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有两个阅读习惯:一,凡是一本好书没看完坚决不看第二本书;二,在阅读好书的过程中,边看、边摘、边寻思。重点放在“摘”和“思”上,摘录妙词金句,思考作者落笔目的、思路和谋篇布局。庄月江老先生的新作《八七仍笔耕》,正是一本契合我阅读习惯的好书。</p> <p class="ql-block"> 庄老先生今年八十有七,用了半年时间,集中火力,写成一部书,遂命名《八七仍笔耕》,送我一本,如获至宝。按我的读书习惯,用了一个礼拜光景时间,“一口气”读完,受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读书至夜深,掩卷休息,满脑也都是先生书中精彩的回放,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眠。几次在被窝里打腹稿,终于把碎片化的“寻思”缀成了一篇拙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书山有路勤为径</p> <p class="ql-block"> 老先生一辈子,纵横新闻和文学两界,取得斐然成绩,离不开一个“勤”字。先生的笔头勤快,坚持记日记已成为习惯。看他的日记是一种享受,记日常锁事,记旅途风景,记和文友品茗、小酌,记白手起家造房子、推砖瓦、夜守工地……反正什么都记,短的三二句话,长的洋洋洒洒数千字,如流水无常形,喜怒哀乐,个性鲜明,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在先生的笔下,总能出神入化,引人入胜。早期的日记,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衢化铝厂当工人开始记录。时至今日,一如既往,仍坚持不懈,已然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忽缺的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先生又是一个勤奋之人,他的勤学、勤思是我等不可想象的。2012年5月3日至5月12日,和中越友好协会的老战士到访越南,除日记外,回来成稿六篇:《金榜山烈士陵园》,《达崩山坑道群》,《速写下龙湾》,《河内文庙》,《巴亭广场》,《水上木偶戏》。同年9月12日至9月24日,赴昆明观光访友,写成作品:《笻竹寺与徐霞客》,《笻竹寺五百罗汉》,《丽江黑龙潭》,《昆明黑龙潭》,《“金马”“碧鸡”》,《三上龙门》,《陆军讲武堂与翠湖公园》,《上关花》,《游洱海上苍山》,《蝴蝶泉》,《潜意识出了大错_将天主堂当成了清真寺》,《旋风式观光崇圣寺》,《丽江木府》,《纳西的发祥地白沙》,《拜访东巴文书法家高峰先生》,共十五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他出了一部22万字的《集外之外》。年愈八旬,本意打算此书为收官之作,郭学焕(原浙江省交通厅厅长)为该书题签时,建议改为《集外余文》,希望集外之外还有余文。果不其然,前不久,又集成一部10万多字的《八七仍笔耕》。期间还经历痛失老伴的打击,这是何等的毅力和勤勉。</p> <p class="ql-block"> 先生不仅笔勤,腿也很勤。退休之后,应孔氏南宗家庙奉祀官孔祥楷(孔子75代嫡长孙)之邀,先生为孔府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经常作为孔爷的“特使”,四处奔波忙碌。由于先生交友甚广,聪慧睿智,办事效率极高,每每不负使命,孔爷会在“东南阙里”为他接风洗尘、庆功。从他的日记里,可以看出在孔庙的那些日子里,先生足迹布遍全国各地和那些鲜为人知的趣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底无私天地宽</p> <p class="ql-block"> 先生一生围绕笔墨纸砚转,交游广阔,文友众多,收藏了大量的名家书籍,名人字画,篆刻,信札,文玩……多年来,集腋成裘,汗牛充栋。</p> <p class="ql-block"> 先生是个洞明世事之人。这些年来,有故交、至亲陆续离他而去。在他的文章里,经常有“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样朴素的文字出现,早已把人生看得通透。一度,他面对自己呕心沥血一辈子攒积的宝贝,为之前程担忧,有过迷茫,也有过犹豫。最近,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捐赠给丈母娘家--斜桥镇乐农村书法17幅,国画12幅,油画1帧,拓片1件,其中有徐鼎、朱秉衡、黄良起等名人书法、绘画佳作;向出生地桐乡市高桥镇骑力村,老家海宁市斜桥镇分别赠送藏书1049册、446册,名人字画各27幅,计61箱;回赠“钱君匋纪念馆”多通往来信札……先生说“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小朋友鍾睿则总结为一句话:“热爱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先生此生不愧精彩完美。</p> <p class="ql-block">"生死本是自然法则,没什么可怕的"在先生看来,生死犹如云聚云散,来去自如,展现出超凡的坦然。耄耋之年,他不為生死所困,而是专注于当下,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我则愿望先生有更多的《集外余文》问世,一部,二部,三部……</p><p class="ql-block"> 2024.1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