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15)—广胜寺

姜选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霍山南麓。据《平阳府志》、《赵城县志》记载,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宋金之际毁于兵火后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九年(1305)重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阳一带大地震,广胜寺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曾予局部维修。但元代重建后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上寺位于山巅,下寺位于山脚,相距约500米,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均坐北面南。现存下寺和水神庙建筑多为元代遗构;上寺除飞虹塔为明代建筑外,大部分都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寺区内现存山门和仪门共4座、建筑13座、塔1幢、碑48通、碣55方、铁锅1口、铁钟2枚。1933年寺内发现金皇统平水版《大藏经》(即赵城金藏)4000余卷,现存国家图书馆。上寺飞虹塔、水神庙壁画、《赵城金藏》及唐柏被称为"三绝一奇"。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024.9.10.我们从平遥出发3小时到达洪洞县,参观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上寺的山门,里面有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  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与山西应县木塔、云南大理千寻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塔,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飞虹塔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由于其塔身七彩斑斓,如雨后彩虹,俗称飞虹塔。塔身共计13层,通高47.31米,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塔外从上到下镶满七彩琉璃,有鸟兽、有花卉,有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是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杰作。</p><p class="ql-block"> 飞虹塔经历过八级大地震,令人惊叹的是震后飞虹塔依旧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居寺内中央,又称释迦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木雕贴金造像。东西两山墙砖台上为当时铸铁十八罗汉像。背后倒座的为清代泥塑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五间,内施六根大斜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殿内奉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文三圣”,工艺甚佳。东壁及扇而墙上满绘壁画,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p> <p class="ql-block">  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内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东西两侧供奉十大阎罗王。殿内有一组令人震撼的悬塑造像,内容丰富,技术精湛,为悬塑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1933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山西广胜寺发现了《赵城金藏》,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p> <p class="ql-block">《赵城金藏》就是金代刻印、保存在旧赵城县广胜寺的大藏经。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的篇幅长达7000余卷,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目前这部藏经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存放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2017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八),《赵城金藏》首期百卷复刻本终于在离开76年后回到供奉了它770年的广胜禅院……</p> <p class="ql-block">广胜下寺殿内上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 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纳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 </p> <p class="ql-block">  下寺后大殿大胆地采用了减柱移柱法,根据开间本应设置金柱12根,而实际仅用了6根,其余全部减掉,这样使室内空间更加开阔。而在前佛殿这座保持着元代风格的明代建筑,殿内使用了"人"字型爬梁,减少了室内用柱,属全国罕见的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一个字都不认识!它是大篆"宝筏金绳",取自李白的诗"金绳开觉路",意为引导迷途之人觉悟。</p> <p class="ql-block">  下寺前佛殿、原为弥陀殿,抗日时期,成为培养爱国人士的"太岳中学"教室。现里面供奉的是千手观音木佛像。</p> <p class="ql-block">您能看出这栋楼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别吗?这是戏台,也是下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  水神庙里的元代壁画主要保存在明应王殿内,整个壁画分东、西墙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墙六大块。布于殿内四墙的壁画,高5.5米,总长34米,总面积190平方米,记有《龙王行雨图》、《祈雨图》、《元杂剧图》、《捶丸图》、《下棋图》、《渔民售鱼图》、《王宫尚宝图》、《王宫尚食图》、《王宫梳妆图》《古广胜寺上寺图》等十余个故事图画。这些700多年前的壁画布局严谨,造型生动,色彩浑厚,极富艺术表现力。壁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也相当丰富,堪称我国风俗神话题材的壁画杰作。尤其是《元杂剧图》,绘有人物是一个,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服装、道具、乐器、舞台等也都刻画的十分精细,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杂剧史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明应王殿为元代建筑,门外有二尊元代泥塑门神,殿内有元代泥塑明应王像和官员、仕女等。</p><p class="ql-block">明应王殿建于元延裕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年),面宽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回廊,内四壁有近二百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其中南壁东侧的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寺三绝之一,并与西壁北上侧的打球图,于一九九八年同时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三绝之外还有一奇,看这两棵侧柏,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们为"扭扭柏,树龄有1300多年,树木纹理一棵朝左扭,一棵向右旋,叫东摆左迎。东树左扭迎朝阳,西树右转送暮光。现代人也有“左右逢源”的说法,人们纷纷在树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霍泉在下寺门外,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霍泉现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秒流时四立方米,灌溉十余万亩粮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测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解放后成立专门机构,水源得到合理使用。</p> <p class="ql-block">  中华龙,由辽宁省鞍山市的岫岩玉雕刻而成。作品上的56条龙,是中华56个民族精诚团结的意象。它是2012年洪洞县一位企业家捐赠,价值3000余万人民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