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舟漫游·669·山海雄关

一孤舟

<p class="ql-block">第十六章:山海雄关、塞外草原--第六十二节: 山海雄关、鸭绿江边</p><p class="ql-block">一孤舟漫游·669·山海雄关</p><p class="ql-block">2018.5.17</p><p class="ql-block">当初关老爷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当今关姥爷万里走单车,从最西头的嘉峪关走到了最东头的山海关,过关无数,也算得英雄了吧!</p><p class="ql-block">一大早我们就进关了,停车场建在关外,所以我们必须过护城河“入关”。</p><p class="ql-block">从瓮城穿过城门,“山海关”关楼高十余丈,十分雄伟,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北端起点,依山襟海,为“天下第一关”。</p><p class="ql-block">关上“箭楼”北高南低斜立在城楼上。据说是为了显示南面为海、北面为山的原因!可我觉得可能修的时候并没有查觉,修好了才发现跟城墙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可是杀头之罪,于是编了这么一种托词。为了改变视觉上的错误,楼上高悬的匾额“天下第一关”的“关”字最大,而“天”字最小;“第”字不是“竹”字头,而是“草”字头,是不是意味着拱卫草民,天下以民为重!</p><p class="ql-block">可恨的是原来的匾额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抢走献给了“舔黄”。而现在这块箭楼上的匾额据说是山海关当地人写的,所以匾额上没有图章,也没有落款。</p><p class="ql-block">登上“山海关城墙”,城高四丈有余,厚两丈余,可见山海关的有多雄伟。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有四座主要城门;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威远楼为“五虎镇东”!“一夫镇守,万夫莫开”,可惜如此雄关既没挡住八旗,也没能挡住鬼子的铁蹄!</p><p class="ql-block">景区内还有个“钟楼”立于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一个“王家大院”,据说是吴三桂的住所,陈园园曾在这里住过!也不知是真假!不过就因为一个名媛而改写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老龙头”景区离山海关就6公里。这里是明长城的东起点,像长城的龙头伸向大海。</p><p class="ql-block">“澄海楼”雄据城楼上,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p><p class="ql-block">“雄襟万里”和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后是“宁海城”,是驻守边关的营房。楼下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澄海楼”前就是长城敌楼,从敌楼下去就是老龙头的头,龙头面向大海,龙头下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游人挺多,城上拥挤不堪。我们下到海边沙滩上,右边是“海神庙”,还挺远,不想跑过去了。天阴沉沉的,海风冷嗖嗖的,眼见大雨将至,我们赶紧出了景区。</p><p class="ql-block"> “孟姜女庙”,离老龙头十一公里。大概国人都知道这个美丽凄惨的动人故事,虽然那只是传说,可还是值得拜谒。学疏才浅,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更深层寓意着什么?</p><p class="ql-block">庙很小,庙后一块“望夫石”。</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游人不多,我们刚钻进车里就下起大雨,大约我们感动了孟姜,泪洒天地间。</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国道到“前所古城”,离山海关17公里。国道上重车非常多,我就在重车中穿来穿去。进古城门看见窄窄的街两旁都是些小平房,没有什么古迹,到让我想起东北的窝棚。</p><p class="ql-block">一口气奔到了葫芦岛市。今天是真正踏上了东北的土地,感受到了东北大平原,几乎看不到山。</p><p class="ql-block">京哈高速双向六车道,非常宽。不过道两旁几乎都是低矮的砖平房,罕见洋楼,显然没有南方富裕。不过中午一斤饺子却让我们目瞪口呆!好大一盘,让我们吃了两顿!东北人就是实诚!</p><p class="ql-block">感谢关注!</p><p class="ql-block">戊戌年四月初三 一孤舟写于葫芦岛市锦江之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