间增添了神圣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沙皇的金色座椅</p><p class="ql-block">大厅的中央摆放着沙皇的黄金御座。御座和脚凳一起摆放在覆盖着天鹅绒的基座上,脚凳的面上装饰着鸵鸟皮。与中国皇帝的宝座相比,沙皇的宝座显得气派略逊一筹,但他们开疆拓土的雄心霸气丝毫不逊于中国帝王。大金銮殿,即圣乔治厅是冬宫最大的宫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御座后面的墙上是天鹅绒制的图案,上面用金线绣着巨大的双头鹰,后来将其正式命名为沙俄的国徽。御座上方的墙壁上镶着俄国历史上的常胜将军格奥尔吉的大理石浮雕,图中格奥尔吉戴着头盔,骑着马,长矛直刺飞龙,以自己的神武庇护着下方的御座。</p> <p class="ql-block">“宝石镶嵌黑色大理石桌面”,色彩缤纷图案,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各种彩色宝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细细打磨,巧妙、合理地放入其中,</span>拼合而成,光洁度极高,画面极其柔和绚丽。想象一下,这桌面选石与雕刻难度有多大,正因如此,它被列入冬宫最珍贵宝物之一,也是冬宫镇馆之宝之一。  </p> <p class="ql-block">冬宫镇宝之一金孔雀钟,由黄金打造宝石镶嵌。<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座复杂的机械装置,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机械装置组成。</span>每周三晚上20:00,孔雀大钟会报时,报时不仅能奏响音乐,孔雀可以开屏,<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示雀屏的金色正面和银色背面,</span>金鸡会打鸣,松鼠会跳跃,猫头鹰也跟着眨眼摇头晃脑。</p><p class="ql-block">这座钟由英德两国工艺大师共同完成,是18世纪中期装饰艺术、科学技术与哲学思想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块孔雀石制作的</span>巨大的孔雀石大花瓶。</p> <p class="ql-block">圣经题材的宝石浮雕。这种圆形挂件中间的浮雕群像,是整块玉石雕刻而成。是雕刻艺术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达芬奇的油画,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达·芬奇传世的作品仅十幅,不管哪个博物馆如果能有其一幅作品即可称为顶级博物馆,而冬宫就有两幅!</p><p class="ql-block">《哺乳圣母》 达芬奇 1490</p><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全盛期的作品之一,为米兰的执政者创作,后传给了米兰的贵族 – 丽塔家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他们的私人藏品。1864年,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10万法郎向丽塔侯爵买下了这幅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描绘了一位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女人(圣母),身后是一堵带两个拱形窗户的墙,窗外连绵山峦。人物似乎被前方某处的光线照亮,圣母温柔而若有所思地看着婴儿,婴儿则心不在焉地盯着前方,右手握着母亲的乳房,左手拿着一个金翅雀。</p><p class="ql-block">作品的生动意象体现在小细节中,从中还能得知婴儿正处于断奶期。母亲身穿一件领口宽松的红色衬衣,衣服胸前位置有专门的开口,可方便母亲喂奶而无需脱衣。画中母亲衣服上的开口均已缝合(即决定让孩子断奶),但右边已缝合的切口被匆忙撕开(上面的针脚和线清晰可见),由于孩子的坚持,母亲改变主意,推迟了这个艰难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柏诺瓦的圣母》 莱昂纳多·达·芬奇</p> <p class="ql-block">贝壳女孩</p> <p class="ql-block">拉菲尔长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于1778-1793年,</span>是梵蒂冈教皇宫殿拉菲尔长廊的复制品。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75年参观过梵蒂冈的拉菲尔壁画之后,兴起复制壁画的念头,于是派遣画师前往当地临摹,将壁画复制到画布上,原本只想设计一个环场的展示厅展示这些复制画作,后来经由建筑师的建议,将整座走廊都复制重现在冬宫。因工程浩大,直到1792年才全部完工,历经十七年。画廊总长65米,由13部分组成,分别用拱门将它们隔开,每一部分都有4个先知和新约故事,拱顶的天花板是拉斐尔圣经画。</p><p class="ql-block">繁华细腻、色彩丰富的彩绘、圣画铺满每一寸墙面,仅此一长廊,就堪称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冬宫博物馆有世界大师达芬奇、丢勒、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梵高、贝尼尼、伦勃朗、门采尔、莫奈、毕加索等等的油画、版画和雕塑。还有俄罗斯国宝级画家列宾、苏里柯夫、契科夫、希师金等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冬宫的油画展厅,设计也多有創意,不少展厅中间有精美的雕像、有古老的灯俱、有精致的各种宝石制作的形态各异的大花瓶,有珍稀的其它收藏。这种设计既不喧宾夺主,也让静静的画厅多了一些让人惊艳的元素,使人在一张一驰中被艺术浸润,积极地分享艺术散发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安东尼·奥卡纳利于1726-1727年创作的《法国大使在威尼斯的接见》,这幅画以焦点透视画法而知名于世界。人在画的正中看,画面中城墙的部分大概占50%的比例。</p> <p class="ql-block">但从左侧看,城墙的占比只大约为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冬宫镇馆雕塑之一《阿多尼斯之死》,由朱塞佩.马袒利创作于1709年,源于希腊神话,阿多尼斯这位永远年轻的植物神,由于拒绝了维纳斯的求爱,在狩猎时遭到报应,被野猪咬死。</p> <p class="ql-block">古代写生画历史长廊,墙壁挂了80幅绘画,长廊中摆满雕塑,是连通几个大厅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的早市》是荷兰画家巴斯勒莫斯.范.德.赫斯特(1613—1670年)的作品,创作于1666年。以作品中可看到17世纪的荷兰早市上,老妇人的独轮车上堆满了新鲜的蔬菜,摊位上掛着新鲜的猪肉,旁边的小孩子吹着猪尿泡。</p> <p class="ql-block">《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是伦勃朗的名画,创作于1634年。画中的主人公是伦勃朗深爱的妻子沙斯姬亚。沙斯姬亚是一位美丽的富家女子,婚后伦勃朗名利双收,这也是他画作的顶峰时期。可惜他的妻子不长寿。伦勃朗后来娶了他的仆人,可这位仆人对他不忠,伦勃朗就画下了犯大忌的《夜巡》(现藏罗浮宫),因犯了大忌,伦勃朗被炒家,后期生活很惨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者》是伦勃朗第一幅出于商业原因画的肖像画。画中播绘了一个瞬间:学者弯腰写作时,有什么事吸引了他的注意,使他转过头来,这是一种不期而至的来访者惊起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达娜厄》</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有名不仅仅是因为伦勃朗的作品,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残品。</p><p class="ql-block">在《达娜厄》这件作品里,画家用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达娜厄的身体,象征着宙斯就要到来。少女望着窗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盼望着奇迹的发生。在达娜厄的上部有一个爱神的形象,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p><p class="ql-block">1985年,有一位列宾美院的学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摹伦勃朗的这幅作品两年无成,</span>信心满满的他却无论如何都掌握不了伦勃朗的萤火虫式的特殊画技,疯狂的他带着硫酸来到冬宫,众目睽睽之下泼向让他痛不欲生的《达娜厄》。达娜厄的双腿被硫酸烧伤。<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经过全世界顶级大师的修复,却始终无法完全复原。</span>12年后的1997年重新展出。</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椭圆形科雷万大花盘,重19吨,高2.5米,由一整块乌拉尔碧玉打磨而成,耗费了12年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