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的灶具变迁

桐城龙眠山伢子

<p class="ql-block">  故乡往昔的平房屋顶宛如一幅独具韵味的画卷。每当暮色降临,烟囱中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是家的召唤,更是生活的气息。记忆里,炊烟是有味道的,融合着茅草柴与栗枝柴燃烧后的草木芬芳,丝丝缕缕,弥漫于空气中,仿若岁月的轻吟浅唱。</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随身为乡村教师父母,常见老乡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过年时烧着木炭炉子,听着锅里食物咕噜咕噜地翻腾,谈论着田间地头的琐碎之事,灶前柴火的光影在脸上跃动,那是童年最难以忘怀的场景。在秋收时节,老乡们都得奔赴几十甚至上百里的山里砍柴,肩挑着百十来斤重的柴火。家中若无劳力,小孩便在附近锄草根当作柴火。城里的人则在柴场买柴用以烧饭。烧柴的日子,满是质朴与艰辛。大人们总是忙碌于柴堆之间,将茅草柴、栗枝柴规整地码放得齐齐整整。生火时,需谨小慎微地呵护那星星之火苗,用蒲扇轻轻摇动,让火焰缓缓舔舐锅底。浓烟时常呛得人咳嗽连连,但在那迷蒙的烟雾之中,却蕴藏着最为纯粹的人间温暖。</p><p class="ql-block"> 其后,烟煤和无烟煤定量供应,融入了生活。相较柴禾,煤的燃烧更为持久稳固,火力也更为强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搬运煤炭的沉重与煤灰的纷扰。每临冬季,家中囤煤成为要事,人们总是用小推车将一袋袋煤运回家中,整齐地堆叠在墙角。生煤炉需要技巧,要先将纸和木柴点燃,耐心等待煤块被引燃,期间还得不时捅捅炉子,使空气流通,以确保煤火旺盛。即便如此,煤炉带来的温暖与便利,依然让人们的生活向前迈进了一小步。后来父亲到石河高中教书,我们一家住在学校里,多数时候在食堂就餐。由于当时煤炭供应也要计划,学校食堂在煤炭不够烧的情况下,就从粮站买稻壳烧饭。</p><p class="ql-block"> 伴随时代的演进,家里条件稍有好转,也偶尔烧烧小灶,煤油炉悄然现身,我家有一个四方形的上海制造的十芯煤油炉,在我们这里甚为少见,是大姨家所赠。它使用便捷,生火迅速,没有了浓烟的烦扰,只需轻轻旋转开关,蓝色的火焰便跃然而出,为厨房增添了一抹现代的色彩。煤油炉的出现,让烹饪变得更为轻松自在,母亲能够随时为我们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或是煎上一个香气扑鼻的荷包蛋。然而,煤油的消耗、气味,以及需要时常添油的不便,也使其成为了生活中的匆匆过客。</p><p class="ql-block"> 液化气的广泛应用,无疑是厨房的一场革命。那精巧的液化气罐和炉灶,简洁且高效,只需轻轻一拧开关,蓝色的火焰便熊熊燃烧,火力大小能够随心调节。做饭的速度大幅提升,厨房也变得更为整洁干净。再也不见柴禾的杂乱与煤灰的困扰,人们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但换气的不便和对安全的忧虑,始终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现今,天然气和电气灶具成为了厨房的主角。天然气通过管道直接入户,源源不断,稳定且清洁。电气灶具则凭借其精准的控温、多样的功能,满足了人们日益丰富的烹饪需求。烤箱、微波炉、电磁炉等现代化厨具琳琅满目,让烹饪不再仅仅是为了饱腹,更成为了一种享受,一种对美食文化的探寻与创造。而且,洗澡也无需再去澡堂了。</p><p class="ql-block"> 从烧柴的土灶到现代化的电气灶具,这一路走来的变迁,是岁月的见证,也是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鲜活写照。每一种灶具都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记忆,都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它们如同一串串灵动的音符,奏响了生活的美妙乐章,从质朴的田园牧歌,逐步演变为华丽的现代交响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