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国清寺

刘建明

<p class="ql-block">如东国清寺遗址的历史意义在于其作为唐宋时期的重要佛教遗址,不仅填补了我国南方地区唐宋寺庙建筑遗产的空白,还为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证据。‌</p><p class="ql-block">如东国清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年至820年),由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修建。该遗址在2017年经过考古发掘,共清理出文化遗迹17处,包括3座唐宋时期国清寺大殿建筑基址、4处附属建筑遗迹、1处灶房、3口水井和1条环寺围沟,出土了大量文物标本‌。这些发现完整呈现了唐宋寺庙的格局和建筑形态,填补了我国南方地区唐宋寺庙建筑遗产的空白,对研究晚唐至宋代中国南方佛教寺庙布局和建筑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城掘港的西南,始建于唐宪宗时,国清寺是江海平原著名佛寺,是最早与日本天台宗交往的寺庙之一。国清寺开山祖师名为行满,是天台山国清寺的第十代祖师,故此寺与之同名,为中国佛教最早宗派天台宗的一脉。</p><p class="ql-block">唐代,掘港是黄海和长江支泓横江交汇处的渔村,名沿海村,设煎盐亭,国清寺地理位置险要,为海防门户。唐初崇尚佛教,太宗曾下旨:“交兵之处,各建寺刹,招延僧侣,法鼓所振,变灾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天台山(今浙江省境内)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奉命在掘港按天台山国清寺结构风格建筑佛寺。</p><p class="ql-block">国清寺,相传天台山国清寺募建者智顗大师曾梦见周身有光的佛,佛曰“寺若成,国即清”,遂改名国清寺。</p> <p class="ql-block">百度</p><p class="ql-block">韦陀塑像有三种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其一、韦陀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这也表示合十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这是十方丛林寺庙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其二、手中的降魔杵是触地而立,降魔杵触地是暗示这个寺院资金、物资雄厚犹如大地,能够承受外来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也是十方丛林;</p><p class="ql-block">其三、韦陀的降魔杵则或扛于肩上,表示此寺为子孙寺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p><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的背景信息</p><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婆罗门教的天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他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奉韦陀尊天菩萨像。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护持修行佛法的众生。相传他在释迦牟尼佛涅盘时,追回被偷的佛牙舍利,保护佛法不受侵犯,因此被称为护法菩萨。</p><p class="ql-block">韦驮的杵的四种姿势及其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拄地姿势‌:表示韦驮菩萨护持佛法,威武有力,能够驱除邪魔外道,保护正法。</p><p class="ql-block">‌抱拳姿势‌:表示韦驮菩萨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同时也象征着保护修行者不受外界干扰。</p><p class="ql-block">‌合掌姿势‌:表示韦驮菩萨欢迎来到寺庙的善男信女,寓意着接纳和欢迎。</p><p class="ql-block">‌捧杵姿势‌:表示韦驮菩萨对佛法的虔诚供养,同时也象征着保护佛法不受侵害。</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全国有两座,一座在浙江天台山,一座在江苏如东国清寺,由天台宗座主行满和尚始建于唐朝元和年间,距今千有余年,唐朝开成会昌年间,日本天台宗高僧园仁大师随遣唐使藤原常嗣一行西渡入唐,历时二十天,九死一生,于唐开成三年七月初三日登上大唐第一站扬州区域的掘港国清寺,挂单瞻礼国清道场,礼拜诸佛。共诵经文,除受到全寺僧众欢迎之外,还受到官府的慰问,赠酒饼,设音声,而后去扬州、长安、五台山等地,大师回国后被日本天皇封为“慈觉大师”,并著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刊行于世,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游记之一。</p><p class="ql-block">由于战乱及文革劫难,该寺被夷为平地,片瓦无存,后经三宝弟子廓清发起重建,于1991年5月经如东县人民政府批准,选原芳泉庙遗址,茅棚始筹,异地重建,本着东寺西园的整体规化分步实施,仗佛光明,仰新诸山长老、十方信众、各界贤达慈悲喜舍,力助财施。蒙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原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真禅大和尚、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原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长老及各名山道场诸山长老生前多次为本寺惠赐墨宝、关心支持,惭愧第子苦辛三十三春秋精心运筹,建有牌坊、山门、照壁墻、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丈室,配殿建有释迦殿、四大名山殿、千佛殿、东岳殿、准堤殿、大圣殿、龙王殿、土地祠、祖堂、客堂、报恩堂、僧寮、斋堂、放生池、九曲桥、假山、园仁纪念堂、念佛讲堂、安养堂等,西园九层宝塔高高矗立,填补了如东历史上有庙无塔的空白。重建后的国清寺较原寺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造型更加雄伟壮观,寺内全堂佛像装塑一新,伟岸庄严,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既代表了国清寺的内在形象,也体现了江浙一带独特的高超塑艺,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诸山长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已初具规模的国清道场,黄海圣境合天意、顺民愿已成为我县的对外窗口和3A旅游景点,人天赞叹,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如东国清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城掘港的西南,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由天台宗第十祖行满法师奉命创建。行满法师是天台山国清寺的第十代祖师,因此如东国清寺与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属于天台宗。</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如东国清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最初由行满法师创建,历经二三十年的建设,成为接待日本遣唐使团的重要场所。然而,寺庙在五代及宋元兵乱中多次被毁,明万历年间又遭毁坏,但屡毁屡建。1960年,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的国清寺建筑群被拆毁,用于建造住宅楼。20世纪九十年代初,如东县和南通市两级政府批准重建国清寺。</p><p class="ql-block">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如东国清寺不仅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还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公元838年,日本第十三批遣唐使在掘港近海遇险弃船登陆,休整了十多天。随使团入唐求法的高僧圆仁在此住寺,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佳话。2017年,南京大学对国清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晚唐至宋代的寺庙建筑遗迹及外围的古河道遗迹,出土了大量文物。</p><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如东国清寺占地面积三十余亩,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与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相同,体现了天台宗的特色。寺庙内还有鼓楼、钟楼、伽蓝殿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个古朴庄严的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供奉的三世佛,释迦牟尼居中,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尊为东方琉璃世界的琉璃光佛。</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最珍贵的当属佛堂供奉的白玉千手观音,这尊缅甸国赠送的玉观音由一整体的缅甸玉石雕刻而成,玉质细腻,高3.8米重四吨。这样造型的玉观音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睡下来的释迦牟尼佛卧佛那种玉佛很多,像国清寺这种千手观音玉佛是唯独少见的,可以说在全国国清寺是第一尊。</p><p class="ql-block">唐朝初年一道捍海围堤把掘港与海滩分开,国清寺便带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应运而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