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鼓劲,总结,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笔2)</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辈子做宣传教育工作,写文章、发言(讲话)大都未离此行。当然,其中也包括大量的计划、总结、报告之类。即便后来退休也基本是退而不休,尤其脑子里老想着现实中还有哪些问题,并想着该鼓劲的鼓劲,该总结的总结,该反思的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诸多事却让我有些不爽,故忍不住又想"闲言碎语"几句。比如,XX厂(或某地某县甚至更高级别的单位)为了纪念建厂多少周年,不惜耗费巨额人财物力,大操大办,看似风风光光,实则铺张浪费。问其由,则曰为了宣传,为了鼓劲,为了全厂职工团结一心、凝神聚力往前走,奔向更美好的未来云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果能如此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笔者不由得想起自己当秘书时的一些人和事,其中与此相关联相类似的便是写年终总结(实际也是过去一周年的纪念),那可真是考验人啊!如果过去的一年形势大好,成绩多多,自然信笔写来,洋洋洒洒一下就几千言甚至上万言。大家看了都觉得挺合适,挺正常,挺有劲,自己也觉得很舒心,很畅怀,很对付,顶多有时会感觉还可再深刻一点、更全面一点,这样对来年乃至今后若干年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更具鼓劲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遇到成绩平平、乏善可陈、形势不好、甚至还问题多多时,那可就惨了。此时作为秘书的我就要想方设法去妙笔生花,尽最大可能找出一些闪光点并生发开去,其目的一是能对上交得了差,二是对下能照样鼓劲,三是对外还照样能叫得响、挺牛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我当年虽只是个小秘书,却尚有点"大官德"。妙笔生花可以,无中生有、滿嘴跑火车万万不行。因我深知,这不但有违做人的原则、良知,也未必就能讨得精明且清正领导的欢心,更不可能对下鼓劲,除非底下的人都不看事不想事,你说欢欣鼓舞,他们也跟着山呼万岁还差不多。要不就是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为了眼前的"岁月静好"而装糊涂,就像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种情况下,秘书的日子是否好过就完全取决于主要领导了。我当秘书时曾遇到过(或听说过)各种领导,有些是马马虎虎,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方方面面过得去就行。而有些则很苛求并还诡异,心里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却不明说,甚至连暗示都很少有,完全靠你去悉心揣摸去主动迎合。说实话,对这样的领导我还真有点怕,不光是辛苦所写经常要推倒重来,关键不知他怎么看你怎么想你,也不知未来的小命如何。更重要的是,一旦胡吹乱侃通过了、上报了、也下发了,有些喜欢较真的同事则会说:"志彬同志,上年工作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你可真是一枝妙笔啊!”这话虽不重,却比直接骂我几句还难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幸运的是,我也曾遇到过非常开明开化的领导,要我写总结、报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还一分为二。尤让我佩服的是,即便上年成绩多多,他仍要我把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等,一一摆放出来,并号召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针对问题,献计献策。紧接着他的非常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乃至具体措施就出来了。按照他的思路和方法,那总结、报告还真好写,并越写越有劲、越兴奋。奇怪的是,这样的领导非但我秘书好当,也很受员工们的待见和欢迎,几年功夫,他威信便噌噌地上去了,工作绩效也噌噌地位居前列了,大家的收入也跟着噌噌地提髙了。貌似根本就未给自己评功摆好、抹红贴金,更未号召大家要如何如何听从党委指挥、如何如何紧跟党委步伐,但实际的鼓气增劲效果却出奇的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难得的幸遇,加上自己多年的观察、比较、思考,让我平凭了许多感悟,也洞明了不少世事,尤其看各种领导的眼光又多了几分老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仍以总结、鼓劲说事。除了"无为而治"的特例之外,现在领导的总结、宣传、鼓劲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拼命鼓噪,包括妙笔生花糊弄人甚至睁着眼晴说瞎话,生怕大家看不到自己的伟大功绩及其英明正确,而另一种则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成绩、经验,错误、教训,问题、根由,措施、策略等等,一一如实道来,相信群众的眼晴和思维,也包括放心让大家说话和评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说各种总结(也包括各种纪念活动)都应有利于今后工作做得更好的话,我无疑十分赞成后者。记得过去领导们常说一句很朴实也很深刻的话,即"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也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渐渐没人说了,而慢慢换之以"到处莺歌燕舞,滿眼潺潺流水……",后来竟发展到"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等等。由于长期教育的结果,加上信息不对等,一直以来大家对领导的话(大多由主流媒体转达)都深信不疑。但时间一长,尤其很多事终于"纸包不住火"了以后,人们对主流媒体的宣传鼓劲终于开始打问号、不相信甚至逆向去看去想了。在这种人们思想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领导们的总结、报告如还不改弦易辙,回到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和轨道上来的话,其效果乃至最后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领导也有领导的难处,谁也不想治下的群众松松垮垮,没精打彩,甚至一盘散沙,总希望自己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大手一挥,听者蜂涌,然后群情振奋,勇往直前。其愿望固然可嘉,但做法确实不敢恭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早些年有一位小木匠出身的大领导曾说过,要想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真心实意地跟着你干,你不但要有理论力量,更要有人格力量(大意)。我当时看了他的这个讲话深以为然,并牢牢记住了,估计他也是很有针对性而思考的结果。现在把这话翻出来重温,我觉得恰逢其时,既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一个领导理论说得再好,最后连自己都做不到,人格力量自然有限,理论力量也要大打折扣;而如果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甚至睁着眼睛说瞎话,那就什么力量也没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形成这两种力量,个人的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固然重要,但那是长期学习、观察、实践、思考、积累的结果,基本没什么捷径可走。若要较快地让人听你服你,唯一的"捷径"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或搞什么纪念活动也好,有成绩说成绩,有缺点说缺点,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甚至该认错的要认错,该道歉的要道歉。千万别被所谓的正能量、负能量所迷惑,千万别玩什么"政治智慧“,进而对很多事作出误引、误为和误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尤其要提倡一种反思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反思,就是回过头去深入思考一些过去的事情,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这应该是一个想有作为的人或组织很必要也很正常的思想行为。日常工作总结(包括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自然也应有反思,而不仅仅是罗列成绩、评功摆好。记得有一年我起草新一届职代会行长工作报告就很费了一些功夫,成绩好找,但问题尤其是深层次问题确实难列,经验教训就更不易提炼。我除了自己反复思考外,还几度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又多次与领导请示、汇报、沟通,才得以完成。这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并广纳谏言的东西果然上下一致称好,更重要的是,它为今后的工作,尤其预防各种问题的重演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于是,我也就与领导、与广大员工一起,成就了本单位一段切切实实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似乎很少有人去反思,尤其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上渐惭兴起一股反思热,不仅对文革,而且连文革之前的很多重大问题比如"反右""大跃进"之类都有反思。而反思的结果,非但未出现有些人所担心的乱局,反倒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心舒畅、积极性创造性四处喷发的生动局面。由此可见,反思只要在正确轨道上,并能反思到点子上,照样能有效鼓劲,甚至可能比所谓的正能量"顺思"还有效。其原因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假、大、空"之后,人们更希望听到真话、实话、心里话,更希望看到真招、实招、过硬招,哪怕这种真和实是围绕缺点、错误而展开的也觉得舒坦、踏实并更有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反思,领导们有所担心倒情有可原(如果不是有意规避的话),但作为社会基础的群众如也反对就有点难理解了。是习惯了顺着杆子往上爬,还是容易被人"带节奏"?是真不明白反思的重要性,还是怕影响眼前的"岁月静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可恨的是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明明知道认真总结、深刻反思的极端重要性,明明知道有些事万万不可为,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并且还利用自己的"有利地形"大肆鼓吹,妖言惑众,硬要把一只好端端的船往恶流险涡里带,似乎不达到某种可怕的结局势不罢休似的,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所言,可能有些情绪激动,我也知道自己根本不是什么"菜",甚至连一根"葱"也算不上。但我至少传导了一个信息,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总还是有人想讲讲真话,人微言轻总还有人言,哪怕其言不一定完全正确,也总比万马齐喑或表面上的众口一词强得多。而如果社会还能够容忍、接纳这种真话则更好,说明我们的社会真的是充滿各种自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7月2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