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肯尼亚之行所见的大鸟,除了鸵鸟之外就属非洲秃鹳了。我们所到的安博塞利、奈瓦沙湖、马赛马拉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不是在树上休息,观察周围情况,就是在吃腐肉,偶能见到它们空中飞行。</p><p class="ql-block"> 在吃腐肉时它们可能与皱脸秃鹫、斗篷兀鹫一起抢吃,后两者虽然小很多,但灵活得多,能抢先得到食物,但凭<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洲秃鹳的庞大身体,最后吃到更多食物的却是它们。因为非洲秃鹳被戏称为“丑鸟”,我们拍到能记录它们的几张片子就不再关注它们了。</span></p> <p class="ql-block"> 非洲秃鹳(英文名:Marabou Stork,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是鹳形目鹳科秃鹳属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得名。这种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尤其偏爱人类聚居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拥有巨大的刀状喙和裸露粉红的头部与颈部,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展翅时可达2.25至2.87米。</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易危(VU)等级。</p><p class="ql-block"> 2000年8月1日,中国林业局发布已将秃鹳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非洲秃鹳体型庞大,身长可达115至152厘米,体重介于4至8.9千克之间,翼展宽度225至287厘米。其特征在于光秃的粉色头部和颈部,黑色背部,白色腹部,以及裸露的皮肤和颈环。幼鸟颜色较暗淡,颈部羽毛较多,直至4岁左右才达到性成熟。</p> <p class="ql-block"> 非洲秃鹳栖息于开阔的干燥草原、草地、湿地、河岸、湖岸和退潮池塘。常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如渔村、屠宰场和垃圾堆中觅食,以腐肉为主,也捕食鱼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日行性,集群生活。</p> <p class="ql-block"> 非洲秃鹳繁殖季节在热带地区通常开始于旱季,结束于雨季。筑巢于树上或悬崖,巢由树枝构成,深约30厘米,宽约1米。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29至31天,幼鸟在95至115天后离巢。</p> <p class="ql-block"> 非洲秃鹳分布在非洲南部,从塞内加尔东至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西部,南至纳米比亚和南非北部与东部(北开普省、自由州、夸祖鲁-纳塔尔省)。</p> <p class="ql-block"> 在奈瓦沙湖我们坐船准备去拍非洲海雕。船刚离岸不远处浅水区就见到几只白鹈鹕在梳理羽毛,船在它们旁边开过去,它们并没有动。船开至湖的深水区又发现几只白鹈鹕在捕鱼,当我们船稍靠近时,它们立即起飞,一会儿就飞远了,没有拍到它们吃鱼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去博格利亚湖拍火烈鸟。当我们到达湖边时,发现被惊吓飞走一群白鹈鹕,前面大群的白鹈鹕飞远了,只有三只飞在后面的才被拍到。应该说,肯尼亚的白鹈鹕还挺多的。</p><p class="ql-block"> 白鹈鹕(英文名:Great White Pelican,学名:Pelecanus onocrotalus),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鸟类。大型水鸟,拥有庞大的白色身躯,显著的厚重喙和黄色至橙色的喉囊。幼鸟相比成鸟颜色更暗,上体呈棕色。在欧亚大陆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湖泊、三角洲、泻湖和沼泽地带繁殖。在中国,白鹈鹕曾是西北地区的常见物种,但因生态环境恶化,野外数量已大幅减少。</p><p class="ql-block"> IUCN:LC(无危)。在中国,白鹈鹕由II级保护升级为I级(2021.02.05)。</p> <p class="ql-block"> 成年白鹈鹕体型庞大,体长140至175厘米,体重可达15公斤,翼展宽达360厘米。头部、颈部和身体主要为白色,除翼羽外。喙长且强壮,呈蓝灰色,尖端红色,下颌有明显的黄色至橙色喉囊。眼睛周围裸露皮肤为粉色,繁殖季节面部皮肤变亮。腿粉色至橙色。幼鸟上体偏暗,呈棕色,翼羽和头部颜色更深,喉囊和裸露部分灰暗。</p> <p class="ql-block"> 白鹈鹕偏好温暖的浅水环境,如湖泊、三角洲、泻湖和沼泽,需大片芦苇床用于筑巢。它们是群居鸟类,常成大群活动,能优雅地在空中翱翔。主要食物为鱼类,偏好较大的种类,如鲤鱼、鲻鱼和慈鲷。白鹈鹕会集体协作捕鱼,围成半圆形将鱼赶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 繁殖季节从春季开始,持续至夏季。在浅水岛屿、芦苇滩或河流岸边建巢,巢由树枝、干草和水生植物构建。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一个月,幼鸟出生时无毛,孵化后覆盖黑褐色绒羽。幼鸟在孵化后20至25天聚集,65至75天离巢。</p> <p class="ql-block"> 繁殖于欧亚东部至哈萨拉克斯坦东部,撒哈拉以南非洲。越冬至非洲和印度北部。在中国,白鹈鹕曾见于新疆、青海湖等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