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又何妨——读莫言短篇小说《晚熟的人》有感

徐长玉

<p class="ql-block">  近日拜读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创作的首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短篇小说集——</span>《晚熟的人》。</p> <p class="ql-block">  其中,收入该书的同名短篇小说《晚熟的人》,给我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不仅是一个晚熟的人,而且可能还是一个需要继续晚熟下去的人。</p><p class="ql-block"> 该小说以半虚构(小说中作者把根据他早年创作的小说《红高梁》改编的同名电影写为《黄玉米》)、半真实(小说中的“我”是一名作家,名字就叫莫言;小说故事发生地——高密东北乡——莫言的家乡)的写作方法,刻画了一个早熟的人——作者的发小常林,一个常熟的人——知青单雄飞和一个晚熟的人——作者的发小蒋二。</p><p class="ql-block"> 早熟的人早年风光,晚景凄凉;常熟的人一生顺风顺水,但也成不了大事;晚熟的人早年痴傻、默默无闻、不被重视,但到了晚年,则风风火火,名利双收。 </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究竟早熟了好,还是晚熟了好?小说的态度似乎在说还是晚熟了好。小说中,主人公蒋二说,莫言就是“晚熟品种的杰出代表”。但小说试图表明,成熟是相对的,即便蒋二这个晚熟的代表,还需要“继续晚熟”。</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曾无数次地因了自己的太老实、太真诚和不成熟、不圆滑而懊恼过、追悔过,并一直试图予以改变,改变成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和左右逢源的所谓“成熟”的人,但每每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直到自己不得不重新回归本心和本色,做一个处世不圆滑和做人不世故的老实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静。</p><p class="ql-block"> 对照莫言先生《晚熟的人》,我感觉,我不仅是那种典型的晚熟的人,而且是那种还将继续晚熟下去的人。</p><p class="ql-block"> 拜读了莫言先生的《晚熟的人》,我不仅对自己的晚熟不再后悔,而且还坦然接受,甚至庆幸造化弄人,让我成为这样晚熟的人。</p> <p class="ql-block">  作者:徐长玉,陕西省志丹县人,长期在延安工作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3日初发于朋友圈,2024年11月8日修改并发于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