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矾山曾经古称涿鹿,唐朝长庆二年【822年】设矾山县,治今矾山,属新州。元延祐六年【1319年】【闰八月】撤矾山县。明初矾山移民成堡,称矾山堡。清初,矾山为怀来卫管辖,属宣府镇,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怀来卫为怀来县,属宣化府,矾山属怀来县南路名为矾山堡,辖110个村庄。也就是从明清朝代开始人们称矾山为矾山堡,一直流传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矾山堡成堡是明代大移民形成的,以现在南关村二百户小堡城为基础,向北扩展到北关的前河岸边。当时南关的二百户已经形成了一个居住二百多户的城堡,有南北两道大门,人们称大南门,小南门。明代大移民后,沿着南关村二百户的城墙向北拓展,在现在的西门口,原矾山镇镇政府旧院西,大街学校东,以前旧汽车站,现在龙门的地方,分别增修了西门,北门和东门。这样矾山堡就形成了真正的堡城,那时在堡城外边居住的人比较少,现在的矾山旧大街就是那时以后逐渐修筑的。所以从那时起,堡城里面称堡里头,堡城外边称堡外边。到1958年人民公社时代,把除南关二百户以外,旧大街两旁的居民组织成大街生产大队,也就是现在的大街村。包括1954年修建官厅水库的移民,也就是大街村的七,八生产队。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由于矾山最繁华的唯一的一条大街处于这一段,所以堡里头即后来的大街生产大队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从东向西是任家巷,闫家巷,朱家巷,胡家巷,卢家巷,朱家大院,街南岳家巷,闫家大院,成家巷,赵家大院,还有很多在大街作买卖的商铺,粮栈等等。这里的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当时比较显赫的商家店铺都集中在这里。现在依然有很多处四合院,商铺保存的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矾山地区管理区,矾山人民公社,矾山公安派出所,矾山人民法庭,矾山地区卫生院,矾山小学,矾山中学,矾山供销社,矾山供电所,矾山邮局,矾山税务所等等机关单位学校也都集中在这里办公。从明代开始修建的矾山地区比较有名的庙宇戏台,泰山庙,关帝庙,三官庙,三教寺,观音寺等也都在这里。由于是这里是矾山堡的中心地区,到1958年成立矾山人民公社大街生产大队时,这里居住的社员除从官厅水库移民过来定居的七,八生产队的社员以外,真正种地的农民不多。有一部分象赵,朱,成,胡,任等几大家族世代经商的商业大家。有一部分是几代人一直从事铁匠,泥水匠,画匠,据传矾山的崔家楼最早曾经是矾山的一个很有规模的铁匠铺。矾山大街的闫仲绪,袁富荣,袁富贵,边明喜等都是当时矾山一带很有名的铁匠师傅。王大瑞上三代都是画匠。还有矾山世代作烧饼,点心的闫仲英,作这种生意就有五,六家。大街村的李银龙家是一家四代经营驴肉的世家,现在李银龙还在传承这个行业。还有高多瑞的高家鞋铺。据传清朝光绪年间矾山堡的赵家朱家等几家有钱人,曾经组织建立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秧歌队‘增盛班’,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晋剧团,有五十多个人参加,各类角色都有,除在矾山一带演出外,还到张家口地区的许多农村去演出。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不能正常排练和演出才解散。小时候同几个小伙伴在朱家玩耍,见到过刀枪剑戟之类的练武时用的兵器,说明朱家的前几辈人中一定有练武之人。 </p><p class="ql-block"> 矾山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8年以前为四区矾山乡党委,矾山乡人民政府辖区,也就是没有东关,南关,北关,大街之分,是一个集体组织,矾山大街的王敏曾经在1954年6月任矾山乡人民政府乡长。1958年成立矾山人民公社时,矾山堡的人口多,根据实际情况把矾山堡分成四个生产大队,即东关,南关,大街,北关,这就形成了四个行政村,一直延续到现在。大街村实际就是原来南门以北,东门以西,北门以南,西门以东包括西门外的崔家楼,章家园等居民住户。从东到西分为8个生产小队,后1.2两个生产队合并,就成为7个生产队。官厅水库移民居住的那条街称为新村,编为大街第7.8生产队。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矾山堡的堡里头,堡里头也包括南关村的二百户。大街村因为地处矾山堡中心,很多处保存十分完好的明清时的古建筑大部分在这一个区域。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居住在大街的居民在过去的年代曾经为矾山堡的社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组建大街生产大队起,大街大队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大街大队支部委员会,历任支部书记有;王敏,李珠,王玉维【代理】,李玉友,李广,任焕德,魏永祥,任焕德,李珠,闫学洲,王佃明,朱守奎,闫学林。</p><p class="ql-block"> 大街村作为矾山堡中心村落,自从建立党支部以来的60多年,始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提高全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上世纪五十年代组织群众积极参加了官厅水库,古城水库,果园水库的工程建设。六十年代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1000多亩,率先在西梁栽植苹果树1000多亩,并完成了坡梁旱地的治理和输水工程。七十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在东沙河推土垫地1500多亩,成为现在的真正的产粮田。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矾山大街学校在大街大队的领导和支持下从幼儿班到高中班都在这个学校,成为涿鹿县的重点学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矾山大街旧村四周建起了几百处新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同时修建了很多的节水工程,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近几年大街的街道,巷道全部实现了硬化,建立了文化站,文化广场,筹建村级养老院,并进行了自来水和下水道的改造工程,矾山古街道的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p><p class="ql-block"> 在矾山堡的堡里头的大街村,现存保护完好的古建筑有很多处。闫氏老院【闫学林】,南院的门楼专家考察后认为是明代建筑,这个院落现在已经改造成为具有楼阁亭榭小桥流水的旅游景点。矾山的崔家楼【崔润宇,崔润明,崔志荣】,三座院落,是清代建筑,这三个四合院基本保存完好。成家四合院【成佃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现在还有人居住。朱家大院【朱守福】,这个大院曾经是矾山人民公社的办公地方,是一处清代建筑,目前保存维修的完好。在成家巷里,有三处清代的大门楼和砖雕影壁,工艺高超,保存完好。陶家大院【陶业】,这个院中的北房是带走廊式的清代建筑,大门楼砖雕和木雕很有特色。还有很多处,这些古建筑是先人们的智慧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也是矾山大街乡村旅游的基础。还有矾山大街西门外雄峙于小河之上的四檩桥,是明代永乐年修建的砖碹的拱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依然坚固如初。矾山大街村的新村街,是1954年由政府出资为当时的水利移民建的排房,当时是很先进的建筑,现在除有的进行了翻建以外,没有大的变化。原大街学校旧址,是朱家的九连环院,有九个院落组成,九个院落相通,后面有一个后花园,建有当时矾山堡唯一的观景楼。朝街的门面都是中西结合的砖雕艺术品,在1974年拆除后,建新校舍时曾经看到房梁是写有‘大清乾隆三年’的字样。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驻矾山日军的驻地,人称‘外国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后院还有日军留下的碉堡遗迹。</p><p class="ql-block"> 从明代大移民建成矾山堡,住在堡城外边的人称大街一带为堡里头,上大街去称之为‘上堡街’,现在还有人这样称呼。因为有了堡里头,也就有了大街,有了大街大队,大街村这样的行政村。悠悠几百年过去了,矾山堡没有被人们遗忘,大街村又成为堡里头的代名词。也有人称南关二百户旧街为‘堡里头’,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这里在矾山最早的堡城,唐代建矾山县时,县衙门就在二百户堡城里。明代大移民后,才有了完整的矾山堡,堡里头的范围扩大了形成了大范围的堡里头。已经是说不清楚有多少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艰苦奋斗,才给后人留下了矾山堡的堡里头,矾山镇的大街村。薪火相传,代代奋斗,才有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在老祖宗留下的基础上,人们不断开拓创新,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人们留下的一砖一瓦都是给后人们的血汗馈赠,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古老的矾山堡,古老的堡里头大街村,曾经留下了多少古老的故事,一首首古堡新街的老歌依然在一代代人中传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