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母校合师院抒怀

于成芳

<p class="ql-block">  合师院中64(1)班同学入学六十周年聚会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依然处在激动、兴奋之中。2024年11月2号下午,风和日丽,秋色宜人,我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了我的母校合师院,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一位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来到熟悉的合肥师范学院旧址,物是人非,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岁月的痕迹在心中蔓延。</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当回首往昔,那曾经的合肥师范学院,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记忆的长河中散发着温暖而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校园的樱花大道上,激起我心中的波澜,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时此刻,我想起了,1964年9月1号,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启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的转折。直到现在我一直念念不忘、感恩毛泽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福利:我们学费不要钱,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用水用电不要钱,看病不要钱,我还有5块钱的助学金,完全够我洗澡、理发,买信封、信纸、邮票;毕业分配工作,还有派遣费;到单位就有房子住,还有简单的床、桌椅板凳等家具。我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能够上大学,不是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我常常说,生我的是娘,养我的是党,哺育我成长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怀着感恩的心,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们入学的第一篇作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我跨进合师院的时候》,在此后的习作课上,被老师作为比较好的作文进行了点评;我想起了我们入学第一次考试,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概论)、政治经济学、现代文学,考试后,学习委员找我谈话,说我这次考试很好,全班排名第四,要我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我感觉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国庆十五周年,我们飒爽英姿,紧握钢枪,以豪迈的步伐,行进在长江路上;在中文系联欢晚会上,我参演的我班的表演唱“五指山上捉飞贼”的照片,还刊登在《合肥师院》院刊上;在大蜀山登山比赛中,披荆斩棘,争先恐后,奋勇攀登;在小郢村茅屋里,我们和农民兄弟共同学习毛主席著作,谈心得讲体会;“四清”运动,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文化革命”,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我们曾经憧憬过,激情过,疯狂过,迷茫过,一切一切都恍如昨天,又似乎那样遥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老歌,低吟着过往的点滴。</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恩师,大学政治辅导员万国君老师。她虽然已经九十高龄,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班级的多次聚会她都自始至终参加,座谈,参观,就餐,都能看出她身体硬朗,步履矫健,声音洪亮。让我真切感受到她是</span>那样青春靓丽、时尚优雅,睿智豁达,思维敏捷。我这把年纪还有这样的老师经常对我牵挂、关心、呵护、教诲、告诫,是我最大的幸运;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在我做出点成绩的时候,她给我鼓励、鞭策;在我人生低谷黑暗的时候,她给我劝导、抚慰;在我生活上随意马虎的时候,她给我提醒、指点。真的如慈母对孩儿千叮咛、万嘱咐。这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不是她的骨肉,却像她的娃;不是我的母亲,却像我的妈,喊您一声老师,叫您一声妈妈。(老师的教诲见后微信截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同学、爱人、老婆、老太婆。在学生时代,她是合肥一中优秀的学生干部(班长);在工作单位,她几乎年年都是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在家庭,她任劳任怨,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我们志同道合,才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六十年来我们一路走来,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如今她已离我而去,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是我一生的潮湿。今天我独自一人行走在我们曾经无数次共同走过的校园林荫大道上,一股莫名的酸楚、伤感涌上心头,不禁让我黯然神伤,潸然泪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回忆往昔,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那青春似火,激情燃烧的岁月,五彩缤纷,充满梦想的大学校园,历历在目,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尽管母校已经撤并,我们已历经岁月沧桑,生活的变迁,然而,师院不在情犹深,她依然是我最思念而魂牵梦绕的地方。重游母校,我心潮澎湃,思绪飞扬。曾记否,那宁静的校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一进校园,便能看到那古老的校门,虽有些斑驳,却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教学楼学海遨游、图书馆书山攀登、宿舍里激烈辩论、大礼堂放飞理想、操场上生龙活虎、林荫道促膝谈心.....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六十年,六十年风云激荡;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奋斗拼搏;六十年酸甜苦辣。当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而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啊,岁月如歌,往事如烟!</span></p><p class="ql-block"> 合肥师范学院的日子,简单而充实。那时候的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虽然它已变成了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心中,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绽放着绚丽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我们离开母校以后的四次大的聚会:第一次是在1998年,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晚上在东海饭店吃饭,比较随意,不太正规,吃了个饭,第二天重游母校,我通过单位同事,免费游览了明珠广场。第二次是毕业四十周年聚会,2008年在省委党校,正规化了,召开座谈会,并通过投影仪播放了我事前收集整理的同学们老照片,第二天重游母校,游览了天鹅湖和丰乐园,后我主编了聚会纪念册,刻录了聚会光盘。第三次是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在赤阑桥艺术中心。事前,我煞费苦心作词《师院不在情犹深》,制作视频,遗憾的是没有投影仪,无法播放。这次聚会一大特色就是举办书画展,再一次重游母校,游览了巢湖长临河,会后我主编制作了聚会纪念册。第四次聚会,为了凑整数六十周年,把毕业改为入学了。这次聚会的特色亮点,就是万老师给同学们戴红围巾,有投影仪播放聚会主题曲《师院不在情犹深》和献给万老师的歌《师恩重于山,师愛是条河》视频。会后我编辑了美篇《又是一年枫叶红——合师院中64(1)班入学六十周年聚会纪实》。我自我感觉,自我评价,为了班级同学聚会,我积极主动,尽心尽力,用心用情,想方设法,调动关系,煞费苦心,忙前忙后。是不是有点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任由大家去评说吧。</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当路过那熟悉的地方,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怀念当年的合肥师范学院,怀念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它是我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记忆,永远铭刻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合肥师范学院老北门,我们曾在这里照过毕业照。这座老北门,永远有最特殊的意义。门东侧两株古藤,枝叶繁茂,攀援而上。春日绿叶婆娑,昂扬生机;秋冬虬然枯藤,诉尽沧桑。逆境图存,见证了里面主人的更换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号下午,风和日丽,秋色宜人,我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了我的母校合师院,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这是在黄山路中国科大校碑前,请路人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号下午,风和日丽,秋色宜人,我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了我的母校合师院,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这是在中国科大郭沫若铜像前,请学生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号下午,风和日丽,秋色宜人,我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了我的母校合师院,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这是请几位学生拍的视频。</p><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岁的老人,重临曾经的合肥师范学院,岁月的痕迹在心中蔓延。如今站在科大,感受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曾经的青春岁月虽已远去,但那份对母校的怀念从未改变。时光流转,情怀依旧。</p><p class="ql-block">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来到熟悉的合肥师范学院旧址,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再看今日的科大,新的活力与希望让人欣慰。岁月匆匆,却带不走心中的那份热爱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号下午,风和日丽,秋色宜人,我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了我的母校合师院,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这是我用在科大拍摄的照片用抖音合成的视频。</p><p class="ql-block"> 耄耋之年,回到曾经的合肥师范学院,满满的回忆涌上心头。那些青春的日子,那些奋斗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如今,站在科大的校园,感受着新的气息,新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从合肥师范学院到科大,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曾经的校园,承载着青春的记忆;如今的科大,开启着新的篇章。重游故地,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拥抱。</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号下午,风和日丽,秋色宜人,我独自一人又一次来到了我的母校合师院,今天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这是我自己拍的抖音视频。</p><p class="ql-block"> 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曾经的合肥师范学院,每一处角落都藏着回忆。如今来到科大,新的风景,旧的情愫。时光仿佛倒流,那些青春的故事一一浮现。故地重游,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走过合肥师范学院的往昔,踏入科大的现在。重游故地,感受岁月的变迁。曾经的梦想在这里发芽,如今在新的地方继续生长。</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的秋天,离校前夕,我和我的同学、爱人汪玉林佩戴毛主席像章,在校园毛主席雕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68年的秋天,离校前夕,我和我的爱人及我班班长张立文、六班的华体元佩戴毛主席像章,在校园毛主席雕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8年的秋天,离校前夕,我的同学、爱人汪玉林佩戴毛主席像章,在校园毛主席雕像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1981年春天,我们从徽州大山里调回合肥,我们夫妇二人重游母校合师院,当时的科大,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6号,我们夫妇二人再次到科大拍摄校园的灯火照片,作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制作《师院不在情犹深》素材。这是我们在科大图书馆阅览杂志,请同学们帮助拍摄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6号,我们夫妇二人再次到科大拍摄校园灯火照片,作为制作《师院不在情犹深》素材。这是我们在科大餐厅吃饭(说起来笑话,当时我们连买两碗稀饭的钱都没带够,只能买一碗稀饭,两个人合吃。)请同学们帮助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6号,我们夫妇二人再次到科大拍摄校园灯火照片,作为制作《师院不在情犹深》素材。这是我在科大图书馆阅览杂志所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7号,我们夫妇又一次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观赏樱花。这是我们夫妇二人最后一次来到曾经的合师院,竟然没有合影,将成为我终身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7号,我们夫妇又一次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校园,观赏樱花。这是我们夫妇二人最后一次来到曾经的合师院,竟然没有合影,将成为我终身的遗憾。我在当天的微信朋友圈发了几张照片和四句顺口溜:一年一度樱花开,引得众人蜂拥来,当年学子重返校,门楼依在换招牌。</p> <p class="ql-block">合师院中64(1)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1998年5月23号——24号,在合肥东海饭店举行。这是参加聚会师生重返母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合师院中64(1)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2008年10月12号——14号,在安徽省委党校举办。这是参加聚会的师生合影留念。会后制作了《岁月如歌——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64(1)班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册》,并刻录聚会活动光盘。</p> <p class="ql-block">合师院中64(1)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2008年10月12号——14号,在安徽省委党校举办。这是参加聚会师生重返母校,在郭沫若铜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合师院中64(1)班毕业五十周年聚会,2018年10月12号——14号,在合肥赤阑桥艺术中心举行。这是参加聚会师生重返母校,在学校老北门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合师院中64(1)班毕业五十周年聚会,2018年10月12号——14号,在合肥赤阑桥艺术中心举行。这是参加聚会师生重返母校,在郭沫若铜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主编的两本班级聚会《岁月如歌》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6号,《合肥晚报》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我的三位恩师》,讲述了我初中班主任晋宗华老师,高中班主任曾广亮老师,大学政治辅导员万国君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为万老师专门制作的视频:《师恩重于山,师愛是条河》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主编的班级毕业五十周年聚会纪念册《岁月如歌》,万老师个人风采专页。</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合师院中64(1)班入学六十周年聚会,我冒雨请乡友方萍开车去接万老师,在小区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合师院中64(1)班入学六十周年聚会,我冒雨请乡友方萍开车去接万老师,在小区门口拥抱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三张微信截图,可以看出敬爱的万老师对我的鼓励,鞭策。不过,我认为老师过奖了,让我受之有愧。</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张微信截图,可以看出万老师在得知她的学生离世噩耗“异常悲恸”心情,一句“不要忘了我”,“万不可丢掉我”以及对我的安慰,要我“千悲万恸也要挺住”,今天读来还让我泣不成声</p> <p class="ql-block">万老师在我们聚会参观合肥骆岗公园的途中,她就纠正我走路的姿势,要我昂首挺胸,迈开大步向前走,不要弯腰驼背走碎步。最近她还不放心,又专门发了微信提醒我,可见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师对她学生的爱犹如慈母一般</p> <p class="ql-block">  这是班级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我们夫妇和万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班级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我们夫妇和万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班级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我们夫妇及黄自芳和万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班级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我和万老师在母校郭沫若广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班级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我和万老师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广场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翻出整理这些发黄了的老照片 ,不忍看,还要看。物是人非,情何以堪。心在疼,眼流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