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今生——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

布衣崔

<p class="ql-block">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算一算,该寺院竟然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自民国时期开始,寺院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逐渐破败不堪,仅存的一些建筑物被当做办公、学校使用。一直到1970年,原寺院的最后两个大殿被人工拆除。</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柏林禅寺除柏林寺塔和数株唐柏外的建筑殿、堂、阁、楼均为1992年后逐步重建而成,直到2003年,万佛楼落成开光。</p> <p class="ql-block">  古寺新貌呈现如下规模:沿中轴线共分布有山门韦陀殿(正门不开,以壁画替代了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其后为柏树林(据说这也是柏林禅寺得名之源);再后方左边是钟鼓楼、对应右侧是柏林寺塔;普光明殿;观音殿、藏经楼;无门关(不开放,内有禅堂法轮阁、方丈室等),两侧连廊建有归云、月溪两亭;最后是万佛楼(应作为寺院靠山而建)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两侧还有别院(如佛学院等),以过道、长廊、栅栏、配楼等将其与中轴主体寺院隔离。长廊在柏林禅寺中非常有特点,廊中有门、有亭,还有寺院高僧生平简介等。从山门可连绵至万佛楼前广场,行走其间可防雨雪、可遮阳防晒……</p> <p class="ql-block">  长廊上的某处入口(其侧就是柏林寺塔)。看看这入口有门楼、有题额、有对联、围栏式长廊,有特点吧?</p><p class="ql-block"> 围栏上又有图片介绍相关寺院、赵州古迹历史等,供广大香众、游客了解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  柏林寺塔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称之为赵州禅师舍利塔。建于元朝天历三年(1330) ,为纪念禅宗大德赵州从稔( shen )禅师(778-897)而立。</p> <p class="ql-block">  塔额“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赵州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震铄古今的高僧大德,人称“赵州古佛”。</p><p class="ql-block"> 唐大中十一年(857),禅师八十岁时,行脚至赵州,在此驻锡40年,大行法化,120岁圆寂。其禅风所及,远至日本、韩国及欧美各地,有《语录》三卷问世。(摘编自寺院内介绍)</p> <p class="ql-block">  该塔砖木结构,实心,七层,高26.7米,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 我在寺院中游览时,时常会看见寺院内的僧人也在“礼佛塔”。礼佛塔就是绕塔,也就似绕须弥山,这应该是僧人们修行的一种方式吧。</p><p class="ql-block"> 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杜波杜波娑婆诃!(此偈语摘自“礼佛塔”注意事项介绍)</p> <p class="ql-block">  古树、古塔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古树有1300多年的树龄,其一枯枝,似盘旋于古树上的苍龙,在暖阳下,正探首向古塔朝拜……</p> <p class="ql-block">  枯木逢春,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这株枯死古柏,被后世僧侣在其根部周围种上爬藤,使其披上新衣,年年常绿常新。如今的爬藤,棵棵都粗如人臂,爬满枯柏,依然立于“韦陀殿后西侧,古塔的南方。</p> <p class="ql-block">  一千三百多年,这是什么概念?那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沉默地开枝散叶。穿越千年呀!依然是那样的苗条、苍翠……</p><p class="ql-block"> 我在北京的天坛公园,见过六百余年的古松柏、在中山公园中,见到千余年柏树 、在北海公园、潭柘寺更见过千年唐槐、银杏树、八百岁的油松、白皮松……都比柏林禅寺的唐柏粗壮……</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建于1994年,三层建筑,与赵州禅师舍利塔东西对称。</p><p class="ql-block"> 在寺庙中,钟、鼓一体,我仅在柏林禅寺见到。钟鼓楼没有开放,游人香客都是在门外跪拜祈福。一层护法殿,二层钟楼,三层鼓楼。背面有一“东寺钟声”的匾额。据说“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普光明殿建于1992年,建在原“牟尼殿”旧址上。</p><p class="ql-block"> 该寺院所有殿宇均将游客香众拦于大门前,且将各种佛像都用玻璃隔罩围起来。另外,殿宇内禁止照相,照相只能在殿宇外,对建筑物拍照。</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寺庙内能否对佛像照相?各有其说法,我们只能遵从各自的说法,拍照或不拍照!</p> <p class="ql-block">  普光明殿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迦叶和阿难二尊者。佛像据说是汉白玉贴金,现已经看不出材质,只感觉金碧辉煌佛光普照。</p><p class="ql-block"> 据殿前介绍,大殿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为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可惜在此无缘再睹大师画作了。</p> <p class="ql-block">  此殿建于1995年。明朝后,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圣像。大慈殿于“文革”期间被毁。</p><p class="ql-block"> 此殿上下两层,一层为观音殿,二层为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  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柏林禅寺枯死的千年古拍雕刻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应化图。</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东西两侧各有长廊通向后院的“无门关”。</p> <p class="ql-block">  真是“无门关”,此门不开,东西两侧的院门也紧闭不开。西侧“问禅寮”一幅对联是如此题的:赵州茶香明心性,庭前柏树悟真空。</p> <p class="ql-block">  万佛楼,作为寺院最后一个院落里的主建筑物。外观看是三重檐,内部实则只有两层的高大雄伟楼体,是整个柏林禅寺的靠山依托(象征着佛界的须弥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楼落成于2003年。通高37米,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两侧分别为文殊阁和普贤阁。</p><p class="ql-block"> 万佛楼中供奉万佛,现总计达13653尊。第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4.8米,系五方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摘编自寺院内万佛楼介绍)</p> <p class="ql-block">  小铜佛像共计10048尊。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2016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2010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2002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2010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2010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p><p class="ql-block"> 2008年,万佛楼一楼又供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3600尊。(摘编自寺院内万佛楼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两阁分立于主楼东西两侧,凭添了主体大殿之巍峨庄严。可惜不开放,无法一窥内部景象。</p> <p class="ql-block">  古寺今生,香火传承,古韵悠扬,佛法无边!</p><p class="ql-block"> 让以下几幅图片,带我们感受今日古寺的辉煌吧……</p> <p class="ql-block">  柏林禅寺得以重建,自然与其在禅宗的地位有关,更让人感到宗教力量的盛昌。祝愿古寺新生,香火兴旺,慈航普度,泽被人间!</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衣崔 11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