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据《昌乐县志》《大清一统志》《武冈州志》记载,于子仁,元末明初人,字景安,湖广武冈州人(今湖南武冈),洪武十八年(1385年)考中进士,官放昌乐任县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任昌乐知县,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登州知府,晚年卸任后回到家乡终老。</p> <p class="ql-block"> 昌乐城南有一座方山,山西坡的半山腰间有一座庙。庙内外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紫薇丛生,青藤绕槐。院内有一山泉,终年清澈,步云桥下,水流潺潺,此处景色宜人,堪称“一邑之胜”。大殿内雕梁画栋,正面供奉的是一尊身着官服的金面神像“方山爷”,即明洪武年间昌乐知县于子仁。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六月二十七,自发到这里来祭拜的百姓络绎不绝,六百年来风雨无阻,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作为明初一代清官,于子仁自年少就显露出不凡的才气。</p><p class="ql-block"> 少小家境贫寒的于子仁随做木匠的父亲到州署做工,武冈知州见他聪明好学,就将他留在衙署,陪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有一天,知州带着他到城外劝农,见老农在插秧,便吟道:“稻草缚秧翁抱子”,要于子仁对出下联;恰逢有一妇人提着一竹篮笋子走来,于子仁就应声对出:“竹篮载笋母携儿”。知州十分欣赏,让他持续陪读几年,于子仁很快熟读四书五经,涉猎诸子百家,为他后来考取功名打下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七年(1384年)于子仁参加湖广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到应天府参加会试,考中贡士,后参加由朱元璋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进士,列三甲26名,并授“庶吉士”。这也是明朝武冈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p><p class="ql-block"> 根据《明史》《明一统志》《皇明纪略》等史料的记载,于子仁考中进士之后,先任参军府庶吉士,到参军府短暂学习后,被官放至昌乐担任县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子仁在昌乐任县丞的六年,《青州府志》称其“出政廉能,吏民畏服”。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昌乐县志》记载,老百姓自发推举德高望重的乡绅孙希孟等人赴京“诣阙保其廉能”。“诣阙”是朱元璋畅通民意的一种制度,百姓可以直接赴京向皇帝如实反映地方官员的情况,以供朝廷审视官吏并作出褒贬。朱元璋听孙希孟等人的“诣阙赞其贤能”后大悦,召于子仁到南京,给予“赐金币升知县”奖励。当时的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写了一首《送于子仁还知昌乐县》的诗表示祝贺,“新官旧县得重过,只为频年惠政多”。</p><p class="ql-block"> 《大清一统志》记载,于子仁升任知县后,在昌乐“有惠政”。他带领全县百姓栽桑种棉、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兴办教育、繁荣文化,一个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的昌乐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于子仁在昌乐期间流传着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于子仁升任知县后,因为离家远,惦念母亲,但又不能把母亲接来,只好自己回家探母。但他不是坐轿,也不是骑马,而是拿一根竹杖做马,夜晚回去探母,早晨又回到衙门理政。</p><p class="ql-block"> 二则传说是据《大清一统志》记载,于子仁任职昌乐时有一项政绩为“驱虎患”。于子仁刚到昌乐时,人烟稀少,满目疮痍,周边常有恶虎出没,危害乡里,百姓人心惶惶、苦不堪言。于子仁听闻消息之后,写下了两道文牒,并告诉衙役“进山之后将文牒焚烧就有结果”。手下依言而行,将文牒焚烧之后,老虎果然乖乖现身,并随之来到衙门。随后于子仁对着老虎,“数其罪,杖百下,历声叱出之,虎复循故道去。”从此不再为害地方。</p><p class="ql-block"> 三则传说是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昌乐县城营建之初,西门外常年闹鬼,导致百姓日夜不安。几任县令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百姓只好将西门堵死。后来,于子仁到昌乐任知县。他决定为民除害,打开西门,果然妖雾四起,恶鬼们气势汹汹地朝西门涌来。于子仁手持金鞭,大喝一声,连打数鞭,恶鬼死伤过半,余者逃到方山山洞中躲避。于子仁赶到洞前说:“尔等千年不出,我就万年不动!”随即移来一块巨石压住洞口,自己又坐在上面,坚持不怠,恶鬼们被牢牢的困于洞中,于子仁也就坐化在石头上。……</p> <p class="ql-block"> 但于子仁并没有死,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九年,知县灵璧周荣、宜春沈昌、昌乐于子仁,丞新化叶宗并坐事逮讯,部民为叩阍。太祖喜,立擢四人为知府。”</p><p class="ql-block"> 译成白话文即:于子仁被逮入狱后,有治下昌乐百姓闻讯赶到京师为其伸冤。明太祖明辩是非,为其平反,并擢拔于子仁为登州知府。</p><p class="ql-block"> 于子仁调离昌乐时,百姓依依不舍,据《昌乐县志》,于子仁的名字被列入“名宦祠”。在他去世后,昌乐老百姓感念他,又把在元代以前建成的“龙神祠”,改成纪念他的庙一一“方山庙”,为他塑像,并称之为“方山爷”。四时八节供奉他,并在他的诞辰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和四月初三那天,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p><p class="ql-block"> 于子仁的事迹也被载入《明史》、《明一统志》、《皇明纪略》、《大清一统志》等。</p><p class="ql-block"> 于子仁通晓诸经,为文有奇气,操笔立就,在任昌乐知县时,理政诗作都很接地气,留下著名的昌乐八景诗歌作品:“剧县春晴”“营丘夜雨”“白石花飞”“黄村黍熟”“龙洞云开”“马山雪霁”“孤峰夕照”“方水朝烟” ,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8日于淄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