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4.11.7</b></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地震遗址我们又驱车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位于映秀镇渔子溪村半山坡一块高地上,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设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2012年5月12日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何镜堂院士结合了渔子溪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映秀震中纪念馆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也有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15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目睹了大地晃动后的山河破碎与瓦砾四散。由此,他一次次呼吁保留灾难遗址,把苦难定格在特殊的区域和时空。</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主持设计下,一处处建筑拔地而起。从庄严肃穆的震中纪念馆,到端庄实用的映秀镇中心卫生院。建筑物自身散发的情绪和美感,昭示着这片土地对于灾难的从容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何教授认为崭新的建筑会说话,涅槃后的重生就是最有力的回应;灾难遗址会说话,无声的纪念就是坚强的四川人民最勇敢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部通道的设计风格更有其独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分为序厅、特大地震破坏惨烈展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展区、自立更生科学重建展区和科学应对防震减灾展区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当年震后映秀漩口中学被破坏的照片,现为地震遗址被永久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家破人亡的惨烈场面</p> <p class="ql-block">这次特大地震对汶川人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绝大多数家庭几乎都有亲人被无情夺去生命,父母子女、夫妻亲朋瞬间阴阳相隔……</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地震后中央领导到汶川慰问灾区人民</p> <p class="ql-block">2018年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习近平到汶川映秀考察。</p> <p class="ql-block">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向全世界进行同步报道。</p> <p class="ql-block">空军邱光华机组</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情发生后,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前身部队特级飞行员邱光华,第一时间驾驶直升机飞赴灾区前线参与救援。在一次飞行任务返回途中,直升机遭遇空中湍流,机组5名成员全部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邱光华</p> <p class="ql-block">李月</p> <p class="ql-block">王怀远</p> <p class="ql-block">陈林</p> <p class="ql-block">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道路损毁,数十万群众受困深山,直升机成为受灾群众心中唯一的希望。</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51岁的飞行大队长、特级飞行员邱光华主动承担起了运输伤员和被困群众、空投救援物资的任务。在山区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时断时续的状况下,他和机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直升机一次次在余震中起航、在峡谷中穿行,将生的希望带给灾区人民。</p><p class="ql-block">地震中,邱光华的老家茂县变成了一片废墟,亲人也一度失联,他几十次飞行在家乡的上空,却没选择回家看上一眼。</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31日,这是邱光华在汶川地震后的第64场飞行,他驾驶着“92734”号直升机继续执行受灾群众转运任务。返航途中,直升机因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邱光华与机组5名成员全部光荣牺牲。</p> <p class="ql-block">邱光华机组消失在汶川上空,他们永远留在这片山谷中,也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后面的山坡上是邱光华机组五位烈士的陵园。</p> <p class="ql-block">抗疫抗洪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汶川县纪委书记王继宏</p> <p class="ql-block">他是汶川县原纪委书记,是一位栉风沐雨见初心使命的干部。也是《装在雨衣里的一生岁月》故事主人公。</p> <p class="ql-block">他总是身着雨衣,不断穿行在风雨中,不辞劳苦的解决着百姓面临的种种困惑与困难;他总是身着雨衣,不顾身患肝癌的病体,始终坚持在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第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p> <p class="ql-block">贺国强就王继宏病逝所做的批示。</p> <p class="ql-block">一方有难八方支援。</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双胞胎姐妹花琦琦和佳佳被灾难无情吞噬。在征得琦琦和佳佳的母亲赵德琴同意后,中国艺术家舒勇以这对姐妹的骨灰为材料,创作了纯白色的“生命之花”雕塑。5月9日,“生命之花”被捐赠给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据舒勇介绍,最初的创作计划中,“生命之花”是一组三件不同尺寸的雕塑作品,其中最小的也是最精致的一朵将回到琦琦和佳佳的父母手中,另外两朵则计划分别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永久收藏。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舒勇终于实现最初的愿望,将这件作品捐赠给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花”是舒勇以汶川“5·12”特大地震为背景创作,以艺术的方式铭记汶川特大地震的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舒勇对此解释:“‘生命之花’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保存了在这个特殊时期中逝去的生命,是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是一种共同的怀念。特别是在灾难过后的母亲节,对于失去孩子的母亲是最为难过和痛心的。”</p> <p class="ql-block">“大灾难中,都是把生命用冰冷的数字来呈现,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p><p class="ql-block">艺术家说,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就像一朵生命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绽放。</p><p class="ql-block">在他看来,“生命之花”的绽放正如婴儿的诞生,对于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同胞们,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诗歌墙</p> <p class="ql-block">郑玲《幸存者》</p> <p class="ql-block">韩作荣《伟大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一幅幅记录历史瞬间的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无声述说着那场灾难的惨烈与悲壮,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展厅中,我仿佛穿越到2008的汶川映秀,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