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岭头拾忆

郑新高

<p class="ql-block">  牧马岭头位于磐安县窈川乡境内。从东边岭溪的状头岭上去,长约一公里左右,岭的坡度有点抖,路上全都是一个个石头铺成的台阶;从西边窈川上坑的大岭上去,也是由一个个石头铺成的台阶,长大概也在一公里左右,蜿蜒崎岖的古道上山坳是一层层梯田,路的下面淙淙的山涧流水声像一曲永远奏不完的曲子,给人总有人中画中游的味道;状头岭和大岭像二条长长绸带而牧马岭头就像一朵大球花系在了这两条岭上的一个不算大的坪地上。南边是魏巍的敕峰尖,敕峰山下长龙岗、恩岩背等山脊,一座座高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每一座山峰的轮廓如诗如画,都呈现出独特的线条美,山上的苍松及其它乔木,宛如给大山披上了一件华丽的绿色披风。从横山的后山岭头上去木角坞和水春坑的一层层梯田,每当到了夏天稻谷成熟的时候,微风吹来黄灿灿的稻浪犹如一幅精心制作的巨幅画卷。角山路下面的油茶林无论是花开时节还是到了沉甸甸的成熟的时候,看上去总是令人心里说不出的愉悦。还有夹在黄茅草中的一簇簇红红的山楂,吃起来甜甜中带有一点酸酸的味道;往状头岭稍走几步或者爬上北边的路堂后,站在路西岗眼前群山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蜿蜒起伏,一个个奇异的山峰,犹如一条巨龙腾飞于天地之间,岩壁上簇拥着一颗颗球形的绿油油择林木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呢?</p> 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804),唐代大文豪、德宗时宰相陆贽探望窈川始祖同僚郑瑞时写下了窈川八景诗,其中《木马晨鸡》写的就是那时候的牧马岭头秀丽风景,诗曰:“曙色熹微岚光薄,万家簇簇鸡声喔,一啼试觉羲和升,再啼落尔星河倏,岭头左右多奇峰,芙蓉朵朵开青空,牵衣遊览巢云松,行窠十二皆春风。”。 八十年代,东阳湖溪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郭星法老先生,经历了人生大半辈子的岁月沧桑后,选择在牧马岭头闲居多年。平时喜欢去山上挖些奇异枯木树桩,精心制作成一个个根雕盆景,既修心养性,又乐在其中。 牧马岭头是古时的交通要津,在1983年墨尚公路未通车之前,人们过往安文、湖溪、玉山都要经过这里,那时候这条古道上,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有挑着扁担行迹匆匆的生意人,有走亲访友的过客,有附近村庄的人去田里干活的。古道上,一块块被人踩得光溜溜的石头台阶,见证了它往日的繁华。1942年,日寇在窈川杀人放火就是从这条古道从玉山到达窈川。 凉亭也许是古人的一种行善之举,建的目的就是给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个歇息的地方。一般凉亭的规模都不大,造形倒是五花八门,有的还非常别致,内外都有几条木头或者石条凳那是不可缺少的,有的还有人无偿供应茶水。至于牧马岭头的凉亭建于哪一年已经无从考证。《磐安县志》载:“牧马岭头有一个路亭叫青云亭”,就这么冷冰冰的几个字,亭子的建筑规模和内外结构都没有具体的记载。 在我的记忆里,牧马岭头的凉亭有四间房子,建在靠窈川大岭这一边,就是现在乡林场职工宿舍的那个位置上,房子说不准朝什么方向,反正没有院子,平时都是从靠岭溪那边上的人字尖那个方向进进出出,门口外面放着几个圆圆的大磨盘。走累了坐下来歇歇脚,透口气,抽袋烟提提神,如果口渴了去里面喝口茶,解解渴,喝多少不限,只是没有开水,都是地地道道的凉白开。水是从凉亭前面田里壁的水井打来的,水井的边上的一小块上长有薄荷草,摘几片叶子放在嘴里,喉咙里凉凉的,使人神清气爽。在那个通讯及不发达的年代,这里也是信息站,天南地北的人通过聊天口口相传,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发生的事情。 家乡的人说:过了牧马岭头是玉山,据查牧马岭头确实是安文和玉山的分界岭。《磐安县志》载:“民国28年(1939),磐安建县,(窈川)为双溪乡(里傅)。1951 年,设窈川乡,乡址窈川。1956年,将原山环乡岭溪、塘坑、白岩头划入。 1958年,为国庆公社(史姆)窈川管理区。”由此可见岭溪、塘坑、白岩头原本是山环乡,那自然也就属于玉山管辖的区域了。因此,过了牧马岭头是玉山的说法一点都没有错,牧马岭头以东的山环乡属于玉山地区,牧马岭头以西属于安文。说起来真是奇怪,有了一条分界岭,俩地无论是说话的腔调还是风俗习惯都有所区别,玉山的气温也比安文这一边低一些。 “长亭外,古道边,思念不停歇”。一条古道也好,一个凉亭也好,它们都曾经是一道风景,听起来有味,看起来美丽,而牧马岭头正是那个时代过往行人的心灵故乡。随着社会的的发展,许多像牧马岭头及凉亭一样曾经繁华的古道,都被现代一条条公路的建设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牧马岭头的风光及刻有那个时代印记的凉亭总是让我们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