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弦外之音

怡茵

<p class="ql-block">浅显的例子,只有懂得的人,才会理解其中深刻的含意。“自己”和“影子“的关系,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大凡都须为生存而忙碌、为理想而奋斗、为目标而执着、为到达彼岸而竭尽全力。但是“你看不见你自己”,一是说,所有的经历、付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二是泰戈尔认为“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我理解,芸芸众生,个人只是沧海一粟,所投入的、所贡献的,总有眉目和烙印,但因社会环境、思想局限性、生态系统等原因,所有的一切都归于满意中的不满意,“只是”批评了人的狭隘、自私、偏颇、目光短浅、未能高瞻远瞩。</p> <p class="ql-block">泰戈尔认为在繁杂喧嚣的生活中“当我沒有什么事做时,便让我不做什么事”、“沉入安静深处吧,一如那海水沉默时海边的暮色”;诗人能把控住情绪,掌握了情绪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未来,我们要领会老子所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意义;在现代社会,面对金钱、名利、权势地位等的诱惑,我们都需要“安静”,“致虚极,守静笃”,这样才能“燕处超然”,做好任何一件事;而在周围骚扰的环境中,如诗人一样“拒腐蚀永不沾”,心如止水,心如明镜,心如皓月。</p> <p class="ql-block">这里诗人用拟人法、通过对话,直截了当的批评了文学创作上的弊端。一种是“泛泛而谈”,不注入情感因素,堆砌辞藻,没有语言、文字的特色,读来如同嚼蜡。一种是追求长篇大论,炫耀自己的文采,不推敲语言、文字的含义。一种是抄袭、膜拜别人的语言表达,通篇读来不知所云。故诗人曰:文字觉得惭愧于它的“空虚”、而“工作”尤其觉得“贫乏”;一个“便”字把创作者的知识底蕴深浅如何,揭晓得清清楚楚。这首诗诚恳的告诫我们,要慎重对待任何文学创作。</p> <p class="ql-block">泰戈尔在这首十五字的小诗里,表达了自己对强权政治的憎恶与痛恨。权势者操纵和关注的只是他们的利益,特权阶层根本不顾百姓的生活和痛苦。他们为非作歹,高高在上,百姓敢怒不敢言,痛苦只能压抑着,而权势者觉得百姓没有“报答”权势者,是“忘恩负义”。老子曾在《道德经》里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那时,老子就明智、犀利的警告了当权的统治者。</p> <p class="ql-block">在这首小诗里,泰戈尔义愤填膺的抨击了专制的封建社会,它压制民权、民生、民族,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并且把许多有识之士送上了不归之路。但觉醒的知识分子不甘平庸、堕落;不甘做权力的“轮子”、做权力的、违背良心和违背人民意愿的能事。小诗发出觉醒的“呐喊”,犹如向统治者吹响了冲锋号,一发而不可收。</p> <p class="ql-block">“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泰戈尔的这首小诗是至纯名言,生活、事业、爱情上都是这样。爱情上如一帆风顺,就会给人阳光和力量,在“爱”的雨露滋润下,一切都变得美好、一切都变得温馨、一切都变得灿烂。反之,爱情受挫,精神会变得颓废、沮丧、一蹶不振。</p> <p class="ql-block">“尖锐”与“宽博”形成矛盾的一个两面,诗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要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品德、情操,要高瞻远瞩,认准一个目标就“执着”的大踏步前进,不可半途而废,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但是“却并不活动”,我认为,诗人是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雄心大志来鞭策自己,从而努力实现宽博的人生目标。</p> <p class="ql-block">感情与理智,孰重孰轻?这两者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遗憾和不良影响。诗人用打比方来阐述一个严肃而又广泛的问题。“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处理起来棘手的事,有的纯粹感情用事,必然不妥;有的过于理智,必伤害他人,把自己陷入困境。所以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该最是符合辩证、和谐的方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