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美友,今天是202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就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咱们就要开始过冬天了。乡亲们,做好过冬的准备了吗?</p>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冬天的深刻意蕴全在一个“藏”字。“藏”的字面意思是“储藏,存留”,冬天到了,人们要开始储藏食物,量入为出,不能寅吃卯粮,以免年后出现青黄不接的困境。藏还有“躲藏,隐藏”的意思,到了冬季,当利剑入鞘,敛藏锋芒,不显山不露水,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先求生存,后求发展。古人讲究天道轮回,天人合一,能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来。 冬天是休养生息的季节,世间万物也都进入休养,藏匿的阶段。候鸟南飞,动物冬眠,乔木落叶,人类聚居,世间的生灵都在寻求最有利于越冬的方式,践行自己的生存之道。 立冬时节,北方寒冷得早,各家各户开始储菜,将萝卜,白菜,土豆存放到地窖里,想吃的时候进菜窖拿出来。南方气候暖和,冬季的各种蔬菜都长在地里,想吃就到菜园子现摘,没有储菜一说。现在有了蔬菜大棚,反季节蔬菜随时可种,物流四通八达,朝发夕至,全国人民都实现了吃新鲜蔬菜的自由。 记得小时候,到了立冬前后,村民们就要准备过冬的柴火。院子周围的小山丘,都像出家人剃度,被村民们砍伐得光秃秃的。一捆捆,一担担柴火从山上往家里挑,先堆在禾堂上晾晒几天,那是我们农村孩子的“迪斯尼城堡”,可以玩捉迷藏,打伏击战的游戏。深秋到初冬,趁着皎洁的月光,要玩到很晚很晚才回家睡觉。再过一段时间,寒潮南下,气温继续下降,就得烤火了,在没有空调和烤火器之前,南方人都少不了“烘笼子”保命。将烧剩的柴火加到炭钵里,走到哪提到哪,浑身暖和,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立冬时节,各家将秋收的粮食都入了谷仓,雪白的大米装满了米坛子,在农村生活,柴米油盐是全家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自家喂养的母鸡下的蛋,除了供孩子们吃以增加营养外,卖鸡蛋换回盐巴,是小农经济最简单的生活逻辑。自家喂养的猪长得膘肥体壮,快到年底了,就用独轮车拉到食品站去卖,能换来许多花花绿绿的票子,家里过冬的各种开支,还有小孩的学费就有了着落。杀年猪的时间还早,入冬以后正是牲猪催肥的关键阶段,将自家收获的大南瓜,大冬瓜,红薯藤,拌上米糠煮熟了作为猪食,猪吃了以后每天能胖上一圈,喂猪的家庭主妇们笑得合不拢嘴。隔壁邻居裕生姑爷家人口多,开支大,喂养了好几头猪,还喂一头母猪,将打下的粮食用来酿米酒,酒糟喂猪,骟猪长得白里透红,母猪下的小猪仔毛色光滑,活蹦乱跳。他们家还打了一口大鱼塘,猪粪肥又用来肥田,养鱼,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将一大家子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学过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寒号鸟》,大意是冬天来了,勤劳的喜鹊劝寒号鸟早点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懒惰拖延,每次都重复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光说不做嘴把式,最后在寒冬腊月的夜晚,竟活活冻死了。比起寒号鸟来,我的父老乡亲们可聪明多了,勤快多了。到了立冬时节,父母亲会在床上垫上厚厚的稻草,还会编织稻草垫子,方言称“打缟毡”,睡上去软乎乎的。有师傅驻村弹棉花,打棉被,在院子的堂屋里摆开工作台,要连续做上一个星期。弹棉花的师傅将弓背在肩上,一手持弹锤,“砰砰砰”,一团团的棉花经师傅的巧手变成了又厚又软的棉被,套上新做的棉被套,铺在床上满满的幸福感,整个冬天全家人都不会受冻了。入冬以后,寒风凛冽,我们步行去上学,要穿上厚厚的袜子,毛衣,秋裤,带上“雷锋帽”,厚厚的围巾,全副武装。立冬这天,母亲给我们姐弟俩量一下身高,计算着需要购买多少毛线,茶余饭后,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还一边跟大婶大嫂们聊家常。当合身的毛线衣,毛线裤穿在我们身上,感觉特别暖和,特别幸福。穿棉衣还不到时候,须在大雪节过后,到了最寒冷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每个孩子都像一个裹紧的大粽子。 到了农闲季节,村干部会组织村民深挖池塘,加筑堤坝,修马路,修水渠,为来年的春耕生产做好准备。各家也有事自己的农活可做,开荒坡,掏粪坑,种油菜,挑塘泥,农村人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农村人没有那么多大道理,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好,将日子过得踏实,就是他们最大的理想。农夫山泉有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实在。 冬天是休养的季节,世间万物也都进入休养,藏匿的阶段。在农村生活,从年头忙到年尾,冬天到来了,进入农闲时节,生活更有意思了。老百姓似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刻,入冬以后,勤快的人家开始挖泥鳅,抓黄鳝挣点生活费。小时候,我们放了学就去田里抓泥鳅,每次出去总有收获,抓泥鳅的本身也充满乐趣,比现在的小孩子开盲盒好玩多了,不断获得惊喜。提回来的泥鳅和鳝鱼,多到自己根本吃不完,就送给外公外婆尝尝,亲情自然就亲密了。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几个伙伴一起去玩泥鳅,我总是要满载而回,不到天完全黑下来,我不会回家。回家的路上心情特别愉快,回到家里,将一大桶子的泥鳅放在父母面前,总能得到一句夸赞:“我崽是个麻利人嘛,读书期期能拿奖状,抓泥鳅也能拿头名。” 立冬前后,抓上来的泥鳅鳝鱼最肥美,吃起来最鲜甜。泥鳅和鳝鱼有各种不同的吃法,最难忘记的是母亲做的盘龙黄鳝,现在自媒体上也能搜到这道菜,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太极圈”,还真是形象呀。先将鳝鱼用猪油慢慢炸,鳝鱼慢慢弯曲成一个圈圈,再配上自家用米酒泡的黄豆豉辣椒酱,简直不要太好吃了。虽然后来我也尝试自己做这道菜,可就是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 小时候在村里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到家,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荤素搭配,三顿都是最新鲜的菜,生活在农村的我们,那时候吃的肉有肉味,吃的鱼有鱼味,鸡肉和鸡蛋也不太稀罕,来客了就杀鸡,打米酒待客。冬季的蒸菜有夫子肉,豆豉蒸腊鱼,冬天的生活比起夏天和秋天来,更有富足的感觉。一个冬天过去,孩子们的体重蹭蹭往上涨,身高也在冬天也长得特别快。孩子们的脸蛋慢慢变得圆润,但从来没见到哪家的孩子挺着个大肚子的,那时的食物太健康了,农村的水土太养人了。萝卜和白菜,变着花样吃,草鱼配白萝卜丝,熬成鱼冻子,特别好吃的下饭菜,馋的人直流口水。冬天的周末,太阳出来了,美美地睡个懒觉,早餐时分,顶着一碗饭到禾堂上去吃,有时孩子们彼此还换着菜吃,商量着不用上学的这个周末,又要到哪里去搞搞野味,做做游戏。吃饭时逗一会儿狗,扔一块骨头给大黄狗吃,夹在筷子上故意不扔出去,大黄狗就直立着身子,眼巴巴地看着你,特别可爱。我们一群小孩子往山上跑,几只狗也跟着我们走,娃娃们跟小狗是天生的好朋友,我们于是也有了一个统一的蔑称“狗娃子”,没有人瞧得起咱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像冬天的狗尾巴草,一把火能点着,一烧就没了踪影。但是,草根埋在地下,冬天积蓄着能量,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又是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那时候上学真的很幸福!上学就是换个地方玩,至于为什么读书,长大了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入冬以后,天气越来越冷,哈口气就飘出白雾,早上去上学,雾气迷蒙,10米远都看不见人影。经过一口荷塘,只见残荷满池,白鹭寒鸦,一听动静就惊起飞走。水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我们捡一块小石子,往冰面一敲,砰的一声,砸出一个个小窟窿来。奇怪的是,入冬了还有未冬眠的青蛙,夜晚雄踞在池塘边数星星,清晨不太灵活的样子,发现有人靠近,一下子跳进池塘,消失不见。上学路上,每个早晨总有些新奇的发现,比如看见候鸟南飞,一群大雁从飞过头顶,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课文里也是这么写的,跟我们所见的一模一样,当你想要数清到底有多少只,大雁已经飞远了。我们到了学校,早读的声音飘得很远,下了课大家围在一起跺跺脚,挤挤油,追逐打闹,你推我搡,目的就是让自己全身暖和起来。每天早上冒着寒风上学,最禁受不起的是孩子们粉嫩的小脸蛋,起初红扑扑的,经太阳一晒,慢慢变成了猪肝色,继续风吹日晒,满是胶原蛋白的脸蛋就开裂了。大人们根据生活经验,给皮肤受损的小女孩子取了个花名——“擂钵岔”,岔就是脸上皮肤的裂缝,太形象了。女孩子的皮肤细腻,早上洗脸疼的哇哇大哭,倒在地上打滚,不肯去上学了。年轻的妈妈们不忍心看着自家的“流落民间的小公主们”形象全毁,跟丈夫商量着这额外的开支,终于狠下心来从集市上买回了护肤品——一盒海螺油,盒子像小小的海贝壳,里面是沁色的膏油,抹在脸上,温润柔和,过了几天,终于又恢复到白里透红的原色。 我记起了我们那时上初中,教室里冷得不行,寒风吹起,窗户的玻璃噼里啪啦响。下晚自习后,家里有钱的孩子可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耳子瘦肉粉,我们这些吃不起耳子瘦肉粉的穷孩子还要坐在教室读书,希望能考上中专,不吃这没文化的亏。冻得脚根本不听使唤,不停颤抖,白天,大家都在教室里不觉得冷,到了深夜寒气逼人。抹黑到寝室睡觉,刚钻进被子,就如同碰到一个铁皮匣子,睡了好久脚都是凉的。早晨洗脸水都是冷的,冬天没多久,大家都长了冻疮,戴手套也不管用了。长了冻疮的孩子上课使出了绝活,手插兜里懒得拿出来,老师讲到哪页就翻哪页,用舌头沾点口水,就能翻书,嘴里叼支笔能划重点,想想就觉得好笑。数学有课堂作业,也懒得动手演算,瞄一下别人的答案,直接写上去交差。反正也没有几个人能考上中专,混张初中文凭南下打工,早点出去闯世界,说不定能迅速发家致富。 我们生活的80年代,生活温饱问题大致解决了。冬天没有饥寒交迫的体验,听老一辈说起,在集体吃食堂饭的年代,听说还出现过饿死人的事情。到了立冬以后,各家各户都会面临缺衣少食的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是常事。我还见过集体生产队用过的大粮仓,四角立四根大木柱,周围用木板围起来,整个生产队的粮食都储存在集体的粮仓里,从下到上,木板上还用大写的数字标记,整个院子的口粮得全年匀着吃,到年底按照公分领取粮食,在自家吃饭,集体出工。出工是可以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那是平常事,做事磨洋工是讲技术的,男人们凑到一块抽烟,女人们坐下来聊家长里短,男人们女人们在一起干活打情骂俏,说些黄段子解解闷,至于找水喝,蹲茅坑,那是最体面的磨洋工的方式了。反正大家心里都明白,再怎么卖力干活,还是吃不饱饭,穿不暖身。 我们村大约是在1982年立冬前后,在陈开光爷爷家昏暗的煤油灯下,村民们商量着包产到户的具体办法。抓阄是最公平的办法,将农田和山地分到各家各户,从此日子怎么过,农活怎么干,每家每户有了自主权,劳动成果的分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通俗所说的,“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家的”。分田到户的政策充分调动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大家没日没夜地干,谁也不觉得累,依然是地里刨食,农村的能人们不但能刨出粮食来,还能刨出红砖房,刨出一家人幸福的未来。 80年代真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冬天来临,老百姓似乎没有闲下来休息的时刻,只要能够挣钱,大家总能想到办法,入冬以后,各家各户也有增加收入的绝活。勤快的不怕脏的人家开始下田挖泥鳅,下河抓鱼仔挣生活费。外出耍手艺也是一条好路子,彼时的广东不缺工作机会,干泥水匠的,做木工活的,懂裁剪手艺的,只要会一门手艺,都能在年底前挣回一份钱。还有外出做生意的,将农副产品运到两广,也有不错的收入。再不济就是做家庭副业,编草席,加工豆腐,酿酒,只要能想到挣钱的办法,都是好汉,所有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 我们家小时候开设了熬麦芽糖的作坊,父母亲跟表叔学来的,熬糖干的是力气活,挣的是辛苦钱。从早忙到晚,还要熬夜到通宵,那时我们还小,家里的力气活我们根本搭不上手。小麦要定时浇水,放在吊篮里等长出麦芽来,将麦芽和米浆混合,麦芽酶将大米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初糖,然后熬成糖浆,一遍遍过滤,推磨,添煤炭,半夜起来控火候,眼皮打架,真是太辛苦了。糖浆做成糖泥,再扯出淡黄的麦芽糖成品来,真的明白什么叫先苦后甜。 我跟着父亲走村串户,老百姓将自家的稻谷拿来换麦芽糖,物物交换,销路是不愁的,每次到了别人村子,很多村民围过来换糖吃,父亲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有个别手脚不干净的大嫂趁着父亲忙乱时,悄悄往口袋里塞几块。结果,回到家一盘算,不但没挣到钱,还亏损了一点点。气得母亲牙痒痒。于是父亲就带着我,我就负责监督售卖的现场,观察着顾客的一举一动,防止别人薅羊毛。将麦芽糖全部卖出去,挑回一担担稻谷,一整个冬天,我们家的谷仓满了,不但来年的粮食不愁了,没有了青黄不接的困窘,还可以将一部分稻谷卖出去,换钱做生活费,也是我们的学费来源。不过比起挣钱来,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亲受不得累,冬天本是休养的季节,父母亲因长期日夜劳作,熬夜受了寒,那烟煤含硫多,吸进肺里咳嗽得厉害,母亲竟咳出血来。父亲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家串户卖糖,身体也累垮了,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经营了一个冬天后,就停下了这个麦芽糖作坊的生意。后来父母亲依然重操旧业,做回裁缝的老本行,至少别人请去做衣服,不用早起和熬夜,也吹不到寒风,还有主人家的好酒好菜招待,工钱虽不多,集腋成裘,到了年底也能过一个红红火火的热闹除夕。 到了立冬时节,妇女们开始酿糯米酒了。立冬还不算太冷,不需要用棉被压酒窖,三四天时间,满屋子都是酒香味。米酒做好了,母亲早就想好了要送给哪些亲友。母亲最先掏出一碗酒糟,是送给邻居家得顺秀伯娘吃,远亲不如近邻嘛!那时候生活条件苦,随时都有缺生活物资的囧,家里突然没有盐了,没有油了,拿个碗到邻居家去,二话不说,邻居就盛给你拿回来,记得就还,不记得就永远成了呆账了,谁也不会计较。家里有啥好吃的,盛上一碗送给邻居尝尝,觉得小时候的邻里之间特别有人情味。 送完左邻右舍,母亲还要派遣我送酒糟给陈家铺的亲娘尝尝。亲娘家子女多,要拿个大海碗,装在提篮里,用荷叶盖好,上面还蒙上一块纱布。接到母亲的命令,我冒着风雨也要送到。亲娘见到我特别开心,说:“我外崽来了呀!你穿得这么单薄冷不冷呀?吃了早餐没?”然后给我煮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还要加上两个荷包蛋。吃完早餐还要给我装一些东西带回来,相当于回一份礼。大冬天一到,父母亲帮亲娘家做衣服起码要忙三四天,我家基本上不用开火,放了学就到亲娘家吃饭,跟在自己家一样随便。有时在亲娘家吃晚饭,父母亲跟干爹干妈喝点糯米酒,聊天会聊到很晚,糯米酒后劲足,怕我们经过窄田埂时摔跤,干爹吩咐周毛哥哥打着手电筒送我们回家,这份体贴太难得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醴”就是指新鲜的糯米酒,甜得黏嘴唇。后来我自己教书了,才知道“君子”指的是读书人,出仕为官后,不能官官相护,鱼肉百姓,不能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官员之间交往,当清澈如水,淡而无味。“小人”也跟人品无关,普通老百姓都统称为小人,小老百姓的交情那真叫比糯米酒还甜,真令人沉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老百姓之间的交往,没有那么多算计,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最朴素的交情就是礼尚往来,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亲帮亲,邻帮邻,帮来帮去都做了好人。 立冬时节,古人也留下许多诗词,但很有名气的诗词极少。立冬时节,的确少了些诗意,冬天也是藏匿的季节,这些古代的大诗人们,收敛起了自己的锋芒,隐藏了自己的才学了吗?唐代诗人李白,写过一首《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初冬天气突然变冷,毛笔都冻僵了,无法写字,诗人也懒得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一直温着,忍不住就想多喝几杯。烟台上墨渍都结了冰,在月光的照耀下,以为漫天大雪覆盖了前村。冬天到了,大诗人李白也懒得动笔写诗了,但酒常喝,牛常吹,诗酒田园,岁月静好。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我们生活的80年代,有饭吃,有衣穿,上学有书念,餐桌上有荤有素,有鱼有肉,冬天到了饿不着,冻不着,有人关心有人爱,嘘寒问暖,生活有盼头,每天不是单调重复,充满鲜活感,总是感觉兴味盎然。每天都像在赶一场无需剧本的即兴演出。有过这样的童年生活不香吗,你们90后,00后的小朋友不羡慕吗? 冬天来临,天气越来越冷,气候恶劣,大自然像经历一场劫后余生,万籁俱寂,满目萧然。更多的动植物,在蛰伏,在冬眠,在酝酿,在蓄能。春临大地之时,一阵春风唱响,一声惊雷唤醒,一场春雨润泽,又将是一番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景象。眼下刚立冬,冬天还很漫长,日子需要慢慢熬。冬天和夏季是一年中的两个天气极端的季节,寒来暑往,岁月悠长。冬天时别老想着夏天可游泳,夏天时别向往冬天可以烤火。过好当下的生活,就不辜负此生。无论哪个季节,都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可记录,可回忆,日子等闲度,好景在眼前。 最后,借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里的一句诗结束立冬日的文章分享。“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