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舌尖便上心间——读《紫阳味道》究饮食美学(在安康人周末读书会阅读分享会上的发言)

紫阳赵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9日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在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办《紫阳味道》阅读分享会,近50名书友参加。分享会由付长泽副会长主持,我聆听了各位发言,受益匪浅,尤其是谢开云教授、罗先余局长、朱伟东记者、曾德强顾问等文化大伽的高论及作者李胜璋先生创作谈,顿开茅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人才疏学浅,不揣浅陋,写了《才下舌尖便上心间——读<紫阳味道&gt;究饮食美学》一文现场分享,现发在美篇平台,以飨书友文友美友,不足与谬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紫阳味道》简介: 2024年8月,一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紫阳饮食文化的《紫阳味道》已由陕西科技出版社、陕西新华传媒集团正式公开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 《紫阳味道》全书共计25万字282幅图片,全景式多方位记录介绍了紫阳饮食文化、紫阳美食(风味小吃、经典菜肴、宴席、三转弯、蒿坪农家富硒宴、紫府壹号茶香宴)、紫阳文苑、紫阳餐饮人风采、名厨名菜、名优食材、茶界佳茗。</p><p class="ql-block"> 《紫阳味道》从组织、挖掘、考证、记录、整理到编辑出版,加快富硒美食、紫阳味道的推广及创新,引导全县餐饮业形成特色、健康发展,以餐饮业引爆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富硒食品的生产,促进紫阳富硒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富硒产品优势,产业化优势,经济优势贯穿其中,在传承饮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上力求创新突破。编著者对传统和现代宴席、菜肴、菜品制作、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采访,深入研读了《雅舍谈吃》《人间有味》《十堰味道》《汉中美食大典》《江南烟火》《中国饮食文化》《陕西味道》《中外饮食文化》《陕菜系列丛书》等200多本有关烹饪餐饮方面的史料书籍,学习考证了中国九大“厨师之乡”“八大菜系”发源地、“五大世界美食之都”,体验交流各地饮食文化精髓,从而形成了紫阳绿色有机、天然富硒、营养健康的饮食文化基调,让《紫阳味道》增强可读性和文化性。</p> <p class="ql-block">  才下舌尖便上心间</p><p class="ql-block">——读《紫阳味道》究饮食美学</p><p class="ql-block"> (赵功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地道的紫阳人,读《紫阳味道》这本书,一点不陌生,熟人熟事最最熟悉的饮食。然而,读完掩卷覃思依我刍荛之见,应从探究饮食美学角度或叫层面来认知,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享文章,仅谈七个字:</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色”:面对一桌盛宴即使一道菜肴,人们第一印象肯定是颜色,那是逃不过眼器管的。且在鼻子嗅不到,舌子更尝不着的时侯,它在第一时间就捕着到了重要信息或叫情报提供给大脑,开始评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食物的色彩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调色板。翠绿的蔬菜、鲜红的水果、金黄的谷物,它们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觉,更在视觉上带来愉悦。科学研究表明,食物的颜色直接影响人的食欲(舌尖)和心情(心间),巧妙的色彩搭配成为饮食美学的首要一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老祖宗的中医理论中,几千年以前就发现,食物颜色与五脏关系密切:一般认为红色属火,与心相关,白色食物属金,与肺相关,绿色食物属木,与肝相关,黄色食物属土,与脾相关,黑色食物属于水,与肾相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紫阳味道》很讲究食物的颜色搭配,首先印入眼帘,给您美的享受。试想,展现在您面前的食物饮料汤菜,不鲜艳,用紫阳话说:黑麻古冬(黑不溜秋),油里糊哨的,谁吃的下去?</p> <p class="ql-block">其次是“香”:饮食香与不香,是鼻器管说了算,有时它抢在眼器管之前,先嗅到哪家在做好吃的,甚至能判断做的什么?有人说,美食的香气是味觉的使者,是一场令人陶醉的芬芳舞蹈。烤肉的炭香、新鲜水果的甜蜜气息,每一种香味都像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引领我们走进美食的幻境,是有道理的。紫阳的饮食很讲究香气,那些饭菜芳香的描写:如香气扑鼻而来,仿佛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宛如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人心,让人不自觉地陶醉其中,垂涎欲滴,那诱人的香气像一只无形的钩子,牵动着人们的味蕾等等。似乎是专为《紫阳味道》写的。</p> <p class="ql-block">三是“味”:品味美食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是舌尖上的享受。酸甜苦辣咸五味交织,唇齿留香,带给味蕾无尽的刺激,使人沉浸在食物的奇妙滋味中。有人品味紫阳菜时说:“鲜美得仿佛刚从海里捞出来的鱼儿”,尝甜食说:“甜而不腻,像云朵一样轻柔地在舌尖融化”,还有“香辣得让人额头微微冒汗,却又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酸爽开胃,像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等等,都不为过。当然,酸甜苦辣咸各有偏好,只要适合自己,无可非议。但长期只满足味蕾,也会出问题的,高压、高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病都是吃出来的,随着各级政府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与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紫阳美食,与时俱进,早讲究低盐低糖的烹饪方式,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同时降低了摄入盐分和糖分的量,使美味与健康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四是“形”:美食是一门艺术,每一道菜肴都是厨师对食材的艺术表达。通过刀工的巧妙运用、摆盘的精致设计,食物不仅令人垂涎,更成为饮食美学的精妙构架。加之食材天然纹理也是饮食美学的一部分。细腻的纹理不仅是植物、动物生命的一部分,同时又给予食物生命,也为饮食增添了层次感。紫阳美食非常讲究形状,刀法运用巧妙,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愚以为不为过。就拿最常见的土豆来说,个头相差不大的“蒸全洋”、衮刀切下的洋芋坨、厚薄一致的块、片,粗细均称的丝、乃至用粉作饼都讲究形状、当然,也注重颜色,为的是养眼。</p> <p class="ql-block">五是“质”:即食材的选择,我们紫阳(包括陕南)食材丰富多彩,在三秦大地与关中陕北比较,正是得天独厚。多彩鲜艳的食材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紫薯、西兰花、红椒等食材,不仅为食物增色添香,更为身体提供了丰富的健康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饮食美学与健康饮食的完美结合,离不开对营养的微妙平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各类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是保证身体获得全面营养的秘密花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中医中一个重要理论就是“食药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就确定了药物和食物的食用原则,并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即最高明的医道、医生是预防疾病,不是有了病才去医治,虽治好了病也就是所谓的良医而已,称不上医界“上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也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见,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药与食不分,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才开始分化。然而,现在已经及今后会更加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最好的药物是日常饮食,厨师是最好的医生,每日饮食搭配如中医处方,这样就可以把过去缺食物、缺健康饮食知识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下一代,下下代引以为戒,万不可重蹈老一辈的覆辙。紫阳饮食已经向这个方向转变,任重道远,同仁们仍需更加努力。</p> <p class="ql-block">六是“器”:即餐具的精选与搭配,这是饮食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适合的碗盘、精致的餐具,为食物提供了最佳的舞台,让我们在用餐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碧如紫阳蒸盆子用盆,现在特制专用,在器具上烤上各种书法字体,一改我们几十年所见,放在席间让人老洞、眼界大开,赏心悦目。这些文字不仅在陶瓷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七是“境”:所指环境,我们的家宴,尤其是逢年过节,和接待远方来客,将美食变成家庭的温馨仪式,更能品味生活的美好。如在烛光的映衬下,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品味美食,共享家庭的温馨与快乐。有时,一个人静静地品味美食,也是一种享受。在独处的时光里,用心感受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让美食成为独自品味生活的陪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懒于在家请客,多选农家乐,但谁不注重周围环境?谁不考虑与饭店老板的关系,注意客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反之,人缘、卫生、环境影响客人心境,不处理好将会实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这七字饮食美学“真经”,我在上世纪80年代编著、90年代初出版的《农民治家之道》一书,关于“吃喝的学问”篇章时就有深刻认知,我们读书会2019年3月下旬读《寻味金州》一书,在阅读分享时曾极简要提到过。今有幸读到胜章先生的大作《紫阳味道》,就有兴趣说了这么多,不足乃至错误之处,请书友们批评指正,同时恳请胜章这位专家级的大手笔不吝赐教!还有很多感悟,留在下一美篇里细谈。</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赵功筹</p><p class="ql-block"> 图/张艳 赵功筹等群里共享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1.9于煌上煌悟禅芸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