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感恩吾同植物园<br>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亦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二十多年前当手捧自然到自然科学时,看着课文就那么两三幅图画与三言两语,心里想着课堂的40分钟怎么度过。好在一外向生物专业的朋友的熏染而得知:实验的开展对孩子们激趣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相关于有植物的课文,就利用空堂或周末到远郊的农田里扯上一些植物来充实课堂,那时的城里娃在冰冷的石板石条的校园里不仅连一些常见蔬菜和平常植物都不认识而且难以见着,因此,对一棵草都稀罕得不得了。而课本上没有的课文,学校每周二、四下午各兴趣活动也在全区遥遥领先,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当然也包括一些小植物的养殖,比如:用饮水纸杯种大蒜,发豆苗,栽种蚕豆等等,放在办公室窗户边,既有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办公室的专业特点,也有植物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相关知识的直观体验,下课了,一群群“小麻雀”就跑办公室来帮忙浇水打理,植株受伤了还找来稀泥巴用纸缠好做成“创可贴”,有了什么新变化新发现,《十万个为什么?》就从脑子&嘴里冒出来,那兴致也让老师在教学上多些激情。<br>后来,由于学校基础建设的跟进,从校园一角的花开新世纪到自然生态感的木质长凳与卵石地面,各办公室和教室各种植物的全面养殖与过道的文化墙及墙体上的各小报,以及玻璃厨窗的植物图片,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学生的视野与学科兴趣。这不仅让学生对各种花的认识不拘泥于课本的教条,更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应用,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更加广泛&丰富,当然也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和一些老师甚至是一些领导的成长。这时的自然科学也因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而更加专业化了,这时的学科名正言顺的成了《科学》,吾同植物园也因基础建设应运而生了,这再也不用到郊外农村田里去拔教学所需植物。专业的引领也在变革与发展中在各区、市、县各学校成了校园生机勃勃的一角,伴之而来的也有城市与环境生态化的发展,而不只是稀罕府南河边唯一的净水系统的活水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的浣花溪公园。绘本画、科幻画、科学小论文一篇篇、一本本也随之产生。植物园俨然成了独特而美丽的一角,有一排排的向日葵,金灿灿的;有一株株散发油香的油菜花,还有桔色的不完全花的南瓜、丝瓜、黄瓜&柳树花……这些实实在在的材料的的确确增强了孩子们的体验感,这把课本图片&相关知识更加直观和实际。<br>有了整洁美观的吾同植物园,教学的开展更加活泛。课题的推进更加美好而科学。满园的植物更加自然&香气十足,而不是那暗流涌动的喷香水或人为喷难闻的药味儿而破坏真实的“情景制造”。园内的植物除了满足了课本教学的需要,也有四季保健的中药材~薄荷、蒲公英、散血草、金钱草、鱼腥草、栀子花、藿香、夜交藤……还有中段孩子们喜爱的养蚕活动的佳肴~桑叶提供。孩子们的每周一次的午间小团队的科学拓展活动也由认识一种植物到园内对更多常见植物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三年级课本上的四种。误读下的“将计就计”的阅读活动与不同学科整合的读书活动也与植物园来了个“手牵手”一一在绘声&阅读及古诗朗诵中亮了个“混搭像”,还让学校课题研究《生态瓶的建设》在全区独占鳌头,捧了个一等奖回来,分组实验活动的生物关系的观察也从烧杯中的小鱼儿变成了假山下的锦鲤与水生植物鸢尾花和金鱼藻的变化观察。<br>“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科学发展观的“领舞”也感染了少先队员们,少先队员们的德育活动也融入了进来:松土的松土、种植的种植、浇水的浇水、环保的环保……甚至在语数面前找不到感觉的后进生们在这里找到了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也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一篇篇一本本难于完成的长期观察记录也让孩子们午间的追逛打闹变成了40分钟外的小法布尔活动。孩子们对凤仙花的一生认识也多了那“小抓手”与弹射传播的直观而比课本更为深入。信息的传播也让孩子们对法国梧桐与中国梧桐有了区分,更不用说把风传播的植物特征来了个仰望星空的“展翅高飞”。豆豆颗颗的不同营养不仅仅让孩子们为健康成长有所选择,也让植物的萌发生长从发芽杯走到了“田地”里……吾同植物园这校园一角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br>诚然,植物的养殖不仅仅拘泥于那藏于教学楼后的一方土地。也有挂于园外墙上的吊瓶里,教室与办公室窗台净化和美化的各种绿植,实验材料也从学生来校学习的携带转成了德育活动节假日的礼物从学校带回家,科学课的奖品也从汽球的灌水变成了领一杯小绿植回家作业后眼部疲劳的科学调节。地震后的纸飞机满天飞对环境对课堂的破坏不只是模仿力奇强的孩子天性。而水葫芦浮于水面之由的气囊认识到了鱼缸里《听花开声音》的花的构造的观察……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阳光成就了风景成就了诗情画意。<br>教师节的来临,礼物也是各自领上一株或几株植物养殖,“疫”情肆虐出不了家门来不了学校,也让之前放学后空堂时间在植物园分种的小盆栽在家陪家长与孩子度过闭门不出的视频课学习后的或忙碌或闲遐的时光。<br>幸福育人,育幸福人。这里成就了课本教学,发展了课本的变化(《自然常识》、《自然》、《自然科学》、《科学》、《科学研究》);成就了教师的成长;成就了师资队伍建设;成就了办学理念的品质提升,当然也包括爱的奉献。无论什么样的大师什么样的教育专著,都基于和提升《爱的教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