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16)—洪洞大槐树

姜选

<p class="ql-block">  全称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002号,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总占地面积约为3.5平方千米。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0月,正式授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小就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之说,2024.9.10.下午我终于来到了洪洞大槐树景区,开启了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多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根雕大门,是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p> <p class="ql-block">根字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p> <p class="ql-block">祭祖活动区</p> <p class="ql-block">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根祖文化广场,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石经幢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古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民国三年在古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由古大槐树滋生的二代槐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二代槐树同根滋生的三代槐树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挂件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  石经幢是金代雕刻艺术代表作品,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移民古迹区有雕塑的故事、移民浮雕图等。</p> <p class="ql-block">朝堂决议:元末明初,中原地区饱经战乱,水、旱、蝗、疫连年发生,使得该地区人丁稀少,赤地千里。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采纳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讷等人的建议,做出了从人口众多的山西向中原地区移民的战略决策。于是一场历经数朝,长达50年的移民壮举从洪武初年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下:这组雕塑反映了当时在大槐树下移民的情景。因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社会安定,人丁兴旺。而地处晋南的洪洞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于是朝廷便把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城驿道旁的广济寺。雕塑为移民官员办理迁民手续的情景:老人折下槐枝送给即将远去的亲人,深情嘱托亲人不要忘记老家,永远记着大槐树;手捧槐枝的儿女们,泪水涟涟,依依难舍,驻足徘徊于大槐树下,思绪翩翩,不忍离去,只得把随身的饰物,丝带挂在槐树上以示牵挂。</p> <p class="ql-block">讲不完的故事:这组雕塑反映了移民到达迁入地后安居乐业的情景:当年迁来的青年已是白发苍苍,子孙绕膝。迁来时在庭院中种下的槐树早已长大,暮年的他在槐树下讲述着移民的往事,儿孙们也津津有味地听着这讲不完的故事:大槐树是老家的神树,每逢节令,老家人会在老槐树上挂"心愿结",敬香祈祷祈求平安如意……</p> <p class="ql-block">  《移民浮雕图》是首位国际奥委会授予的"奥运艺术大使",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杰出贡献奖"的雕塑艺术家﹣﹣黄剑女士在2015年根据明代大槐树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长23.68m,高4.48m,整体采用青铜铸造,以书画长卷的形式具体表现。整图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分为移民之始、移民惜别、移民迁徙,生动再现了洪洞大槐树移民初起、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悲壮情景。图中涉及60多位人物、15个场景,内容紧凑,绘画语言丰富,将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诗般的雕塑里,是全面展示大槐树移民文化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解手”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五间三开一启的过厅。门厦砖瓦盖顶,吻兽齐全,正中檐下书写七律诗。上半部分意为:所有移民后裔都是杨侯国人﹣洪洞人,这并不是没有根据,众多的私家碑记、谱牒都有记载。下半部分意为:北京、河南、山东以及安徽滁和一带的移民后裔都是同根、同源,请不要担心互相误认,关于小脚趾甲为两瓣的古老传说就是我们相认的凭据。</p> <p class="ql-block">  特色刻字景观墙,整体高5.8米,长10米,单面青砖,壁上庑殿式顶,顶下为砖雕椽和斗棋。景墙主体为中间"家"字题刻,它是由我国著名书画家董寿平老先生所题写。老先生为洪洞县杜戍村人,那饱含深情的"家"字是他心中莼鲈之思的真实写照。两边篆体"故乡"、"故土",与"家"字互为映衬,意义深邃。景墙整体雕工技法捻熟,线条自然流畅,纹饰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家字景墙与景区标志性建筑根字影壁,无论在展现形式还是内涵意蕴上都异曲同工,因此并称"双绝"。</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移民历史的见证。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五年,近50年的时间里,明政府在山西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大部分移民都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因此大槐树成为了移民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如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大槐树也因此成为了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