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前方鲁艺”

老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鲁艺”,多数人会想到抗战时期我党在延安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而殊不知,当时在山西省武乡县下北漳村,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还创建了一所鲁迅艺术学校,为区别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也因学校位置选址在距离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村不远的下北漳村,位处抗战前线,因而被简称为“前方鲁艺”。2024年10月30日,来到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追寻前方鲁艺文化抗战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秋天,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朱德总司令说,前方军民非常缺少精神食粮,需要大批的文化干部和文艺作品,以加强抗日宣传工作和丰富军民文化生活。于是,在1939年秋,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在位于晋冀豫边区中心地带的晋东南,即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的武乡县东部,创建一所专门培养文艺干部的学校。校址最终选定在下北漳村,学校按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分校的模式设立,由曾在中央苏区创办过高尔基戏剧学校、参与筹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著名艺术教育家、戏剧家李伯钊主持筹建,并担任校长。经过短时紧张筹备,1940年元旦,鲁迅艺术学校筹建就绪正式开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1941年间,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一切力量为抗战服务为宗旨,建立文化抗战统一战线。毛主席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号召文艺工作者到革命斗争中去,到抗日前线去。延安鲁艺部分优秀干部学员以及一大批文化艺术界的名人,来到武乡县的下北漳村,助力鲁迅艺术学校的创办。鲁迅艺术学校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他们以纸笔为武器,以艺术为刀枪,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开辟了文艺新战场,激发了民族爱国热情,凝聚了民族精神力量,有效地揭露敌人,打击敌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下北漳村,游客中心前的一组雕塑惹人眼目。雕塑由吹响号角的八路军战士和具有当地房屋建筑元素的高大标牌组成,标牌红色的一面书写“鲁迅艺术学校旧址”,白色一面书写“八路军文化抗战主战场”,应该寓意着下北漳村是为抗战吹响号角的地方。事实上,不仅鲁迅艺术学校在此成立,而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国总会、中苏文化协会晋东南分会等当时也在这里成立或迁来驻扎,鲁艺实验剧团、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文化工作团、作家战地访问团等抗日救国文化组织和爱国文化宣传团体曾长期在此活动。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罗瑞卿、滕代远、张际春、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足迹。李伯钊、刘白羽、陈铁耕、徐懋庸、陈荒煤、牛弄、卞之琳、任白戈、胡一川、罗工柳、彦涵、安波、高沐鸿、王玉堂、王震之、阮章竞、杨朔、伊琳等众多革命文化人士在此工作。太行山根据地形成了一支拿笔、一支拿枪的两支队伍。《文化哨》《文动》和《鲁艺校刊》等多种重要刊物在此编印出版,《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美编和美术副刊刻画编辑在此完成,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在这里诞生、传播,最终以燎原之势影响了全中国。下北漳堪称“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敌后文化抗战指挥所”,被誉为太行山“红色文化圣地””八路军文化抗战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下北漳村,修葺一新的前方鲁艺旧址房屋错落有致,老槐树广场、鲁艺剧场、木刻工场以及文字、图片等实物史料,见证着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述说着前方鲁艺师生进行文化抗战的峥嵘过往。刚结束不久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九周年木刻版画展部分作品仍然挂在路边的围墙上,漫步村中小路,仿佛回到八十年前那段文化抗战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李伯钊旧居,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史料,展示了鲁迅艺术学校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对校长李伯钊、副校长陈铁耕及其学校创办过程的主要人物进行了介绍,从中可以看到当年的爱国热血文艺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离开舒适环境,不畏艰辛和牺牲,来到抗战前线,以纸笔为武器,以艺术为刀枪,投身到文化抗战的洪流中。参加过万里长征、“三过草地”的校长李伯钊,把苏区和红军艰苦卓绝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新的战争环境中来 ,给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鲁迅有着深厚情谊的木刻家陈铁耕,在学校任教,并担任副校长、校长,让木刻运动在抗战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抗战木刻这一重要艺术形式。戏剧系主任严熹、实验剧团的朱杰民、鲁艺工作人员李思中、李广思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以笔为枪的文艺战士,同样值得我们缅怀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长李伯钊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的夫人,早在1926年就赴苏联中山大学和莫斯科的舞蹈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后曾任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副校长陈铁耕与鲁迅有着深厚情谊, 曾参加鲁迅的木刻讲习会,并在上海从事木刻运动和革命宣传工作。1941年冬,李伯钊回延安后,陈铁耕代理校长职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务处主任牛犇是鲁迅艺术学校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也是学校的美术教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艺校刊》是鲁迅艺术学校创办的校刊,刊名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提写,端庄浑朴。八路军总部彭德怀、杨尚昆等领导特意为创刊号题词。校刊的编委主任为武乡人王玉堂,笔名冈夫,1992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鲁迅艺术学校旧址内,“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主题巡展正在展出。展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设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20多所干部学校的师生和文化名人创作的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为赢得抗战胜利发挥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方鲁艺,从1940年元旦创办开学,到1942年5月停办并入延安鲁艺,期间为抗战前线培养了急需的文化艺术人才,组织进行了大量的文化抗战活动。广大师生创作的文章、舞台剧和木刻作品,唤醒了劳苦大众的抗日激情,凝聚了强大的抗日力量‌。今天,前方鲁艺旧址,作为红色旅游资源,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