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陳雪儀</p><p class="ql-block">近日,由博士智庫研究院舉辦“科創中國-科創新經濟: 第三屆創科香港論壇”,筆者被邀請出席擔任為論壇主禮及講者,並以“香港文化藝術結合科技發展經濟”題目分享觀點。</p> <p class="ql-block">筆者在“第三屆創科香港論壇”演講分享</p> <p class="ql-block">進入二十一世紀,就是踏上一個歷史的新時代,特別在文化藝術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例如結合文化及創意的產業,令各國各地關注建立文創企業及發展這方面的經濟收益。又或者以自然、藝術為主的文化旅遊。據估計,在未來10年裡,全球對文化旅遊的需求將會增長14.4%,到了2033年,預計全球文化旅遊的收入將達到約230億美元。</p><p class="ql-block">此外,科技在疫情的推動下,結合文化藝術令商機無限,如由哈佛大學團隊擔任指導的“消失的法老”展覽,以VR沉浸式實虛擬現實及娛樂,仿佛近距離穿越4,500年前金字塔的歷史場景,揭開古埃及文明神秘的面紗等等,在第一站巴黎展出的三個月內,吸引了超過50,000名遊客,第二站在上海舉行時,也是同樣獲得一眾好評。</p><p class="ql-block">從中我們可以理解,以文化藝術結合科技發展經濟是未來的新方向,然而科技只是一種工具、方法與技巧,更重要是推廣自己獨一無異的文化故事。正如八、九十年代,香港文創產業發展蓬勃,曾被喻為“東方荷里活”,主要由“南來文人”帶來中國傳統文化,西方及多元文化作為補充,成為香港的特色,例如:以史實亂世作故事背景的金庸武俠小說,加上對白口語化及挖掘本土俚語等的港式幽默,甚至拳拳到肉功夫片的精彩場面,令當時的港產片風靡全球,成為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p> <p class="ql-block">筆者出席“夢溪少年談”國家成就科普計劃,實踐書法藝術與科技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要發展香港的文創產業,可以從香港的招牌或logo作為例子,由於當中涉及數千年中國傳統漢字及書法藝術,如果結合A R或VR等科技,相信可以說出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漢字起源與發展、中國書法的藝術及香港招牌等的故事。由於漢字最早來源於圖畫,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產生不同的書體演變成具藝術性的漢字。又例如七八十年代,有一些從內地來港的人士寫得一手好書法,在街上擺檔專門幫人寫招牌的“寫字佬”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文化藝術的根源,值得相關團體作出深入的探討!</p> <p class="ql-block">以篆書或隸書作為香港的招牌或logo(上圖),在“第三屆創科香港論壇”各團體互相交流(下圖)</p> <p class="ql-block">相信令港人明白自己文化藝術的根源是很重要,因此筆者嘗試運用不同方式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例如除了在展覽館展出書法作品外,也邀請木刻師傅運用松木,加上顏色,展示書法的藝術美感。又例如見證國家百年的奮鬥,特別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提升的“夢溪少年談”國家成就科普計劃 —國家75周年科技成就展繽紛啟動禮及巡迴活動中,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大會邀请筆者一邊示範書法,一邊有舞者展現優美的舞技,通過高清投影把書法藝術投射到大型LED屏幕上,捕捉了書寫過程,提高觀眾對書法的興趣,也實踐書法藝術與科技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其實,香港的文化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結合藝術和科技演繹出來的產業,不但有利於經濟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仍然延綿至今,可以從中培育自己民族文化,期待日後有更多的團體一起合作努力推動我們的軟實力,加強經濟發展外,也可以增強港人的民族自覺和自信,提高民族素質,相信將可產生深遠而正向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作者係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