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第七屇渝南黔北历史文化交流会在重庆市綦江区普惠豪生大酒店举行,来自渝南黔北的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新闻媒体,以及市、县、区政协领导、文史学习委领导,以长征国家文化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背景下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长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盐马古道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尹珍文化研究为题展开探讨交流,分别在开幕式、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和闭幕式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 习水县有6位同志集体和分别参加上述文化交流活动,发出习水声音。我以入选论文作者代表的身份参加,与大家作交流探讨和分享《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二渡赤水河后首提长征简述》书面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下午分组论坛上,作了6分钟的即兴交流发言,发言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专业军事术语词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为题,以1934年10月7日至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起始时间为背景,列举1934年11月至1935年11月13日期间,报告、文告、文章、讲话中累计出现的“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线索,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正式文告为依据,将“长征”这个红军专业军事术语词,锁定在中央红军实施的四渡赤水河军事行动中的二渡赤水河之后,二打娄山关隘、再战遵义城之前的2月22日,得到渝南黔北两地专家学者认同。这是我今年4月份退休后,首次出省参加学术交流和历史文化研究探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现将会议印发的《论文集》中作者的文章内容与大家分享,与各位专家、学者再次求教。</p> <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首提长征简述 </p><p class="ql-block"> 陈应洋</p><p class="ql-block"> 概要:1935年2月22日至23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后,红军总政治部在今贵州习水境内桑木土河至良村吼滩起草、发布和沿途张贴了《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文告,文告中首次将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开始的战略转移,称之为“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当年收藏该文告的吼滩水井湾群众向县文化部门捐献了这一重要文告,贵州习水因此被称为红军“长征”首提地。</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红军 二渡赤水 首提长征 </p><p class="ql-block"> 一、红二团从綦江石壕进入习水温水犁园坝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21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一军团一师二团,作为右路随军团一师,从今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羊角出发,参加举世闻名,彪柄史册的四渡赤水战役。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梳理,红二团在团长龙振文、政委邓华的率领导下,最早于21日晚上,最晚于22日中午,从今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白果村高石坎,进入与今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犁园村两省市交界的犁园坝地区,24日进占今习水县土城镇,29日从今赤水市元厚镇赤水河渡口一渡赤水。</p><p class="ql-block"> 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文献历史资料记载红二团这段时间的行军时间、宿营地点。有记载的是红一军团二师(前卫师)21日,经綦江箭头垭、石壕,进入习水县境温水犁园坝;红一军团部分部队经桐梓夜郎坝,进入习水仙源的李村坝;红一军团教导营经桐梓县与习水县交界的官店镇二台子、九里十三湾、河村,到达今官店镇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1月22日早晨,红一军团二师先头部队从犁园坝出发,早上8时左右占领黔北重镇温水。红一军团一师先头部队下午5时左右占领习水良村场,迅速进入梅溪河一线,准备阻击川军总预备队郭勋祺部的追击。从李村坝出发的红一军团部队,一部经习水仙源大石、茅坪、羊九、年百坝至温水场,一部经獐羊坝、黄瓜垭口、河坝、方家沟至温水、大水一线。</p><p class="ql-block">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梳理,红一军团一师二团最早应于1935年21日晚上,或最迟于22日中午进入习水境内的。</p> <p class="ql-block"> 二、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总政治部首次提出“长征”</p><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史无前例、独一无二的伟大战略转移。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种凝聚。2021年国庆前夕,在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中,长征精神排列第四。发生在90年前,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远征,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突围”“西征”。</p><p class="ql-block"> 那么,是什么时候使用“长征”这一名词的呢?“长征”一词的首次提出,要追溯到毛泽东主席军事思想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p><p class="ql-block"> (一)2010年12月以前的“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说</p><p class="ql-block"> 1.长征。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王明于1934年11月,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第一次使用的(现在没有看到该报告原文)。但王明所使用的“长征”概念,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p><p class="ql-block"> 有的学者认为,1935年6月10日,《前进报》第1期刊载博古的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把红军的行动称为“长途远征”,开始有了“长征”概念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2.万里长征。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后,红军总司令朱德在1935年5月22日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最早使用的。这个布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这件文献更多的靠近文学作品宣传词。</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12日,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在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报告中指出:“西征军(指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这是目前所见文献材料第一次将中央红军的行动称为“长征”。因为这份报告结尾署名“向前代草”,所以最早提出“长征”以及“万里长征”概念的是徐向前。</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10日,《红星报》在第二十五期社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中开始使用“万里长征”一词。此后,随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距离的不断延长,“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p><p class="ql-block"> 3.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对萧锋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说红军长征共经过了11个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是目前最早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p><p class="ql-block"> 在1934年11月,1935年5月22日、6月12日、7月10日,11月19日、11月13日,一年时间内出现的“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提法,已被人们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 (二)“长征”提法是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期间</p><p class="ql-block"> 2011年1月4日上午,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发表了由习水县何思江执笔的《特稿:红军“长征”称谓一词最早问世于习水吼滩——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三》文章,此后,军事科学院、中央党研究室的专家在撰写的文章和相关电视节目中,认定了“长征”一词最早是1935年2月23日在习水提出的。这个时间正好是中央红军2月18日至21日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攻占桐梓、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前期准备阶段,在习水境内活动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作者从2019年10月19日起,先后18次与党史、军史、地方史的专家学者、爱好者,前往习水吼滩、桑木土壕坝,对“长征首提地”开展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935年2月22日至23日,在习水桑木土壕坝至良村吼滩行军、驻防途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在正式文告《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提出“长征”的二字。现在能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看到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公开向黔北工人农民及一切干人(穷人)们发布《告工农劳苦大众书》文告是复制件,不是原件。落款时间是2月22日,不是23日。在所有公开出版和专家学者的文章中,写的是23日。这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第一次在853个字的文告中第一段第二句出现“长征”二字。文告书写的时间,正是红军总部、中央纵队驻防今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的时间,23日驻防习水良村吼滩(原良村区吼滩一保二甲)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时任总参谋部三局成员伍云甫日记载:“1935年 2月23日,晴,土壕坝(今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九时出发,十七时到达吼滩(约80里);2月24日,阴,由吼滩出发到官店(今习水县官店镇)。” 据作者调查得知,这份文告是在红军总部、中央纵队24日离开吼滩后,吼滩水井湾村民在红军住过的房屋墙壁上发现,藏起来并交给乡贤赵保成保存,解放后赵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员、任大队支部书记。习水县第一任文化馆副馆长、吼滩人赵选卿收集管理,遵义会议纪念馆展陈需要,调集借用习水收集的红军长征文物,赵选卿同志将当时收集到的,包括《告工农劳苦大众书》文告共计200多件文物借给了遵义会议纪念馆,七十年代习水县文化馆负责此项工作的熊洪潘同志,到遵义纪念馆去要回这批文物,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负责同志告诉熊洪潘,文物已被纪念馆收藏,只能将展出的复制件拍照回去,所以,现在看到的是复制件。作者曾了解原件的去向,但至今没有下落。据已故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费侃如生前回忆,原件后来也不在纪念馆,是在北京军事博物馆。2月22日是复制件复制人的笔误,还是原件就是2月23日?有待进一步找到原件考证。但有以下几个调查情况,可以说明:</p><p class="ql-block"> 1.吼滩地下发掘了一些红军使用过的武器弹药、装备遗留物。如带赤字的子弹、带红五星的手雷、马灯等。 </p><p class="ql-block"> 2.1985年元月由县委宣传部编印的《红军长征在习水》一书第28页记载了刘良才(后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记录整理,时年66岁的老共产党员、老支部书记赵宝成的口述材料《红军路过吼滩》(二)记载红军架无线电、二哥(即赵福楷的父亲赵吉亨)屋里架有无线电的事。</p><p class="ql-block"> 3.查阅1989年9月中共遵义地委党史办编写、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红军在黔北》第266页记载:1935年2月23日军委纵队经庙堂坝进驻吼滩。第216页至217页记载:自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经过扎西整编,直到同年6月,中央红军战斗序列:中央纵队3个梯队,第1梯队由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第1至5局机关,总政治部,国家保卫局和军委工兵营、炮兵营、警卫营等组成。第2梯队由军委总卫生部和医院等组成。第3梯队由军委总供给部、通信队等组成。</p><p class="ql-block"> 4.2000年7月县政协编印的《红军在习水》内部资料第37、38页《红军经过吼滩的情况调查》一文中收录了1986年6月22日调查记录人张泽清写的、时年68岁的赵保(宝)成等口述:无线电台设在赵福凯(楷)家(即赵吉亨的二儿子),白天黑夜都在呜!呜!呜的叫。</p><p class="ql-block"> 以上当事人、见证人赵宝成八十年代初期的两次口述材料印证了一个史实:今习水县良村镇吼滩村水井湾赵福楷原来的老屋,在1935年红军部队过吼滩时架设过无线电台,开展无线电指挥和联络保障工作。查阅相关军史得知,中央红军长征前共有17部从国民党军中缴获的电台,留下3部在苏区,14部随部队长征,当时共有12个主力师。只有师级以上才配有电台。</p> <p class="ql-block"> 作者由此推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1935年2月22日书写,23日公开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文告中首次出现的“长征”二字的文告是在习水良村水井湾一带。理由有三:</p><p class="ql-block"> 一是军委纵队当年24日离开水井湾后,赵吉亨是在自家板壁上看到张贴的文告,后交赵宝成保留下来,解放后习水县文化馆收集保管,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文告由总政治部书写发布和张贴,时年17岁的赵宝成将看到的红军过吼滩的情况,八十年代初期两次回忆口述史料:红军在赵福楷家(原赵吉享老屋)架设过无线电台。而且有女红军。</p><p class="ql-block"> 三是己故赵吉中的妻子罗银秀生前的回忆儿子赵福华出生当晚(1935年2月22日,正月十九)有位女红军去看她,给她吃的,留下一盏马灯(马灯现在阵列室展示),屋里架有天线。</p><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22日,党中央、中革军委进至贵州省习水境内时,红军总政治部为了动员黔北的工农民众积极支援红军,发布了《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文告中第一句这样写道:“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消灭了贵州军阀侯之担白军全部,推翻了贵州军阀绅粮的封建统治,解放了黔北的工农及一切干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创建黔北苏维埃,最后推翻军阀官僚绅粮的反动统治,以谋永远的解放和自由。”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将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的正式文献资料。所以,真正用“长征”一词称呼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始于红军总政治部1935年2月22日于贵州习水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朱德总司令1935年5月22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说的是万里长征,讲的是红军走过的行程概念。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才开始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 三、习水吼滩农民自建红军长征首提地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24日,吼滩水井湾农民赵福楷等自建红军长征首提地陈列室,开展纪念传承活动,在水井湾发现了红军遗留武器弹药等。在九十年前中央红军这次慢慢征途中,“长征”二字首次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文告里,是1935年2月22日至23日在今贵州省习水县良村镇吼滩村水井湾一带。</p><p class="ql-block"> 2019年以来,习水县委党史研究室、习水县文化旅游局、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持续对水井湾一带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历史遗迹和遗留物。以村民赵福楷等为代表的水井湾人自发、自费收集整理和保护这些红军遗迹和遗留物,并利用自己的房屋办起了“红军长征首提地陈列室”,成为“长征文化研究基地”。2024年,贵州省长征国家公园建设办公室将吼滩村列为“红军村”打造,习水县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红军长征首提地陈列室附近,统筹规划建设“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陈列馆”,将这一段红色历史展示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 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参考资料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16年8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2.《四渡赤水》,谭智勇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12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3.《习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贵州省习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年8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4.《四渡赤水战役亲历记》,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研究中心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次第1版。</p><p class="ql-block"> 5.《红军在黔北》,中共贵州省遵义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1989年9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6.《红军长征在习水》(内部出版物),中共习水县委宣传部编印,1985年1月习水印刷厂印。</p><p class="ql-block"> 7.《习水历史文化》(内部出版物)合订本(2015-2019),习水县文体旅游局、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赤水市长虹印务有限公司2020年12月第1次印。</p><p class="ql-block"> 8.《印象习水》(2022版,内部出版物),习水县文化旅游局、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赤水市长虹印务有限公司2023年12月第1次印。</p><p class="ql-block"> 9.《四渡赤水简史》(内部出版物),中共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贵阳快捷彩印有限公司2022年12月印。</p><p class="ql-block"> 10.《红军在习水》(内部出版物),2000年7月,习水县政协编印。</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陈应洋,男,59岁,汉族,贵州习水人,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兼习水联络办主任、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习水县四渡赤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习水县政协委员。研究爱好为习水县地方文化。</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