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周边游-吴敬梓故居纪念

RIVER BRIDGE(老王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全椒太平古城的南侧,就有清朝讽刺文学家吴敬梓的故居和吴敬梓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此就顺道参观游览一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敬梓故居“探花第”、吴敬梓纪念馆、太平古城都是免费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1月8日,我们自驾游,来到安徽滁州市全椒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敬梓故居位于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河湾街,又称“遗园”。该故居系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所建,建于1668年前后十年间,当时吴国对考中进士。故居整个建筑群为三进三出,分为八个展区,包括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和西花园敞轩。主体建筑特色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形式。吴敬梓中年家业败落,家产荡尽,故宅出卖,后流寓南京。探花第于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原址复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椒太平古城就在旁边。具体情况可以看我的另外一个美篇。《南京周边游-太平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是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他因家有“文木山房”,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吴敬梓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该书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因追求功名富贵而酿成的人生悲剧,从而抨击了清代的社会危机。鲁迅对儒林外史评价极高,称其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能“公心讽世”的作品。吴敬梓的一生放荡慷慨,游离于功名利禄之外,其人和其文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敬梓故居又称为“遗园”,俗称“探花第”。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主体建筑和花园景观两部分,东宅西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院落式结构,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采用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等构建形式,结构多为一层(局部两层),用围廊、围墙分隔、相连,住宅主体三区并建,火巷相隔,并建有配套服务用房,包含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展览房、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敬梓纪念馆景区简介吴敬梓纪念馆景区坐落于安徽省全椒县城西北隅的襄河河畔,占地面积约4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700平方米,由吴敬梓纪念馆、故居“探花第和儒林文化园三大板块组成。吴敬梓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而建。故居“探花第”是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考中顺治年间一甲三名探花之后皇帝赐予土地而建成,生活着从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到吴敬梓儿子吴烺五代人。儒林文化园是以儒林文化为精髓,以生态和自然山水园林为基础,融合休闲服务的文化休想园,此处是享誉世界的吴敬梓研究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文化旅游、研学教育、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宅天井</b></p> <p class="ql-block">左右联通的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一个天井小院,最后是吴敬梓老爷住的,中间是长子住的,前面的会客室,东宅是住房,西宅是书房。</b></p> <p class="ql-block">秋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犁和纺纱机</p> <p class="ql-block">风箱</p> <p class="ql-block">犁和水车</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种手摇水车</p> <p class="ql-block">其他农具</p> <p class="ql-block">时炬世范</p> <p class="ql-block">雕花木床</p> <p class="ql-block">官服</p> <p class="ql-block">头顶一方天</p> <p class="ql-block">剑胆琴心</p> <p class="ql-block">道道深门</p> <p class="ql-block">园林景观-结崔亭</p> <p class="ql-block">湖面</p> <p class="ql-block">赐书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南京,也有一处吴敬梓故居,其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列馆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遗址,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诗赋词、幽思怀古,留下许多优美诗句和生动民间传说;北半部分为吴敬梓故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成为研究吴学的又一阵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敬梓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要介绍吴敬梓这个历史文学家的经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河湾街,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属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6年7月1日,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主要陈列有《儒林外史》各种版本、《文木山房集》和“落园石刻”“默岩手稿”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截至2019年末,藏品共计347件/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7年2年,吴敬梓纪念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12月20日,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被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吴敬梓纪念馆里的东侧花园里,也有一个木塔,我们没有上去参观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回到停车场的路旁,也有吴敬梓的塑像,看来,吴敬梓应该是全椒县甚至滁州市的历史人物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于一位仅以一本书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人物,加以挖掘、研究、纪念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将故居和纪念馆合并起来,或者在故居里开设纪念馆,则更加凸显历史人物的立体感、具体感,还可以节省了大量的钱财,减少了日常维护的人力、财力,更好地注重本地民生,而不仅仅注重高雅名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来查了一下,书架上也有一本岳麓书社出版的《儒林外史》,1995年购买的,花费8.8元,本打算看一看,结果发现字太小,看不清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