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窦大夫祠

老路

<p class="ql-block">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窦犨曾在太原市北边的阳曲县修过水利,造福一方,后人为了纪念他,故修此祠。宋代时,宋神宗加封其为英济侯,故有 “烈石神祠”“英济侯祠”和“窦大夫祠”三种称谓。</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唐时已有祠,宋元丰八年(1085年),祠堂被汾水所淹,后北移至此。现存建筑为蒙古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在宋建原址上重修之,虽明、清两代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葺,但其主要构架及总平面布局仍保留元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献殿也称为“祭亭”,元代,献殿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柱、额用材硕大,整体构筑浑厚气魄。</p> <p class="ql-block">窦犨与孔子同时代,且惺惺相惜。后来,孔子在前来晋国的途中,听说窦大夫被杀回车而去,于是有了“孔子回车”的典故。但据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说,孔子准备来晋国宣传他的主张,当时晋国已向封建社会转化不欢迎孔子。窦大夫发表了个“宣言”,并出城拦车与孔子辩论,终于使孔子回车转去。郭沫若1959年题诗:“孔子回车处车尔却来。古祠为今用,遗像尚崔巍。烈石寒泉洁,危岩峭壁裁。澄清汾水日,一镜峡中开。”</p> <p class="ql-block">献殿有名匠匾额:“泽被苍生”,“灵济汾源”,“仁周三晋”。</p><p class="ql-block">殿前门柱楹联,是清乾隆年间凤台令“沈荣昌”所拟。联语工整令人回味:</p><p class="ql-block">太行峰颠孔圣为谁留辙迹</p><p class="ql-block">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生</p> <p class="ql-block">天花藻井,元代。二层以上为八边形,一、二层为四边形,并于二层各边设神龛,构造玲珑别致。令人赞叹的是它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为八卦天花藻井,极为繁复精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正殿板门彩绘:为元代立粉贴金降龙彩绘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