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碰撞 共绘教育新篇章 ‍——随县教育系统赴十堰考察学习

独钓寒江雪

<p class="ql-block"> 文/项东 图/熊珍珍 审核/苏明东</p><p class="ql-block"> 秋去冬至,时光流转。为学习十堰市先进经验,感受其城市建设、工作氛围,2024年11月7日早七时许,由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局机关股室、二级单位负责人,各镇场教育总支书记、县直学校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50余人的考察团乘坐大巴车启程奔赴十堰。一路上,“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路上,初冬的暖阳透过车窗,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一路上,大家畅谈随县教育的过往,憧憬随县教育的美好未来。一路芬芳,一路沉醉,四小时的车程,转瞬即逝,大巴车行走在十堰的大街小巷,大家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川陕咽喉,南船北马,风华十堰,溢美四方。东接襄阳,同怀英雄之气;北依秦岭,共浴大国之光。西连大巴山,雄风贯于四野;南望神农架,仙气布于八荒。汉江横穿全境,堰名传之莽苍。”</p> <p class="ql-block"> 中午简单休整后,大家不顾舟车劳顿,奔向十堰之旅的第一站,柳林小学。在十堰,提起柳林路和柳林沟,市民的第一印象就是柳树多,沿途柳树达数百棵,学校也因此而得名。《诗经.采薇》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p><p class="ql-block"> 步入柳林小学,校园错落有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这正是“浓阴掩映石曲径,木椅合围树若亭。”考察团一行观摩了师生共同展演的活力大课间,众人无不拍手称赞,这正是:“阳光洒满操场宽,课间欢笑震天欢。师生跃动如飞燕,活力四射满校园。”紧接着是学生操作的无人机表演,这是科技与技术的双重表演,可谓美轮美奂,精彩纷呈,赢得众人喝彩阵阵,这正是:“数机齐飞如朝霞,光影编织梦无涯。小小操场展绝技,科技艺术双升华。”</p><p class="ql-block"> 步入学校会议室,十堰市柳林小学教联体党总支书记李芳为我们作了十堰市柳林小学教联体建设工作汇报:《让每一所学校都主动生长》。她说道,十堰市柳林小学教联体成立于2023年8月,目前共有四个校区,分别为十堰市柳林小学、十堰市茅箭区致远学校、十堰市茅箭区天津路第一小学、十堰市茅箭区天津路第二小学。他们以“深度融合、协调发展、高位均衡”为工作目标;“共谋、共建、共享”为工作思路;“文化认同、师生成长、学校发展”为工作抓手。实行党委领导+独立法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主办学新模式。党委统一领导,把方向、抓大事、管干部、做统筹、抓评价;独立法人在更高平台锻炼培养干部责权利对等,克服等要靠等心理,优化更合理的资源配置。他们充分发挥核心学校柳小“五张名片”的引领、示范作用:“美好师德、良好习惯、生本课堂书香校园、多彩社团。”他们以“两个大人(家长、教师)、两个张维度(课堂教学、理解儿童)、两条路径(芳草地父母学堂、小课题研究)为切口,持续发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他们的“小柳树”课程结构体系完备,助推了“尊重生命,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的落地。核心校如何带领其他成员校共同发展?他们的策略是:以价值取向为引领,提升凝聚力;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提升专业力;以干部骨干为关键,提升领导力;以主动需求为借供给,提升内驱力。教联体内工作共同发展的三个路径是共谋办学思路、共建党建引领、共享课程资源。李芳书记最后说:“最终目的是让每一所学校都主动生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未来在办学引领中不断的锤炼、优化我们的办学思想,和我们优秀的经验,我们希望教联体真正的成为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学校发展的共同体,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茅箭区教育局副局长张积超讲道:“我们茅箭区教育局党委,今年把这个小切口办大事作为我们今年的一个管理策略,为什么学校能够持续、健康、有序、良性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老师,柳林小学的校本培训有章法、有实效,是国培、省培项目无法代替的。”他还说:“2016年,我们茅箭区的校长们曾经追寻过炎帝足迹,遇见了随县教育之美。8年后,欢迎大家的回访。‘襄十随神’作为湖北省内的重要区域组合,在地理、经济、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作日益加强。我们期待与随县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p><p class="ql-block"> 随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沈勇同志讲道:“茅箭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感谢张积超局长和李芳书记毫无保留的倾囊传授,希望随县考察团的成员们在这两天的考察学习中有所思,有所获,有所变。也要与十堰的教育同仁们多进行智慧碰撞,共绘教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考察团一行在与柳林小学的领导们依依不舍的道别后,来到了十堰之旅的第二站:十堰市东风52小学。“笔墨纸砚写人生,点横撇捺书心梦。”52小学从98年开始,25年里几任领导一直在做一件事:书法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走出一条从“书法兴趣班—书法课—书法教育—书法课程—墨课程—以墨融通五育课程”螺旋上升的研究路径。2023年开始探索从书法教学到书法育人的路径,探寻书法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融合方面的新做法、新模式。他们大胆对墨课程进行重构,提出“以墨融通五育课程”,持续优化学校育人品质。“以墨融通五育,书法育人体系”作为一个科学性、系统性的育人系统,有目标、课程、文化和评价四大要素体系构成。体现了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方向引领,彰显了学校对办学特色、办学品质的坚定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 52小学以“写好人生每一笔”为校训,以“书品即人品,写字学做人”为书法教育理念,以“十堰一流、湖北示范、全国闻名、走向世界”为奋斗愿景,以培养具有“静气、灵气、文气、豪气”的墨香少年为培养目标。他们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五育培养目标,重新诠释提炼了墨香少年的素养结构。“静气”就是乐奉献、乐反思、乐创造;“灵气”就是善合作、善思辨、善探究;“文气”就是会表达、会书写、会审美;“豪气”就是爱国家、勇担当、强体魄。通过书法的内涵渗透与融入,从从习惯行为、能力素养、思维认知、价值体现等方面,体现“静灵、灵气、文气、豪气”的特征,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书法为载体,以育人为内核,构建行为美、环境美、制度美、精神美的立体育人框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体系。</p><p class="ql-block"> 随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沈勇同志点评道:“东风52小学多少年如一日地开展‘墨香’校园建设,久久为功,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促进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52小学‘墨香’校园氛围浓厚,课程设置完善,教师队伍素质过硬,书法活动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坚持打造‘一校一品’,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p> <p class="ql-block"> 11月8日上午,随县考察团一行来到了丹江口。红旗教育集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丹江口教育实际,立足学校实际以“至品”文化主体为统领,坚持以文化人,办特色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他们认为,要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品源者,辨析传承文化之源,精神之源,思想之源也。要赤诚似红枫,绚烂似茶梅,刚直似翠竹,恒毅如滴水,灵动如游鱼,雅洁如睡莲。</p><p class="ql-block"> 学校确立了“传承红色基因,高举质量旗帜”的办学愿景,追求“品质红旗、品质人生”的核心价值,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品格健全、品味高雅的人。“仁者乐山”,他们引导师生安于义理,厚重不迁。学校秉持着“至仁至品,止于至善”的管理理念。“智者乐水”,他们引导引导师生活跃思想,明达事理。学校奉行“立品立学、自知自胜”的校训。他们认为,立品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自知者英,自胜者雄。</p><p class="ql-block"> 校园内雕塑主体形制上有圆有方,喻指有规有矩,以礼治校,(八礼:仪表之废、言谈之礼、交往之礼、课堂之礼、集会之礼、校园之礼、餐饮之礼、就寝之礼),学校始终弘扬“人人都是中心、人生各自精彩”的发展理念,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自信,提升情商,锤炼技能,磨砺意志,历练性情。</p><p class="ql-block"> 丹江口市红旗教育集团教联体概况。核心校:红旗中学(教职工185人,学生4600人);成员校:均州中学(教职工34人,学生400人)、凉水河镇中学(教职工40人,学生320人)、石鼓镇中学(教职工30人,学生180人)、高坪镇九年制学校(教职工52人,学生180人)、习家店镇中学(教职工80人,学生808人)。他们强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到位,人员保障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他们优化教学教研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统一计划、统一监测、统一研修、统一参赛。核心校丹江口市红旗中学发展思路是以至品主体文化为引领,坚持不懈培养学校习惯,办人民满意教育。他们致力于培养教师“授课、研修和学习”习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四环节”教学模式,品质课堂八项规定);他们致力于培养“两操、集会习惯,让行为秩序顺起来(快、静、齐);他们致力于培养文体活动习惯,让学生心情爽起来(红旗学生标准像:一球、一扇、一书)。</p> <p class="ql-block"> 丹江口市一中温校长在交流时说:“随县与丹江口市一水相连,两地因水而亲,因情而近。在此,他谨代表丹江口市第一中学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丹江口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41年,毗邻武当仙山,依靠南水北调之源。学校一校两区,由一过街天桥连接,占地面积约251亩。现有学生3166人,57个教学班,教职工265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名并创立了十堰市名师工作室,副高级教师6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62人,教师队伍年龄、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基本合理。</p><p class="ql-block">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丹江一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20多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有数百名学生考入985/211名校;有近一万八千余人考上本科院校,其中杰出校友有1999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赵丽同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超。上一本线人数和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位居十堰市同级同类学校之首。文科高考成绩曾超出过郧阳中学。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五星级教代会”“湖北省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十堰市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十堰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持“两坚持方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p><p class="ql-block"> 特色立校,多元育人。学校构建了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着重于扎实传授学科知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拓展课程包含艺术、体育、科技等诸多领域,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综合素养。特色课程是依据学校师资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而设立的。包括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配备了多处德育实践基地。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当前,湖北省德育特色学校的申报工作正在推进。</p><p class="ql-block"> 个性教学,培优辅困。他们重视因材施教,构建了完善的学生档案系统。从去年开始,由丹江口一中牵头组建了六县市一中教联体,通过每次联考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对特殊学生给予专门的辅导,如建立针对学困生的导师制档案,针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档案,做到一生一档。同时,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助力每位学生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活动润心,实践启智。他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包括举办学术社团、艺术节、体育运动和志愿服务等,保证各年级每月有一次大型活动,每学年有一次研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温校长还讲述了他们备考做法。</p><p class="ql-block"> 领导挂帅,管理增效。由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后,十堰市委市政府响应政策并积极落实,启动“名师·名校·名园”工程,明确将市一中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学校迁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承诺。进入高三以来,赵书记、武市长亲自调研高三备考情况,孔局长多次深入高三参加备考工作会议,慰问高三教师,并提出了指导性的工作意见。学校成立高三备考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主抓高三备考工作。领导班子实行蹲点学科负责制,每周深入高三,指导教研,形成人人关注高三,全校聚焦高三的工作氛围。 </p><p class="ql-block"> 同心协力,严慈相济。以和谐的管理理念贯穿班主任团队与学科组,以爱施教,从严治班。班级之间和谐协作形成合力,科任教师协同育人共创成绩。全体高三班主任牢固树立心中始终装着学校工作大局、一切以年级工作为核心的理念,各班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各任课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充分发挥班主任向心力的作用,这在培优补差工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谈心常伴,温情相随。在备考期间,学生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学校为此建立了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并且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这些心理教师会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向学生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同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做好谈心谈话记录,每周一上交,每月一总结。</p><p class="ql-block"> 家校合作,凝心聚力。在备考期间,高三年级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校双方共同商讨并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学习规划、班主任每天在班级群分享学生在校表现的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努力达成学生想学、家长能帮、教师会教的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温校长最后表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期待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县教育系统奔赴十堰考察交流活动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习之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县教育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观摩、学习交流,深入了解十堰市在教育管理、教联体建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为随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考察团成员们在这里收获新知识、交流新思想、碰撞新智慧,共同为随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新力量。在返程途中,随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沈勇同志对此次两天的考察交流进行了总结,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高度关注此次赴十堰的考察交流活动,我们将择期召开一次务虚会,参加考察交流的同志们,要认真梳理学习心得,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谈感受,谈做法。随县实施强县工程,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党代会决策部署和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随县的强县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持续推进,我们要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公平、强化安全教育和培养优秀人才等措施,为强县工程添砖加瓦,为随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秀水鳞鳞龙起舞,仙风阵阵虎奔腾。前途不畏多艰险,海阔天高任我行。”展望未来,随县教育系统将继续加强与十堰市等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实践成果,推动随县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向上发展。建县十五载,随县正青春。随县教育人将砥砺前行,共谋教育新发展,以汗水浇灌情怀,以实干笃定前行;随县教育人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不断书写我县教育发展新篇章,为我县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