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华华(我的小名)的第一所小学,华冲村小学。华华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华华入学比较晚,虚岁八岁。这所小学非常简陋,华华想凭借一点印象,把它复刻出来。</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开学的清早,华华背着空书包(书包是哥哥姐姐留下来的旧书包),提着家里的高脚凳。华华向爷爷要学费,学费八块钱。爷爷当家,父亲母亲没有权利,爷爷说:“跟学校赊着,现在哪有钱?”这让华华很难为情,第一天上学的兴奋被兜头一盆冷水,泼灭了。</p><p class="ql-block"> 华华到了学校之后很快把这件事释然了。一来华华年纪小,很容易把不快乐的事情忘记,二来发现差不多所有同学都是赊账的。那时候,八块钱,是真没有!华华也并没有如预期的,领到新书。因为新书稀缺,于是交学费的优先得书,赊账的只好干坐在位子上。</p><p class="ql-block"> 后来很长时间,才来了书。当然后来也过了很久,快放假了吧,华华爷爷才不得不给她八块钱,把学费交上了,再不交,华华都不敢去学校了,虽然周围同学都是一样。</p> <p class="ql-block"> 没有书的华华读书却很认真。华华放学后,经常让父亲在本子上写汉字,然后华华会跟着学写很多遍。父亲也给华华出数学题目,让华华做。在学校里,华华还喜欢上黑板。</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第一次考试,华华就一鸣惊人。后来书本来了,华华学习更用功。父母都当玩笑看。</p><p class="ql-block"> 家门口的栀子花开完了白色的花朵,结出来的鼓鼓的苞。华华把苞揉碎,汁水涂在书本的插画上,画儿就变成了黄色。</p><p class="ql-block"> 两本书,颠来倒去地练,怎么也很熟了。</p> <p class="ql-block"> 华华跟哥哥姐姐一个学校。华华读一年级的时候,姐姐三年级,哥哥五年级。其实,姐姐比华华大三岁,哥哥比华华大七岁,很奇怪哥哥竟然只比华华高四个年级。</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教室很简陋,华华进学校往右手一转就到了,班里十来个学生。姐姐的三年级教室在华华对面,但进教室需要上几个台阶。哥哥的五年级教室特别大,华华很是羡慕,她曾经偷偷溜到教室门口看过,里面空旷而幽深。</p><p class="ql-block"> 国旗在空地上飘扬,学生们下课了在外面踢毽子,跳绳,跳房子,互相紧紧靠在上面是人挤人。尘土飞扬,全然不在意。毽子难得,所以学生们把写完了的作业本剪成一条条的,然后中间束在一起,当毽子踢。拿在手里白花花的一团,像是今天跳舞的伴手花。三两下踢过去,纸条越来越少,最后彻底消失。纸条都消失在学校操场和教室的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学校有围墙整个儿围起来,成了一个独体。校门口有门楼,一面临路,三面临山。山树木高大,树下灌木低矮。大路一面是稻田。稻田和大路之间,有一条水沟相隔。</p><p class="ql-block"> 水沟里水源充沛,因为常常有农民放水到田,经过水沟。水沟一脚可以跨过。华华经常不走大路,跳到水沟那边的田埂上。田埂上大路边长满了红蓼,星星点点,繁茂可爱。草浅浅地顺着脚边一路相随,有时候会惊动蚂蚱,惊动虫子,惊动水鸟。</p> <p class="ql-block"> 快到学校门口的地方,有一个小卖部。因为囊中羞涩,所以很少光顾。想想,学费都交不起,哪里来闲钱霍霍。只有需要买本子的时候,才揣着两三毛,买上五六个本子,五分一个。铅笔写到头了,用个什么东西套着继续用。</p><p class="ql-block"> 没有余钱是一回事,但忍不住想买吃的是另一回事。华华曾经偷偷拿家里的鸡蛋换东西吃,一个鸡蛋换两毛钱的东西。再后来偷拿鸡蛋被奶奶发现,不得不歇了心思收敛馋嘴的坏习惯。</p><p class="ql-block"> 华华还会耍小聪明。华华家院子有大杏树,杏子成熟了,华华上学趁爷爷不注意偷偷揣上十几个,拿到班里跟别的学生换东西吃。你家没有零食不代表别人家没有啊,别人家的孩子也想换换口味。华华很是为傲,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聪明。</p> <p class="ql-block"> 进的学校,华华和梅梅一起溜达整个校园。她们经常扒在教室办公室门口看老师们。最常去看的是大门楼院墙下的两块菜地。这两块菜地,据说是家住学校旁边的村长家的。华华就见过村长老婆在菜地里忙活。</p><p class="ql-block"> 菜地里还有🐔鸡光顾,红的白的花的鸡,在菜地里格格叫,又跳着打架,有意思极了。但至于什么菜,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那时候年纪小,华华是不敢去校园后的山林的。所以活动范围很是受限。</p> <p class="ql-block"> 华华在这里读到了三年级。后来因为教室漏雨,有的教室横梁有倒塌的危险。政府出资建新校。</p><p class="ql-block"> 新学校选址在旧学校几百米的高坡上,两年后新学校落成,全体师生都欢天喜地搬走了。大门一关,铁锁一落,圈住了许许多多人的年少岁月,也尘封了很多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听说学校重新修整,做了村里的茶厂。但华华竟没有再踏足过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