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书舍朱子铜像落成

安泰农夫

<p class="ql-block">  前两日林柄村章姓同事邀我参加11月8日社口镇林柄村文林书舍朱文公铜像落成典礼,我欣然应许。8日一早,章兄开车接我前往林柄村,同车的还有一位教育前辈、教育局退休干部陈梦雄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陈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年轻时与郭孝卿、吴文生等同事在秀峰、龟龄、林柄等村任教的故事,老一辈教育人扎根农村以苦以乐、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p><p class="ql-block"> 车到龟龄村外,陈老师特意让章兄将车拐进村里,指点我们认识昔时龟龄村的布局,感受曾经的繁荣,了解朱子朱熹先生与龟龄村的过往与渊源。</p> <p class="ql-block">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县)。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是朱程理学的创导者,是中华民族继孔子之后的另一座文化高峰,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他所编撰《四书章句集注》更是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书,影响着宋元明清四朝教育体系。</p><p class="ql-block"> 据载,朱子一生与福安有着不结之缘。绍兴元年(1131年)春,朱子之父朱松为避战乱,携家自原居住地尤溪县顺闽江东下,辗转往闽东。秋季抵长溪(福安),寓居龟龄寺,其时朱子两岁。这一次,朱子一家在福安住了一年半。后人在龟龄寺法堂右侧建韦斋祠以祀朱松。</p><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后的庆元三年,朱子为避“伪学”之祸,应古田、福安学子之邀到古田、福安、霞浦、福鼎客寓讲学,此次在闽东住了三年之久。甘棠上东庵、社口龟龄寺、察阳环溪头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据传,客寓龟龄寺讲学期间,一日朱子翻过寺后山岭,行至林柄村。只见村中妇人热情以茶相待,并以萝卜干佐茶。萝卜,谐音留伏。此地可留也,朱子大喜,遂留住林柄村,建文林书舍,创文林八景。</p><p class="ql-block"> 今日巷口“黄蜂出巢”券顶门洞,村中“双凤清泉”连体双井均为文林八景之一。前者是朱子根据林柄村的风水格局加设的一道村门,门上内额题“出入是门”,外额题“示我周行”,应为朱子手笔。后者是朱子见林柄村山高缺水村人饮水难,凭其过硬的地理学养,依据地形山脉指导村民开凿出来的两口连体井。数百年已过,井水依然清甜可饮。</p><p class="ql-block"> 近年林柄村重视人文建设,先后修登魁楼,塑朱子讲学群像,建朱子广场,立朱子石像,刻朱子家训石书,逐步唤醒朱子过化的痕迹,加大激活中华“忠孝廉节”的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p><p class="ql-block"> 今日重铸朱子铜像置于登魁楼内,时值落成典礼,福建省朱子文化研究院、福建省姓氏委员会朱氏委员会、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闽东朱子文化研究会、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领导、专家和林柄村乡贤欢聚一堂共襄盛举,重温朱子文化,弘扬闽学思想,振兴乡村建设。</p>