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俄罗斯画展

晖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朋友在微信里问我:首博俄罗斯画展去看了吗?没看的话,强烈推荐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俄罗斯的绘画、音乐和文学我都怀着极大的敬意。高尔基说“</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俄罗斯人民在艺术领域、在心灵的创作里发现了惊人的力量,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创造了优秀的文学、杰出的绘画、独具一格的音乐,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几个朋友约起兴冲冲地来到首博,进入展馆,就觉得眼前一亮,巨大的玻璃幕墙上写着:《俄罗斯的心灵——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绘画作品展》,幕墙后面是熟悉的挺拔的白桦树林。《白桦林》的旋律在脑海里响起“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俄乌战场的硝烟依然弥漫,白桦林里有多少姑娘盼望心上人的归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展精选了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收藏的56幅绘画作品,主题是展现俄罗斯的绘画艺术以及绘画艺术中的俄罗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世纪中叶,特列季亚科夫是当时俄罗斯最有钱的人,他创办了一座具有世界规模的美术馆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保存了10万件俄罗斯艺术品。在他死后,把所有的收藏和房产捐献给了莫斯科市。我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看到过特列季亚科夫的墓碑,墓碑非常朴素,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是东正教的十字架。新圣女公墓埋葬的都是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能够埋在这里的人都非等闲之辈,也还要经过一个人民委员会的严格审查通过才可以葬入,在这里钱不能通神,唯一葬在新圣母公墓的商人是特列季亚科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特列季亚科夫肖像是列宾画的,也是展厅里唯一一张列宾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汹涌的大海 (1868,伊凡·艾瓦佐夫斯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画虽然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极具张力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恢弘气势与力量。我赞叹画家对光影的运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流凌 ( 阿尔谢尼·梅谢尔斯基 186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厚厚的冰块在其下方汹涌水流的压力推动下碎裂、隆起,并发出破裂声和摩擦声。旭日东升的红光照亮了凹凸不平的冰原,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的画面如此惊心动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霧凇中的森林(19世紀80年代末,阿列克謝·薩夫拉索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聳的冰樹以及它們那被霜覆蓋、宛如“水晶”般的樹枝,遠處陰雲密布的畫面,被皚皚白雪覆蓋的遼闊大地和飛過的珍稀鳥類,小屋上方飄過的裊裊炊煙,讓人們對能在那個屋子里找到一處棲身之所抱有一絲渺茫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畫前除了看到美妙的光影,還有“水晶”般的樹枝和地面冰雪的質感都被表現出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卡马河之夜 (尼古拉 亚罗申科 188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夜景画充满了浪漫的情调,卡马河的河面十分宽阔,河水缓缓地流淌,天空布满了银灰色的积云,透过积云可以看见一轮金色的圆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雪橇路(1900,尼古拉.杜博夫斯科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辽阔的田野和森林仿佛凝固在冬日的梦境中,霜雪天里银粉色的霞光熠熠生辉。只有一匹农家马拉着雪橇在看似无边无际的雪道上不紧不慢地前行,这倏忽间让原本寂静无声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画让我想起内蒙古农村的冬季,一样的无边无际,一样的白雪皑皑,要是把画里的马拉雪橇换成驴吉普(小驴车)就齐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公园里 (伊凡·希施金 189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凡·希施金是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之一,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为万树写照,描绘俄罗斯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被誉为“森林的歌手”。画中的景色清新、自然,展现了画家对大自然最直接的感受。画面中,舒适的公园沐浴在阳光下,唤醒了人们内心明媚的心情。画中的景观层次分明、相互交融,如镜子股的水面上倒映着森林的样貌,为画面的空间增添了整体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松林的早晨》(印刷品)挂在我家墙上,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画前的朋友在56年前被发配到内蒙古农区插队,那里有大片白桦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伊凡大帝钟楼俯瞰莫斯科 (尼古拉·格里岑科 189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格里岑科以俯瞰的视角,展现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建筑群的全景:天使长大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建于19世纪中叶的大克里姆林宫一隅、天使报喜塔楼、沃多夫兹沃德塔楼等。莫斯科河蜿蜒曲折的河道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城市风景,救世主大教堂的轮廓在夏日的天空中若隐若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面中间最醒目的有九个洋葱头的报喜大教堂,是沙皇的私人礼拜堂,是皇子皇孙们洗礼和结婚的地方。结婚与添丁进口无论是老百姓还是皇室都是喜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德烈科沃村 (弗拉基米尔·斯托扎罗夫 195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画作展现了俄罗斯农村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木质建筑及农民的日常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放大细节,可以看到集体农庄的生活并不富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朝圣者 (瓦西里·佩罗夫 187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朝圣者》开启了佩罗夫创作民间神秘主义者和先知形象的序幕,画中人物有意识地偏爱在城市文明之外寻求“他们的真理”。佩罗夫在这幅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十分克制,色彩近乎以单一的赭石色调为主,构图极其简洁。佩罗夫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服饰的细节,但并没有让这些细节分散了人们对其面容和眼神的注意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 (耶夫塞·莫伊谢延科 197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70年代,莫伊谢延科构思并创作了一系列纪念普希金的作品,此作是该系列中最早的作品之一,其色彩内敛,画面简洁,极具表现力。画中普希金的侧影在古老公园的黑色树干间若隐若现,宛如诗意般的幻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作家,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代表作有《自由颂》《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普希金的很多诗,是50后在青春迷惘时的精神粮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家契诃夫肖像 ( 约瑟夫·布拉兹 189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家契诃夫肖像》是肖像画大师约瑟夫·布拉兹的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契诃夫是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也是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以及戏剧作品《万尼亚舅舅》《海鸥》《樱祧园》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作品是契诃夫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由于当时契诃夫身患重病,该画的创作过程困难重重。画面中,契诃夫一只苍白的手支着他那张消瘦的脸庞,眼镜后面的眼睛显得干涩而悲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里看到过契科夫的墓,非常简朴,墓碑像座很小的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尔基的这幅画像,我们都不陌生。在巨幅的画像上,高尔基脸上不屈的神态和背景中汹涌的海浪,好像海燕在耳边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涅斯捷罗夫的肖像 (帕维尔·科林 1939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米哈伊尔·涅斯捷罗夫是著名艺术家,他不仅是科林的老师,也是挚友。早在20世纪30年代科林就萌生了为涅斯捷罗夫画肖像的想法,但他迟迟不敢着手创作。1939年他再次萌生了这个想法。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这幅能够表现涅斯捷罗夫的气质、性格以及创造力的构图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切都过去了(瓦西里.马克西莫夫 1889)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背景中的庄园建筑是贵族家庭昔日举办庆祝活动和进行夏日漫步的地方,远处房子被钉紧的窗框与画中女主人公抚今追昔的状态遥相呼应。从她的外表可以看出她早已习惯了奢华和权利,但漫长而多彩的生活却日渐消逝,如今只有老佣人陪伴她安度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绣女工(瓦西里·特罗皮宁 1826)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绣女工》是特罗皮宁风俗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画风很细腻。画中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工正专注于一种精致而复杂的应用艺术。特罗平宁巧妙地安排了女工手中雪白布料的位置,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欣赏到她的劳动成果——花卉和叶子图案。这幅作品的色彩搭配和谐,细节丰富,色调富有层次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人的午餐 (谢尔盖·维诺格拉多夫 189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面描绘的是俄罗斯乡村的日常用餐的场景,展现了国家对俄罗斯普通百姓与他们紧迫劳动和生活忧虑的深切关注。画面中,光线和透视效果也处理得非常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3年,谢尔盖·维诺格拉多夫被迫离开家乡,但他始终思念着故土。在回忆录中他这样描写俄罗斯:"工作的快乐类似于幸福。我怎么能不爱她,我的故乡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斯科天使报喜大教堂举行的弥撒(斯捷潘.舒赫沃斯托夫 1857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舒赫沃斯托夫创作了许多描绘克里姆林宫教堂的作品,记录了19世纪中期教堂内部的样貌。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天使报喜大教堂里,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向神父鞠躬,神父手持圣餐杯进行圣餐仪式的场景。之前我说过报喜大教堂是沙皇的私人礼拜堂,那个婴儿是皇族的一份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家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教堂内部的奢华的细节,有立体的感觉,昏暗的部分和光影效果相得益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修士画家 (亚历山大·亚诺夫 1885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位圣像画家在工作中的形象。其中,救世主的面孔是这幅画的构图和思想的中心。画面上,一位修士赤脚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边工作,一边沉思,他身体前倾的姿势显示出他正在祈祷的状态,仿佛救世主的形象是自发显现在他面前的,而他只是这一奇迹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史无前例”以后,国内大部分寺庙里的塑像都被毁了。后来有很多被恢复重塑,而且涂了金粉,但重塑的造像工艺多是平庸的,没有了神韵。我想后来造像的工匠不是虔诚的信徒,没有信仰,并不是在塑造所信奉的神灵,造像只是工作,糊口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方的救主节(伊拉里翁·普里亚尼什尼科夫 18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作品展现的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一个节日,反映了古老的东正教仪式的根源和数百年民间传统的延续。当天,人们会清洁旧井,圣化新井,并将手举十字架在水池和泉水里游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使报喜日 (康斯坦丁·尤翁 192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的是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历史风貌,大自然的美景和古老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筑之美,金光闪闪的穹顶和春日的蓝天,共同营造出一种喜庆而欢乐的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去过谢尔盖耶夫镇,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是东正教的圣地,是个建筑群。隔着高墙看到各种美丽的颜色优雅的搭配在一起,精致的塔尖在高墙里昂首向天,最抓眼球的毫无例外的都是用金子打造的金光璀璨的洋葱头和十字架。“忒趁金子了。”没人不这么想。那天是阴天, 修道院里面给我的印象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富丽堂皇。几座风格不同,各领风骚的教堂令人眼花缭乱。画家把圣三一修道院最美好的景象留在画布上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街头小贩(尼古拉·科舍廖夫 1865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18至19世纪一个在俄罗斯非常普遍的现象——小贩贸易,这些小贩被称为“货郎”或“商贩”,他们在俄罗斯各省走村串户,进屋向农民推销书籍、圣像、布料、服饰和日用小百货等。画中,一位小贩的到来打断了一个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在一张大桌子上,小贩摆放出许多货物,房主老人和他的妻子,以及一大家子都被这位货郎的忽悠深深地吸引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画让我想起郭颂唱的《新货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推着小车来送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受洗(彼得.科罗温 1896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个婴儿正在接受东正教洗礼的场景。全家人围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四周。吸引我的是画家逼真地画出了各种衣服的质地,神父的法衣是昂贵的锦缎的,特别显眼。农民的大衣是皮质的,干净略有点旧。,所有的人都虔诚地被宗教仪式吸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欢乐的时刻 (安东尼娜·勒热夫斯卡娅 189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很喜欢画面里的欢乐气氛,在一个破旧的木匠作坊里,一位祖父和他的小孙子在手风琴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的场景。仿佛听到皮靴把地板跺得咚咚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又得了一个两分(费奥多尔·列舍特尼科夫 1952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列舍特尼科夫描绘儿童生活的作品广受欢迎,并成为了时代的象征,《又得了一个两分》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画太有童趣了,母亲的无奈,姐姐生气的眼神,弟弟有些幸灾乐祸。男孩把头偏向一边,不敢正视母亲,眼里蓄满了泪水。那条狗是画家在大街上跑了很久才找到的模特,为了使它立起扒在小学生的胸前,他买了大量的香肠引诱它。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男孩的书包里露出冰鞋的冰刀,这才是又得了一个两分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罗马(圣天使城堡) (西利韦斯特尔·谢德林 1825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德林,是一位浪漫主义的风景画家,他和他同辈的作品奠定了从学院派艺术转向印象派的重要基础,开启了俄罗斯艺术的新时代。他晚年长居意大利,也影响了之后意大利艺术的发展。在这幅画作中,他以精确的笔触描绘了圣天使城堡、梵蒂冈宫、雄伟的圣彼得大教堂等台伯河左岸的著名建筑。画面的左侧展示了特拉斯特弗雷区的住宅,渔民日常劳作的场景为整幅作品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有机地将“永恒之城”的美丽与真实的生活的真实结合在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斯科红场(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夫 180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12年之前,那一年莫斯科发生大火,几乎摧毁整座城市,画家的绘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火灾前的莫斯科风景。 护城河上圣母节大教堂屹立于红场中央,教堂前方是宣谕台,远处可以看到莫斯科河河畔的风景,教堂右侧是基普里亚诺夫公共图书馆以及被阿列维佐夫护城河和广场隔开的克里姆林宫城墙。雄伟的救世主钟楼后面高耸的是 1929 年被毁的圣母升天女子修道院的圆顶。画作左侧处于阴影中的建筑是主药房和商铺。这些场景让观者全完沉浸于晴朗日子里城市的繁华与商业生活的浓郁氛围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贵族莫罗佐娃的头部草图 (瓦西里·苏里科夫1886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西里·苏里科夫是19世纪下半叶杰出的历史画家,也是世界历史上卓越的绘画巨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型历史画《女贵族莫罗佐娃》《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和《缅希科夫在别廖佐沃镇》被称为苏里科夫历史题材绘画的“三部曲”。本画作是《女贵族莫罗佐娃》的局部草图,画中的人物正是女贵族莫罗佐娃本人。在本作品中,苏里科夫通过塑造旧礼仪派的狂热信徒、大贵族莫罗佐娃的形象,反映了17世纪俄罗斯“旧礼仪派”与以东正教大牧首尼康为代表的“新礼仪派”之间的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里科夫的历史题材的“三部曲”,在很多图册里都有,印象很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部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创作《女贵族莫罗佐娃》,苏里科夫为画了很多幅草图,本作品便是其中一副。画中展现了一位脸色苍白、棱角分明的女性,她正是女贵族莫洛佐娃本人的形象。策展人贴心地将草图放在展板上,虽是草图,却因只有主人公而更显感染力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彼得一世肖像 作者不详,不早于171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伊萨克·布罗茨基 19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画展里最大的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茶炊(格利·科尔若夫 1984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俄式茶炊是俄罗斯人饮茶时使用的传统器具,俄语中有“没有茶炊,就不算喝茶”之说。茶炊于18世纪在俄罗斯出现,并逐渐成为俄罗斯饮茶文化的象征。图拉是俄式茶炊最著名的产地之一。俄罗斯的茶叶主要是在18世纪时由中国的旅蒙商通过当时俄国边界恰克图进入俄国,中俄茶叶贸易兴起于 18 世纪末而全盛于 19 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俄罗斯旅游时,弗拉基米尔的一个商店里摆放很多高低不一,锃光瓦亮的俄罗斯茶壶。东北老乡看到两手插腰的人,就会取笑:嗬,俄罗斯大茶壶呀——俩把儿。 我把相机贴在玻璃上咔嚓,各式各样的大茶壶都收进相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斗的间隙 (谢尔盖·特卡乔夫& 阿列克谢·特卡乔夫 1958-196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卡乔夫兄弟是罕见的双人创作组合,70多年来,他们一直共同创作,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既展现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斗的间隙》是特卡乔夫兄弟的成名之作,描绘的是在苏俄内战期间,一些纯朴的红军战士在饥饿、寒冷、疾病和失败或将威胁生命的艰苦条件下,仍利用战斗的空隙在一所乡村学校学习识字的场景。该主题是根据特卡乔夫兄弟的父亲在布良斯克州的奥夫斯图格村从事扫盲工作的经历改编的,兄弟二人为了创作此画绘制了300余幅草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上好 (德米特里·日林斯基 200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弗拉基米尔圣母(伊万.米哈伊洛夫 169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圣像画为《弗拉基米尔圣母像》的副本。12世纪初,原件《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从君士坦丁堡被运至俄罗斯。它是俄罗斯东正教会最古老、最著名的圣物之一,其历史与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东北罗斯及之后莫斯科罗斯的崛起密切相关。 俄罗斯的古代编年史和传说故事中曾记载,圣母玛利亚通过《弗拉基米尔圣母像》多次灵煦和庇护弗拉基米尔、莫斯科罗斯,甚至整个俄罗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格奥尔吉战胜恶龙的奇迹(16世纪上半叶,佚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圣像画描绘的是端坐在马背上的圣徒圣格奥尔吉(又译作“圣乔治”)用长矛刺中恶龙的场景。画面的上方,上帝的右手在为圣格奥尔吉祈福,天使为他戴上王冠,这象征着人心圣洁、正义战胜邪恶。自公元988年“罗斯受洗”后,俄罗斯沿袭了拜占庭对圣徒的崇拜。在古罗斯,圣格奥尔吉与其他基督教殉教者一同,被俄罗斯大公和公爵卫队视为守护神,之后又被尊为整个俄罗斯国家的守护神。如今,莫斯科市市徽和俄罗斯国微上都有圣格奥尔吉战胜恶龙这一图案,它已成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绘画与观众(埃里克·布拉托夫 2011-2012)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面上部约三分之二的空间展现的是俄罗斯19世纪著名艺术家伊万诺夫的巨幅画作《基督向人民显现》,描绘的是弥赛亚在约旦河边向正在受洗的人们显现的情景,而前景则用少量空间描绘了驻足于画作前的观众。布拉托夫认为,正是伊万诺夫这幅画让俄罗斯艺术第一次有机会将观众纳入画中所发生的事件里。本作品不仅是布拉托夫对架上绘画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空间和公众互动关系的思考,也是古典学院艺术与观念艺术、后现代艺术之间的一场公开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俄罗斯画展时,看到墙上写着“</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美是生活;任何东西,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b><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