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彩墨80幅《寻源觅真——蔡昌林文集》彩版

蔡昌林

<p class="ql-block">重编说明: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寻源觅真——蔡昌林文集》里,文物彩墨篇是放在文论篇、唐凌烟阁功臣篇之后,用黑白图下加文字形式,而将80幅图又用50个页面作为彩页版放在目录之前,以适应文物社及文库书的统一规定。</p><p class="ql-block">由于十年期满,按美篇编发需要,特调整到文论篇前边,权当办一次《周秦汉唐梦——蔡昌林画展》的美篇网上展。</p> <h1><b><font color="#ed2308">文</font><font color="#ff8a00">物</font><font color="#39b54a">彩</font><font color="#167efb">墨</font><font color="#333333">篇</font></b></h1> <p class="ql-block">分为:<b>史前猜想、商周印象、秦风濡染、汉魏透视、唐韵追梦</b>五个单元。由于和说明合并,编号与正文一致。</p><p class="ql-block">将文集中本篇的《痴人说梦一一“周秦汉唐梦一一蔡昌林画展”后记》文图,由篇首改放到篇后。</p> <h1><b><font color="#333333">史前猜想</font></b></h1> <p class="ql-block">1、寻源(四尺斗方)——来自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蛙纹,从那双眼睛里,我仿佛看到现代艺术的源头,试图用自己的语言给予再表现,于是就有了这第一张文物系列彩墨画,从此开始了用彩墨寻源觅真的历程。(此画系根据1981年去敦煌途经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的速写,创作于1990年)</p> <p class="ql-block">2.鱼源(四尺斗方)——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水池文物石鱼的联想。</p><p class="ql-block">3.反思(三尺斗方)——甲骨文字组合表现。</p> 4、生命礼赞(四尺斗方)——姜寨出土的彩陶人面纹葫芦瓶纹饰猜想。 5、案板陶塑(四尺竖幅)——史前扶风案板遗址出土母系躯干写生。 6、半坡时代(四尺斗方)——半坡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写意。 7、半坡畅想曲 (四尺斗方)——半坡彩陶人面鱼纹抒情。<div>8、明天的太阳(四尺三裁)——半坡史前文化符号写意。<br>  将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符号和铜器铭中人形等图像组合,表现作者对生命、基因密码的思考。</div> <p class="ql-block">9、崇拜(四尺斗方)——彩陶残片上的人面纹寻源 。</p><p class="ql-block">10、黄土地的诗(四尺斗方)——彩陶纹样写意。</p> <h1><b><font color="#333333">商周印象</font></b><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r> </h1> <h3><b>感悟青铜系列</b></h3> <p class="ql-block">1、鼎盛 (1.2X2m)镜片——最大的西周铜鼎出土于1979年。</p><p class="ql-block">《西周巨鼎出土暨改革开放二十周年铭》</p><p class="ql-block"> 饕餮纹鼎,一九七九年出土于陕西淳化,为西周铜器体量之最。商周以降,鼎为佑社稷昌国运之重器,汉武帝时视周鼎出土为国运盛昌之兆,曾改年号以志。联合国五十周年,我国政府尚以世纪宝鼎贺赠,以昭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祈福。又识饕餮纹鼎出土之时适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始,鼎出盛世天时人合,吉哉幸哉,此乃趣话也。</p> <p class="ql-block">2、毛氏三千年祭 (四尺立幅)挂轴</p><p class="ql-block">——毛公鼎与毛氏族谱研究。</p><h5> 给古文物以新话题,将中国出土铜器铭文字数之最的毛公鼎与韶山毛氏族谱对照研读,提出将毛泽东现象放到中国三千年历史文化长河去解读的理性思考。</h5><p class="ql-block">《毛氏三千年祭》</p><p class="ql-block"> 毛公鼎,周宣王时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历尽沧桑,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腹内有大篆铭文497字,为我国出土西周铜器铭文字数之最,被晚清金石学家誉为四大国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铭文内容主要记载周王对毛公厝(下为音,读an)的册命辞,首先是周王追述文王、武王创业的功绩,接着讲到当时王朝遇到的祸乱(即厉王晚年国人起义、厉王奔彘以来的史实),然后是对毛公的策命辞,最后祥记国王对毛公厝的各种赏赐以及毛公作器经过。据考证,作器者毛公厝乃宣王叔父,职官卿士。</p><p class="ql-block"> 又据清乾隆二年修书的韶山《毛氏族谱》记载:“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郑之后,世为国卿,因国为氏。”考毛伯郑封邑在今岐山扶风交界处之周原,与毛公鼎出土之地相吻,故有毛泽东是陕西人之新说。至于毛泽东二十世祖毛太华是否为《左传.卷十,昭公二十六年》记:“王子朝及召之旅,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中所指的毛伯后裔,尚待考证。但鼎由炊具变为一种带有神圣色彩的祭祀用宗庙重器,却是始于商周的。 </p><p class="ql-block"> 笔者作毛公鼎图并题为“毛氏三千年祭”,主要是表达毛泽东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的出现,离不开中国文化之沃土这样一种理性思考,是希望将毛泽东现象放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理解、研究和纪念。</p><h5><i><u> 此文图始发于《当代陕西》1994年1期封2</u></i></h5><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u>此画复制本分别被台湾宋楚瑜先生、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收藏。</u></i></p> 3、回声 (四尺斗方)——画青铜器造型时想到了民间艺术虎头。<div>4、礼魂<br>——文物图形与屈原诗意。<br>  屈原礼魂诗曰:“<i>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i>”。<br> 我总觉得,这首送神曲,实际上是对战争的一种反思,是对无辜死难的生灵的祭奠。<br><br><br></div> 5、 鄉戚情思 (四尺三裁)<br>——商周兵器上的战争与和平。 <br>  这个陕北出土的青铜兵器“戚”,从该器物的大小看,它决不是实际打仗用的,应该是仪仗队用的礼器,而它上面的纹饰和文字清楚的表达了周人对和平的期盼。你看这个宴飨、故乡通用的乡字原型,是两个人围在一个鼎旁,主人从中捞出一个羊腿请客人享用,而客人手还没有伸出,鼻子就先凑了上去,一幅恭敬不如从命的模样,飨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下面龙的图案则表明了戚的属性,作为仪仗队的礼仪兵器,其图案蕴含的打胜仗、回故乡、美味佳肴、故道热肠意义就十分明显。多年前,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的端详着这耐人寻味的图案,亲手将这件器物摆入陕博基本陈列的展柜之中时,我感慨,<b>它就是中国商周时期的《哥尔尼卡》</b>,是一个讴歌和平的交响乐!这些年,每逢陪客人参观,我都要向朋友们大谈特谈这个观点,并且,将这个符号一次次地用到我的创作中去。就象毕加索钟爱和平鸽那样。(感觉有点狂,是中国古代文物给壮的胆!) <p class="ql-block">6、丰尊写意 (四尺斗方)——对西周铜器造型、纹饰、铬文、色彩之美和“聚宝”内涵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丰尊出土周原,属微氏家族器,腹内有铭文,记在画上。</p><p class="ql-block">7、伯庸父盉图(四尺斗方)——壮美阳刚的西周调酒器。</p><p class="ql-block"> 表达的是作者从长安张家坡出土的西周铜器盉(音he,禾,调酒用)上所感受到的壮美阳刚。因而用挥洒的笔调给予表现。器主人又和屈原父亲“伯庸”同名。</p> 8、青铜图腾柱(四尺三裁)——对青铜文化的一种仰视。变换一个视点去看古代文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感悟。 <p class="ql-block">9、少昊之尊 (四尺斗方)——青铜器造型中的太阳神。</p><p class="ql-block"> 宝鸡出土的青铜酒器三足鸟形尊,此鸟又名太阳鸟,是少昊文化的典型器物。故以冷暖对比表现其太阳崇拜的属性。</p> 10、墙盘铭(四尺斗方)——对西周微氏家族青铜重器国宝史墙盘上285个文字及纹饰的组合摹绘。<div>11、奴隶时代(四尺斗方)——对一种青铜造型的感悟,龙图腾的黄帝族战胜牛图腾的蚩尤族后,战俘自然沦为奴隶。</div> 12、西周巫师(四尺斗方)——宝鸡出土青铜器件造型的联想。<br><br> <p class="ql-block">13、巴人印象(四尺斗方)——青铜器件上的巴蜀纹写意。</p><p class="ql-block"><i><b style="">天帝的使者</b></i></p><p class="ql-block"> 《左传》有:“<i>国之大事,在祀与戌</i>“句,可见祭祀在周人生活中的份量,而主持祭祀的巫师则担负着人间与天地勾通的使命。在周原和宝鸡鱼(弓鱼)国墓、还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类似造型。周人认为这些巫师是天帝派来的使者,记得多年前何炳棣教授讲座时谈到,有一种观点认为,<b>周人是宇宙人派到地球上的实验物,</b>要不然他们怎么会创造如此辉煌的文明和礼仪呢?</p><p class="ql-block"> 14、玉鱼(四尺斗方)——西周玉器造型组合写意。将商周玉器上的鱼纹重组构成,用翠色调(玉中的极品),表达的是商周人尚玉(玉德)崇鱼的文化心理。</p> <b>解读金文系列 </b> <p class="ql-block">15、天鼋 (三尺斗方)——周人心目中的黄帝族图腾。</p><p class="ql-block">16、寻源之旅(四尺斗方)——西周金文“旅”字写意。</p> <p class="ql-block">17、华夏之子(四尺三裁) ——金文“子”字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西周金文“子”的字型,象一个长了翅膀的天使,又好象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个黄帝的儿子,将人类的文明进程从渔猎带进了农耕,面对这个“子”字,我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18、释旗(三尺斗方)——金文“旗”字写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家和万事兴(四尺斗方)——-对金文“和”之原形的戏说。</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色彩表现中国人对小康的企盼,从中渗透出中国文化的和合之美。是一种将大俗和大雅结合的尝试。</p><h5>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便是源中之泉,当你拂去数千年一切说教、理念的蒙尘之后,发现原来答案竟是那样简单:“小屋里面一张床,男欢女爱上面躺,中间有个小儿郎,屋外有田禾苗壮”。这便是和的全部含义!家和万事兴,已为世人之共识。余近年研读金文每遇困惑便试图将其当成画读则屡得要领。故涂鸦之。</span></h5><p class="ql-block">(此画复制本于2007年被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时任院长罗森夫人购买收藏)</p> <p class="ql-block">20、兔年说既(四尺斗方)——试解金文之“既”。</p><p class="ql-block">  “既”字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频频出现,多与生霸连用,如周原出土微氏家族器“丰尊”铭文“唯六日既生霸”;“嬹盨”铭文“唯四年二月既生霸”;岐山董家村出土的西周厉王时器“此簋”铭文“唯十又七年又二月既生霸乙卯”等等。阅读金文时,对这个“既生霸”做了一番考证,知道它是“古代以月的圆、缺、晦、明记日历的一种名称。霸,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称之为“既生霸”,指从上弦至望的一段时间。尽管学术界对这个说法的解读不一,争论不休,但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中有言:“余览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 似乎是较正统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这些记录提供了研究纪年的最直接的证据。我非考古学家,更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我看到这个“既”字时,产生了一系列联想,那是在一次去天水的西行列车上,夜色中从窗口看到特别大的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在山峦中随着火车跑动,才明白周人铸鼎为什么多选在月之上弦,推测这是取其进取上升之意,在这里生活的秦人之所以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他们从这上升的圆月中悟出了强大的真谛,想那铸鼎的工匠在造型和铭文时的虔诚,再看这个金文“既”字时,突然发现组成它字形的两个偏旁结构,竟然就如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蟾蜍和玉兔!就是人们观察月亮时看到其中阴影形成的图形。那么,这个“既”,就应该还有一个代表月的名词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这个蟾蜍和玉兔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阴柔、和谐并充满诗意的美!</p><p class="ql-block">  这个蟾蜍和玉兔就是“人精”的化身,月亮虽然不发光,但却将那耀眼的光借来变成温柔、平静并且能产生梦的光。炎帝族、蚩尤族还有楚人的后裔之所以崇拜月亮文化,不就是以这种平静的从容去面对过去、现在与将来吗?这不就是月亮文化的实质内涵吗?!</p> <p class="ql-block">21、醇谢神朋(扇面)——为答谢朋友作扇面小品,取周原出土微氏家族青铜器興簋铭文之“醇”字原形,其铭有“醇祀大神”句,此字形似一盛了酒壶、牺牲羔羊和舀酒器“斗”的盘子。酒肉都有,味自然醇,浓浓情意,全在盘中。表达的是周人对神的感激之情。丙戌仲春余之画展,系三十年积一梦,竟似有神助,众多朋友来帮,使之圆满功成。余不是达官显贵,亦非大款,朋友皆为友情,全系上帝所遣的各路神仙。今画周醴之醇,是幅秀才人情,谢你即是敬神,尚飨!斯朋!</p> 22、兵人(四尺斗方)——写意金文之“兵”<br> <b>辨析纹饰系列 </b> <p class="ql-block">23、凤鸣岐山(四尺斗方)——西周铜器图案凤鸟纹写意。</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对这个纹饰如此偏爱,因为我的故乡,就是这个神话发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4、凤鸟印象(四尺斗方)——西周铜器图案凤鸟纹写意。</p><p class="ql-block">《史记·周本纪》中有“凤鸟救弃”的故事。作者给凤鸟图案赋以的激情色彩,以反映周人对那个救其祖先的神鸟的敬畏和“凤鸣岐山”这个周人兴盛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25、东周虎 (四尺斗方)——源于东周铜器臂甲上的线刻画。</p><p class="ql-block"> 从一块臂甲残片上的线刻动物的纹饰风格,感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信息及自由奔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26、周原寻梦(四尺斗方)——西周文字与图形组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车马出行图(四尺斗方)——对铜器纹饰的另一种解读。</p> 28、狩猎图(四尺斗方)——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div>29、大河寻源(四尺三裁)——“子渔”纹青铜器铭联想。</div> <p class="ql-block">30、狩猎图 (8尺竖幅)——铜器上的狩猎场面,反映了农耕文明之前漁猎时代人与动物的关系。</p><p class="ql-block">31、凤鸣扶桑佑中华(四尺竖幅)——扶桑树是传说中太阳鸟居住的地方, 凤鸟又是由太阳鸟演化而来,当它出现在商周的铜器上时,就有了“中国”的字样。</p><p class="ql-block">32、玉人(四尺斗方)——玉器上的巫师图案再表现。</p> <h1><b>秦风濡染</b></h1> 1.、祝福 (四尺斗方)——陕西民间装饰虎头写意。 2、吴牛(四尺斗方)——对一个成语的联想。<div>3、吉羊(三尺斗方)——十二生肖贺岁系列画之一。</div> 4、虎头 (三尺斗方)——陕西民间装饰虎头写生。<div>5、虎符(四尺斗方)——秦始皇调兵信物《杜虎符》写意。</div> 6、岩画写意(四尺斗方)——内蒙阴山岩画印象。<div>7、秦公狩猎图(四尺对开)——用战国青铜纹饰表现秦石鼓诗中描写的狩猎场面。</div> 8、狗咬赵盾(四尺三裁)——文物图形中的战国故事。<div>9、母亲的艺术(四尺斗方)——陕西刺绣图形写生。</div><div> 习俗的布条缠小了母亲的双脚,岁月的磨练却聪慧了她的手脑,几块碎布、一包针线、巧加剪裁,一个裹肚就遮住了我的裸体,于是所有的幸运和善良,便刺绣在我的身上。</div><div><br></div> <h1><b>汉魏透视</b></h1> 1、 青龙 (四尺斗方)——中国古代东方方位吉祥保护神。<br>2、 白虎 (四尺斗方)——中国古代西方方位吉祥保护神。 <p class="ql-block">3、 朱雀 (四尺斗方)——中国古代南方方位吉祥保护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画被英国某大学教授(同学靳保平的老师购买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4、 玄武 (四尺斗方)——中国古代北方方位吉祥保护神。</p> 5、蚩尤造五兵 (四尺斗方)——关于蚩尤的追思。<div>  画中文字如下:<br>一、 世本·作篇云:“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首人语、铜头铁额、耳鬓有角,与轩辕氏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考蚩尤系原始社会末期苗蛮集团氏族首领,当属红土文化,活跃在西南云贵一带,后为炎黄集团战败。有资料表明,当时蚩尤族的兵器优于炎黄集团,他不仅发明了进攻性武器如矛剑戟弩等,也发明了防御性兵器头盔盾牌,因此被称为“兵器之祖”。<br>  二、 对蚩尤我一直没有好感,因为他好战,总爱挑起事端。突然有一天,我感到这也可能是个冤案!因为在胜利者口中(笔下),历史往往可能会被改变,所有的过失、恶名只能由失败者承担。你看他也曾吒咤风云,气盖河山。看到他,我想到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想到被迫哼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的曹植,想到别姬的霸王,想到了……,我想,要不是蚩尤发明了那么多兵器,人类怎能汰劣存优(此观点不一定正确),要不是古代兵器的发明和发展,那能有现代的人造卫星、洲际导弹。也许,他就是上古时代的爱因斯坦!<br>  三、 置身于博物馆里,面对着伟大的传统,我不能不思考,常常既为我的祖先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而感到骄傲的同时,又深深为其某些丑陋而感悲哀!排遣的方式,就是将这并不完善的闪念,凝聚在笔端,以彩墨倾泻在宣纸之上!</div> 6、汉兵弥火(三尺斗方)——在汉陶井纹饰上发现消防兵的起源。 7 、汉马图(四尺斗方)——安得伯乐出。<div>8、汉并天下(四尺斗方)——汉铜矛写意。</div> <h5>9、奔腾图(三尺斗方)——用唐三彩写汉画马。(此图已成为我画展、网站首页及抖音的LOGO。)</h5>10、创世纪(四尺斗方)——汉画砖中伏羲女娲神, 就是中国的亚当与夏娃。 11、龙马精神(四尺镜片)——汉铜镜纹饰写意。(左) 11、龙马精神(四尺镜片)——汉铜镜纹饰写意。(右)<div>(此画被美国TOMMY MINE KATHY ROSE 夫妇于2006年购买收藏)</div> <p class="ql-block">12、汉砖印象(四尺斗方)——汉画像砖上的大鸟纹。从中感受那种拙朴、大气、厚重的秦汉之风。</p><p class="ql-block">13、人精 (四尺斗方)——对汉蟾蜍兔纹瓦当的联想。</p><p class="ql-block"> 汉代瓦当玉兔和蟾蜍表现的是月象和月令,而此画取名人精,是暗喻嫦娥耐不住人间清贫,偷吃仙药升天成精。</p> 14、鱼戏鹰(三尺斗方)—— 一幅耐人寻味的汉画纹饰。<div>15、鄂尔多斯风暴(三尺斗方)——汉匈奴文物金怪兽写意。</div> <p class="ql-block">16、鱼戏莲(四尺斗方)——汉乐府江南诗意的文物图形表达。</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西方文化对性描写的直白,含蓄的美是中国文化中其最大特点,汉乐府诗“江南”就是以隐喻的手法表现男欢女爱的。笔者用文物中的图像组合这个诗意。</p> 17、虎伏羲与龙女娲(四尺镜片)——汉镜纹饰的色彩表现。汉铜镜纹饰中的虎伏羲与龙女娲系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神,有如西方的亚当夏娃。自然要用激情奔放的色彩来表现。 <p class="ql-block">18、我本天马(四尺斗方) ——汉马精神抒情。</p><p class="ql-block"> 吸收汉代艺术最传神,简洁大气的美学风格,将中国神话中承载光明(太阳鸟)的神马,与汉血宝马造型特点与内涵结合,试图反映一种知识分子顽强的精神诉求和抗争。</p><p class="ql-block">19、门吏与守侯(四尺斗方)——汉画人物写意。守住我们精神的侯。</p> <h1><b>唐韵追梦</b></h1> <p class="ql-block">1、人面桃花 (四尺斗方)——唐粉彩俑仕女头像写意。</p><p class="ql-block">2、梦回大唐(四尺斗方)——唐粉彩俑写意。画唐仕女俑时感觉她成了观音,这不是梦镜中才有的感觉吗? </p> 3、贵妃醉酒(四尺斗方)——看新出土唐仕女俑有感。<br>4、唐仕女印象(四尺斗方)——观看仕女俑彩墨笔记。 5、大势至菩萨(四尺立幅)——敦煌196窟唐代壁画临摹。<br><br> 6、执扇宫女图(100x120) ——唐李贤墓壁画临摹。<br><br> <div>7、观鸟宫女(四尺三裁) ——唐李贤墓壁画摹本。</div>8、打马球图(三尺斗方)——唐李贤墓壁画临摹。 9、翔鹤(四尺三裁)——唐李重俊墓壁画摹本。<div>10、宫女(四尺三裁)——临摹唐壁画时的变异。</div> <h1>痴人说梦</h1><p class="ql-block">《周秦汉唐梦一一蔡昌林画展》后记</p> <h1><br></h1><p class="ql-block"> 我爱做梦,是因为小时候多病,发烧时,睡梦中常常出现越变越大的混沌,恐怖到从梦中惊醒。那阵我父亲虽是中医,但我却很少近水楼台。倒是母亲总要剪上一串手拉手的七个小纸人压我枕下,再用几根筷子蘸上放在炕边碗里的清水,来回向我身上洒,嘴里还念念有词。然后-边把手中的筷子立在碗中,一边问着是哪一个先人的鬼魂。如筷子立住,便一把打出,并厉声责怪,将小人焚烧在水中,将水端到屋外泼掉,再喊着我的名字回来。这样一来,症状果然就会减轻。</p><p class="ql-block"> 后来读唐诗,杜甫诗中有“剪纸招我魂”句。大概就是指这个民俗,而青海出土的史前彩陶盆上手拉手的舞蹈人图案,和我母亲的剪纸竟如此相似,使我有理由相信,这大概也是周礼的一部分。实际上是演绎了一个“招魂”的全过程。</p> <h5>(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h5><h5>(母亲为我招魂的剪纸手拉手小人。)</h5> <p class="ql-block">  刚上学就赶上学雷锋,老梦想当英雄,当了大队委,管校图书馆,意外发现钥匙可开工会供教师借阅的书柜,就偷看了许多长篇小说,知道了白洋淀、吕梁山、夹皮沟和延河畔。还有牛氓和保尔·柯察金。理想的火焰越烧越旺。</p><p class="ql-block"> 文革刚开始时,村上来了军宣队,一位空军政委谆谆告诫我,好好听毛主席的话,长大当贫宣队,去台湾解放水深火热的同胞,去世界解放三分之二的受苦大众。于是我又梦到阿里山、梦见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才12岁,看到老三届的哥哥姐姐们神气地周游全国,便与伙伴蔡志敏扒货车从蔡家坡到三桥,沿铁路步行经北门、钟楼到兴庆公园,再去大雁塔。第一次来西安的印象,到现在留下最深刻的只是城墙、钟楼、大雁塔以及雁塔路两旁那高高的长满荆棘的墙。对于成为这座古城里居民,只是个梦。 </p><p class="ql-block"> 走上绘画道路,最初是受兄长蔡科昌影响,他画毛主席巨幅油画,我就在一边看,也学着用方格放大画英雄人物,后来又去附近工厂美术组跟李金和学素描。其目的是为学校办墙报,没有做画家的梦。</p><p class="ql-block"> </p> (1984年在刘文西老师家的合影,陈光健老师摄影)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由于李习勤老师的慧眼,一份艺术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使刚要高中毕业的我来到西安。在小寨住了不到一学期,学校就搬回原址长安县东南的兴国寺,虽然随着美院一大批著名教授、讲师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使我能够在当时政治气候的干扰下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但对西安的了解,还只是有限的几处文物古迹。 </p><p class="ql-block"> 毕业时,带着那个时代青年特有的幼稚和激情,丢弃了做城里人的梦,自愿到了商洛山,分在最穷的柞水县,只有在每年出差回家和参加省上美展时才有机会来到西安。学会了吃苦,看到最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和和最下层人民的纯朴,就是那三年的最大收获。</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一点,当1978年重新回到美院上学,并在四年后工作、成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西安人之后,才体会到作为西安市民的不易。也就是在这时,面对着这积淀了几千年文化传统的都市里每一处古迹,每一件文物,都产生了一种探求究竟的欲望。住到西安后,也曾去青岛写生,去敦煌探幽,去北京觅故,去江南寻芳。但回过头来,觉得最古老、最伟大、最悠久的艺术传统还是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p> (2006年4月28日-5月10日,在陕历博展出的主标。) <p class="ql-block">  上学时最崇拜的莫过于现代艺术,最敬仰的莫过于毕加索、梵高和米勒。然而快毕业时却发现我那没有读过几天书,却又熟知历史典故的母亲用她那灵巧双手制作的民间工艺品,竟同马蒂斯的剪纸、毕加索的造型、米罗的色彩有着惊人的相似。而这些又与我从小挖过野菜流过汗水生我养我的故乡周原有着某种联系。</p><p class="ql-block"> 当我和那些地下出土的甲骨、金文、画像砖相互映照超越时空地进行着对话时,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当我终于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名陈列设计师,亲手将从数十万计的馆藏文物珍品中选择出来的几千件精品陈列在这座艺术殿堂的展柜时,我才真正感到作为西安人的骄傲,才真正有了西安就是我的家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当我漫步在展室时,那原始彩陶的热烈奔放,商周青铜的凝厉神秘,秦砖汉瓦的凝重浪漫、还有那陶俑、壁画透射出来的唐华风尚,无不在撞击着我的心扉。我恍若梦中,常常感受到一种创作的冲动,觉得有责任将我对它们的感受,通过我的画表现出来。惟愿我的画和我的陈列设计一样,成为沟通博物馆文物与观众的一座桥梁。十多年了,这个梦越来越圆,竟积了一百多幅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2006年西安画展开幕式) <p class="ql-block">说起办个展,1992年文化艺术报发了我的一版作品和同学延鸿飞的文章后,就有朋友劝。但在我看简直是天方夜谭。几年后到日本访问,到台湾参展,越来越感到梦的偏颇,看到梦与现实的反差。记得在台湾时朋友们在车载电视中放了一部台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影片,其中也有教育少年儿童要听总统的话,长大后光复大陆,解救水深火热的大陆同胞的对白。让两岸朋友忍俊不禁。看看人家的收入,再看看我们的工资,对办个人画展,仍然也停留在梦中。尽管刘文西老师已给我写了画展和画集的贺词。第二次去台湾,朋友本想通过卖些画,为我筹个展,但开幕第二天,就遇上了九·二一大地震。我们命大,躲过灾难,但血浓于水,同胞情深。笔会改成义卖,我们13人20多天100多万画款全部赈灾。只因为我们代表着大陆同胞,我们的形象代表着大陆画家。那年虽然贾平凹先生也给我写了画展前言,但个展再次停留在梦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陕历博展出场景之一) <p class="ql-block">到了新世纪,我馆为画家张鸿修等老师免场租费办个展的事实,再一次燃起了我梦想的火焰。前年准备启动时,却又因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回廊要绘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图的策划和创作,使我又一次将展览计划推迟。但这一次我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这个策划、创作过程,使我对这个梦幻般的王朝实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对接。将我面对传统的梦圆到了周秦汉唐。</p> <h5>(2006年9月21日-10月20日在《东莞展览馆》展出场景)</h5> <p class="ql-block">  这次展出的作品就是我研读文物的一种赏试,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竟成系列,将其命名为周秦汉唐梦,是因为在陕西文物古迹中,渗透着一种充满上升、积极、进取的蓬蓬勃勃的文化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海内外华人魂牵梦萦的一个文化情结,我为之深深感动。</p> (2007年在北方民族大学美术馆的展出开幕式上) <p class="ql-block">  在我两次美院学习生涯中,在我从事博物馆工作中,我不属于聪明层,常常是愚不可及。但我背过老三篇,读过资本论,相信愚公移山的故事,记住了但丁的话,天天挖山不止。真还感动了上帝,要不,所到之处,似有神助。</p> (2008年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展出开幕式上为刘宽忍、李炳武、李广瑞、赵荣、刘德林等先生讲解作品)。 (2009年在成都川音美院举办个展时给马一平院长、 周靖明副院长和刘兴华教授讲解作品。) <p class="ql-block">杨晓阳院长老同学立马题词,孙达人、李广瑞、肖云儒、刘文西、贾平凹、石兴邦、韩伟、王崇人、孙建喜、方英文、孙宜生、程征、苗重安、赵振川、肖焕、吴三大、薛铸、张化州、柏雨果、范炳南、罗西章、胡智生、王蒙等老师热情鼓励并祝贺,陈绍华、张立柱、陈云岗、傅强、郭线庐、侯文忠、王家民、王安泉、庞永红、张佳维、马骅、张小琴、成文正、张宇联、张宏斌、李耀华、李西岐、王志平同学鼎力相帮,刘宽忍副厅长、刘云辉副局长、冯庚武书记、李炳武、成建正、李杰民馆长,马振智、王彬、程旭副馆长、安远远处长、李从朴主任、赵锋部长、权大龙主任、王建玲、周文远、杨振友、等同事;</p> <h5>(在陕历博展厅与恩师李习勤夫妇、樊文江、杨见喜老师合影。)</h5> <p class="ql-block">好朋友秦宗维、王勇、李建森、刘兵、刘蔚中、田志军、张俊峰、杨黎旭、牟柏苍、李志杰、冯积岐、王宝亮、耿强、焦海民、李逸文、刘君、徐作为、王泽林、梁有平、任之恭、张莉、刘静伟及海外朋友赵善灿、姚柏青、吴敦义、张豫生、欧豪年、李奇茂、林正立、沈智慧、张克晋等大力支持,让我看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有曾经教过我的老师张醒理、龚继来、何正鼎、康仲元、徐岳、李习勤、王国伟、刘腾超、黄申发、赵建科、樊文江、黄钦康、张维、王贵民、张之武、张雪茵、杨健健、尚昌乐、陈光健、赵步唐、肖焕、罗铭、王履祥、刘保申、张之光、方鄂琴、王子云、徐风、王崇人、茹桂、田生富、刘蒙天、汪占菲、冯志宏、李元浩,恩师裘沙等;我的亲人尤菊芳、蔡青、张永岐。这些老师、朋友、领导和亲人不正是上帝派来帮我的神仙吗?我衷心地感谢他们,还有我一时忘记而应该感谢的人,在他们面前,我来不得虚假和欺骗。唯有以努力和真情来回报。这一切,又使我在知天命后还有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04.13于寻源斋</p><p class="ql-block">原载《周秦汉唐梦》图册 香港天马出版社,2006年4月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