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时任贵州省民政厅长的桐梓籍人士黄丕谟1932年草书题字“娄山关”。<br> 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在海龙屯大兴土木,构筑营盘,与明王朝分庭抗礼,又在娄山关“排栅挖坑”,派兵将踞守。<br>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二月,明朝廷派官兵都司王之翰率兵进剿,被杨应龙军击败,血染娄山关。第二年(1594年)春,总兵刘承嗣统兵征剿杨应龙,败于娄山关以南白石口,全军覆没。<br>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春三月,明朝廷以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务,讨征杨应龙,调集24万兵马,分八路进攻播州。其中一路由总兵刘綎统帅,从綦江沿渝黔古驿道南下,连拔滴泪三坡、瓦窑坪、石壶关诸隘后,直抵娄山关。杨应龙派其子杨朝栋在娄山关上建造了13座木关,凭险守关。最终刘綎率部从间道攀藤爬岩,成功偷袭娄山关,夺得天险,为平播之役打下基础。<br>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桐梓县九坝人杨龙喜率农民起义军,攻下桐梓,占据娄山关,直捣遵义。当时著名诗人郑珍写道:“杨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描述义军在娄山关的声势。<br> 长征时红军两克娄山关,“当年红军在娄山关曾两次与盘踞在这里的黔军交战。”据遵义市政协文史委有关专家介绍,让娄山关载入史册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胜地,还是在红军长征之后。<br>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城,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一个团追歼黔军侯之担部。1月9日,红军从关南发动总攻,占领娄山关,随后大部队进驻桐梓、新站、松坎、酒店垭与敌军对峙,组成了遵义的北面防线,从而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br>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打乱了蒋介石在黔北的军事部署。2月25日晨,中央军委命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负责指挥一、三军团及干部团进攻娄山关。<br> 彭德怀接受任务后立即命三军团第十三团主攻娄山关,一军团第一团向关东侧石炭关迂回。经过激战,红军攻下娄山关,歼灭黔军四个团,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br> 2月26日下午,毛泽东策马经过娄山关,想起一月前经过娄山关时哼过的几句新词,于是在马背上续完了《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br> 如今的娄山关,不仅成为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游览观光的旅游胜地。这座黔北第一险关,从历史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道风景。<br>(来源:遵义晚报)<br></h3> <h3>老红军舒同题写“娄山关”</h3> <h3>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写</h3> <h3>毛泽东词作《忆秦娥•娄山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