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浓烈的秦巴文化韵味

林岭风清

<p class="ql-block">  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这是进入古城前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古城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称,杜甫在此留下“阆州城南天下稀”名句。</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建址完全按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设,被誉为“风水古城”,在画圣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称为“嘉陵第一江山”。</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阆中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距今2300多年,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蜀将张飞在此镇守7年之久,西汉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恒定春节,因此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据屋主介绍,此间李家大院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大院共有三进。现主人仍住,前院被改建为民宿旅舍,大院只允许住宿的客人入内。</p> <p class="ql-block">  从大门影壁旁看进去,大院内古朴雅致,庭院草木等陈设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城中心点的中天楼,古楼楼高三层,全木结构,是古城内最高建筑,登上三楼可瞭望古城全貌。</p> <p class="ql-block">  据说,中天楼又名四排楼,始建于唐,2006年原址重建。中天楼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中天楼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张桓侯祠,又名汉桓侯祠、张飞庙,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古城西街,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p> <p class="ql-block">  张桓侯祠为明清时期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张飞为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在镇守阆中的7年间,张飞保境安民,发展农桑。章武元年(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白天俯看古城的中天楼,楼门四通,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与古城风貌协调统一,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p> <p class="ql-block">  古楼的二楼,看到这里供奉着一尊黑色的塑像,塑的是三皇之首,人类的始祖伏羲,伏羲的母亲叫做华胥,是阆中人,相传她在阆中孕育了伏羲,阆中也是人祖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上到中天楼顶楼之后,就可以看到整个阆中(古城)的全貌,阆中的地形比较独特,是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山脚下的水是嘉陵江,可以看到城南方向,这边是阆中古城最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景格局尽收眼底。游廊四周相通,还可以远眺嘉陵江和锦屏山的山水风光,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登顶中天楼后凭栏俯瞰更能体会古城的韵味,与置身城中在街道漫步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正如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诗圣杜甫也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洲城南天下稀”的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署即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城内一间客栈,用的是非常经典的古朴风格建筑、外方内圆的院落,这番韵味,仅需一眼,便击中了许多人心中的柔软。</p> <p class="ql-block">  这里,秦巴文化氛围浓烈,沿着阆中古城北街东面一路前进,行至与田家巷的交界口,便可见学道街的身影。街长不过百余米,却有着贡院、状元府第、阆中博物馆等重要景点,吸引了八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贡院,又名四川贡院、阆中贡院,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贡院坐北向南,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旧时科举制的考棚模式,据说考生要在考棚内食、住、眠、考三天,考棚内有官员巡查监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代科举考生作弊的样品。</p> <p class="ql-block">  据说,有些考生将整编文稿提前绣在内衣上穿着入内考棚作弊。</p> <p class="ql-block">  这里列举了历代文、武状元的统计名单。</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是古代科举高中后穿的状元袍。</p> <p class="ql-block">  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第为三进串珠式院落,是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之府第,1935年3月31日,红四方面军攻占阆中城后,将第三十三军部设于此。</p> <p class="ql-block">  据说,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大巴山,川陕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等全面进入鼎盛时期,红军第四方面军从4个师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10万余人,同时,拥有24个县(市)级红色政权、4万多平方公里面积、600余万人口的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红四方军的总政治部就设在阆中古城的秦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川北的巴中、阆中、南江等大巴山红色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代革命家。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更是将身后的骨灰安葬在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巴中米仓山。</p> <p class="ql-block">  嘉陵江在阆中沿着古城静静地迴绕而过,有如玉带环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